探讨日本传统建筑是非常必要的,它逐渐被西方现代建筑界所认可,也不断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日本传统建筑历经飞鸟、奈良、平安、镰仓、室盯、安土桃山、江户、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时期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和风建筑体系。和风建筑中的世俗建筑是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探讨价值的一块,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系统的了解之后,最终选择一个能够具体全面地反映日本传统和风建筑特点的探讨对象——茶道建筑。 日本的“茶道”,与“花道”、“书道”并称为日本“三道”[1]。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众所周知,以茶叶为载体的茶艺术起源久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古老的中国传统茶艺术同日本的历史、艺术、经济及人文背景相结合,被演绎成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紧密相连的日本“茶道”艺术,成为日本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现今茶道的发展遍及日本全国,茶道已经完全融入到国民的生活之中。在日本茶道作用之下发展的茶道建筑更是别具一格,独具传统民族特色。在日本这个庞大完整的和风建筑体系中,茶室建筑是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探讨价值的一块,最能够具体全面地反映出日本传统艺术的特点。
第 2 章 日本茶道艺术
2.1 茶道定义和内涵
“茶道”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唐代。名僧皎然《饮茶歌》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唐朝宦官刘贞亮也在《饮茶十德》中提到:“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4]关于“茶道”的定义,诸多探讨学者均给出独到的见解。 川谷澈三先生所著的《茶道的美学》一书,侧重于美学视角,认为茶道是“以身体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文化”。熊仓功夫先生则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且日本艺术囊括了茶道、花道、剑道等几部分,它们共同组成日本艺术独有的文化群体。 久松真一先生从宗教角度出发,将茶道艺术解说成“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艺术体系”,并认为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三种特性。他还指出了茶道与禅宗的内在关系,认为“禅”是其内核。仓泽行洋先生在《艺道的哲学》中强调,“道”引领我们走向彻悟人生的路,而“茶道”则是由茶至心,又由心至茶的“人生道路”,将茶道的意义用深刻的哲理提升至人生的高度[4]。中国的陈香白先生则偏重茶道的实用性,对于茶道用“七艺一心”的理论解释:“茶道包含了茶艺、茶德、茶礼、茶品、茶理、茶情、茶学说,日语论文题目,茶道引导这七种义理。”[4]他认为茶道是在整个茶事进行的过程之中充当着一种引导影响媒介,不断强化和实现个体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完成自身修养品格,并实现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方式。 由此可见,关于“茶道”的定义虽各有侧重,但在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完善上却如出一辙。具体说来,茶道是一门烹茶饮茶的文化、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表达情感、学习礼法、修身养性,饮茶能摒除杂念、静心安神、陶冶情操。不可否认茶道这种传统艺术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最能体现日本民族高度的文化行为。茶道中的茶也被称为“佗茶”,寓有幽远、闲寂之意。想要深入了解日本茶道艺术,首先必须从日本茶道的源头和发展过程着手展开探讨。
2.2 日本茶道特点
“和、敬、清、寂”构成“茶道四谛”,也称四规、四则,体现日本茶道的理念,是其精髓的高度概括。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蒙受中国茶艺术作用,其主要的框架规范也源于中国。茶道四谛中的“和”,表示和谐,也表示和悦,注重形式的“和”和情感的“和”两方面,是贯穿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理念。具体体现在茶事过程中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情感的“和”。禅宗主张“我心即佛”,“敬”的思想源于禅宗。茶事中的“一座建立”就是最好的体现,意指参与茶事者地位皆平等相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需相互尊重。村田珠光曾说:“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请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里体现出与禅宗一脉相通的“敬”的观念。“清”为清洁、也可意为整洁,更多的是指茶道过程对人心灵上的洗涤。《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清净无垢的境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可见茶道中“清”的寓意之深。“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它肯定了茶道存在的意义,是茶道四谛最高层次的体现。它饱含“寂静”、“和平”之意,又有一丝“孤绝”、“至纯”之念。要求茶人在茶事中摒除烦恼忘记一切,日语论文,创造新的文化天地。
2.3 日本茶道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