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与语言[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研讨了日本杰出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阐述了《源氏物语》在思想上的民族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通过对“物哀”美学观和语言表达的略论,揭示了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学的深远作用。

    每个国家都有优秀的著作流传于世,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值得我们探讨研讨和珍惜。好的文学著作,不外乎它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完美结合。《源氏物语》是日本优秀文学著作的代表。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之一,其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非常高。
    著作浸润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是当时宫廷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道德伦理和作者的理想。无论从词汇、还是情节内容,或人物的思想来看,都烙上了强烈的佛教思想的烙印。本文侧重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来加以研讨。一、《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表现(一)佛教思想在日本的发展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再传入日本。佛教不承认常识的评价,总的精神是出世,抛弃现世的快乐、荣誉等,而追求现世以外的所谓涅盘境界。其中的禅宗教义,对世人作用最大的就是因果报应说。它把人间现实的苦难和罪孽移到永远无法证实的天堂和来世去寻求补赎;还有出世思想,推重少思寡欲,清静无为,借以回避解脱生活的烦恼和矛盾,或取得禅悦。佛教进入日本是在六世纪中叶的奈良时代。经苏我氏、圣德太子的推动,加上天武天皇也把佛教作为巩固政权、稳定人心的御用宗教思想,所以佛教在日本盛行一时。平安时代,新的宗教势力开始摈弃世俗化的奈良佛教,最澄、空海创立了天台宗和真言宗,日本佛教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天台宗是一个富于哲理的宗教,与旧的佛教根本对立;而空海创建的真言宗,是源于密宗的宗教,与旧的宗教达成一定妥协,反而形成更大规模的宗教集团。[1]
   密宗则是以镇护国家,祈求个人现世幸福为宗旨,在贵族中深得推崇。一方面是佛教开始兴盛,另一方面,当时女性原本享有的较高社会地位这时也开始日益下降,加上平安末期,王朝贵族从兴盛走向衰亡,平素沉溺于荣华的上层贵族产生了失落感,深感人世之无常;至于平素就不满于近况的中下层贵族更加厌世,于是接受了“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出世思想,这些都更进一步促进了佛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佛教思想的这种民众性,必然会体现在日本文学著作当中。日本人敏锐的季节感,加上佛教思想的浸淫使得他们能更深刻体会到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反差,关于“哀”的感触和体验更强烈,所以他们很容易对那种追求与自然融合、心物一体的精神,及老庄享受现世的逍遥观念和佛家追求来世的解脱思想引起深深的共鸣。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就强烈地表现出这种思想。[2]
    (二)宿命论思想的体现妄执情识是迷昧之源。源氏的妄执情识———恋母情结,给多少美丽女性造成困惑甚至悲剧,而反观这些女性,其实都隐射着源氏的宿命人生,比如藤壶皇后。源氏对母爱的执迷,却用找替身的方式来实现享有母爱的梦想。他先把和母亲长相很相似的藤壶皇后作为母亲的替身,爱上她。这不伦之恋让藤壶皇后一生痛苦不已。藤壶皇后比公子大5岁,酷像源氏公子的母亲桐壶。在公子的追求下,终与公子犯下乱伦之罪,还诞下皇子。藤壶皇后在此后的日子中痛苦万分,出家为尼。在她37岁时,将幼帝托付给亲生父亲源氏,带着对源氏的思念和感激,安然而哀怨地撒手人间。权势显赫的皇后也有着自己无法排遣和逃避的悲哀。源氏公子也同样在不伦之恋中痛苦了一生,并在紫夫人去世后出家,孤寂而亡。紫夫人的宿命其实也隐射着源氏的宿命。紫夫人是源氏最亲近最喜爱的人,幼年丧母,天真浪漫的年纪被源氏带回家中,悉心培养,成人后容貌艳丽,气质优雅,艺压群芳,性格婉约,通情达理,她是源氏调教出来的完美女性,是所有男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的化身。紫夫人孤独痛苦地等候流放须磨的源氏回来,源氏也同时在须磨饱尝思念之苦。当源氏重新站上权利巅峰时,紫夫人俨然是六条院的女主人。但她却没有正夫人的身份,这和源氏虽贵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臣籍何其相似。紫夫人的体贴温柔,才情洋溢,和源氏又是多么相似啊!紫夫人为情所苦,最后在孤独中去世。源氏在紫夫人去世后,一样孤独忧伤,思念度日,最后将所有紫夫人的情书焚毁。其情之苦,其心之哀,真是让人唏嘘!紫式部在描写源氏身边女性的宿命,也在暗示着源氏的宿命,最终源氏没有逃过一生宿命的安排。这些都暗合着佛教中的宿命观。
    (三)无常观的体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常观是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源氏物语》中有许多对于无常的描写,无论四季风物、世事情态、人物心境和人生际遇等。比如四季风物无常。四季变幻,风云雷电,春华秋实,这些季节都给纤细敏感的日本人深深的感动。而他们经常感慨这样的变化无常,甚至看见春花秋月,也会触景伤情,对鲜艳明媚的事物尚存心境哀伤,更何况萧瑟秋冬,自然更加愁思绵绵。再如人生无常。光源氏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皇子,身份尊贵荣耀,可是却一生下来便遭丧母之痛,没有外戚的有力支持,为避免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父皇将他降为臣籍。这变幻莫测的人生,预示着源氏的一生悲剧命运。他曾被流放须磨,经历无数天灾人祸,之后重返京城,荣耀一时。可是到最后,正夫人女三宫的背叛、紫夫人的离世,让他体会到人生常抱恨。“魔法使卷”中这样写道:……源氏对她们说:“我此生所喜荣华富贵,他人无法可比。谁料所遭恶运却胜于他人。想是佛菩萨要我感悟人生无常,世事多艰之理,故赐我此命吧。”[3]〔第568页第四十一章魔法使第13行〕
    (四)因果循环思想的表达因果循环是佛教思想的一个中心。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论,一切众生的生命,是无限延续的,宛如大河流水,滔滔不尽,激起层层浪花。众生的生与死,不过是生命之流中浪花的泛起与消散而已。生命之流的水,是身口意三业的业水,有什么业即感什么果,如影之随形。在感果 又继续造业,导致未来新的果报,如此循环,没有穷尽。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这些思想,在《源氏物语》中都能体会到。例如:源氏与有继母身份的藤壶皇后有了不伦之情,并生下孩子(就是后来的冷泉院)。源氏与藤壶一直处在痛苦之中。最后藤壶皇后出家并盛年早逝。源氏的正夫人葵夫人,受公子冷淡,亦转与东宫太子有染,生下夕雾。而在源氏娶女三宫为正夫人之后,女三宫和柏木私通,后生下薰君,女三宫产下孩子后执意出家,而柏木则英年早亡。源氏生性风流,处处留情,而他的正夫人却屡屡与外人有染,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也应验了佛教的因果思想:因果相依,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五)心物解脱思想的反映厌倦尘世,追求超脱俗世之外,是著作中许多人的人生梦想,也是佛教思想在著作中的一种体现。当时的佛教思想对所有阶层的人作用都非常大。佛教提倡“本心即佛”,重内在修行,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内心的宁静与宇宙融为一体才是人生的永恒。同时认为人生是虚妄的,人生无常。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作为一种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