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日语汉字理解和使用的措施和规律探寻
摘 要: 汉字在日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用和掌握好汉字,对学习日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日语中常用的两个汉字的略论,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归纳出汉字理解和使用的措施和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日文汉字的学习。
关键词: 汉字; 讲解; 归纳
一、日文汉字的特点
日语汉字在整个日语体系里不仅占有一定的比例,还具有复杂的变化和构造。汉字起源于中国,所以对中国人来讲,是学习日文得天独厚的有利之处。但日文里的汉字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记忆和理解,很多汉字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学习,否则会在翻译和理解上出现很多错误,所以我们应把日文里出现的汉字完全看成是日语里的一部分,而不能按中国的汉字来理解。日文里的汉字使用广泛,种类繁多,很难掌握,所以在日语词汇的讲解中,要特别注意汉字的讲解和归纳。
二、两个汉字的归纳和规律
在日文中,我们会学到很多带有两个汉字的单词,这类词的特点是,书写和意思基本和汉语相同,如“幸福”、“事故”、“作物”、“混杂”、“出口”、“学习”、“情报”、“老人”、“地球”、“自然”等。这类词对中国学生来说似乎是学起来易如反掌,教师在讲解时也较易解释清楚,所以在教育上往往不把它做重点词学习。而实际上,这一类词在讲解上更应该引起重视,否则,学生会轻视这类词的记忆,忘记了这类词是日文,而把它做为中国汉字来理解,只懂表意,不理解深层的含义,不去探求其读音规律及使用措施。这样一来,不仅没能对学习起到帮助,相反还会带来很多麻烦,作用整体纯正日语的学习。所以,我们在讲解这类词时,一定要找出规律,由浅入深。
三、音读的汉字
音读的两个汉字的单词,在整个汉字当中占很大的比例。这类汉字,除了意思和汉语基本相同外,读音也比较接近中国汉语的语音,如:“规定”、“负担”、“家庭”、人类”、“时期”等。这类词关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容易掌握和理解的,所以在这类词的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掌握如何根据原来汉语的语音来拼读,帮助学生掌握这类词的拼读规律,使学生尽快学会如何去拼读这类词。
但在教育中笔者发现,这种音读词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长音、促音、浊音的问题,因为中国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词的意思,所以不愿意去多读,在考试中往往写不完整,读的也不够标准。如果教师在讲解时也只是简单提示,一带而过的话,学生很可能出现只会写汉字,而不会标读音。这类词在阅读和翻译中似乎没有太大的障碍,但在听说方面的学习就造成了不该有的问题。
由于轻视了这类词的读音训练,很多学生在听说课上遇到了这样简单的词,反而听不懂,说不出。二十一世纪的外语,早已不再是培养“哑语”式外语人才的教育模式,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主导方向。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类词的读音,不仅要把它作为单词听写的重点,还要在听说课中加深它的记忆,特别要注意在句子中的快速反应训练,掌握好规律,使这类词真正成为我们中国人容易掌握的词。
四、训读的汉字
还有一些汉字表意上和汉语相同或接近汉语,但它的读音却没有任何接近之处,例如:“作物”、“出口”、“果物”、“今朝”、“红叶”、“品物”等词。这类词在讲解它的意思之前,首先要特别关注它的读音。因为我们见到带汉字的词大半都是音读,所以对训读的词开始会感到很难记,无法掌握它的规律,所以这类词的讲解就需要更详细一些,我们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措施进行,也就是说,最好分别把汉字的读法都举出来。如:“出口”;“出”的训读是“で”,它完全脱离了汉语的语音,但它本身的意思还是和汉语相同或者接近,可译成“出去”。它还可以组成其他的词,如:“出合い”、“出迎え”等;它的音读是“しゆつ”,如:“输出”、“出身”、“出现”等。和它容易混听的词是清音的“て”,汉字是“手”,如:“手入れ”、“手打ち”等。按照这种讲解方式,我们再把“口”字的训读和音读的词举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扩展了词汇。
除了讲解语音特点之外,其次还要注意这类词的汉字组合特点,有一些训读的词也可以直接译成汉语,如:“出口”、“红叶”、“母亲”、“门松”等。但绝大部分的训读词的组合都有别于汉语,也就是说在字面上可以按照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如:“果物”、“今朝”、“见方”、“昨年”等。虽然这类词也属于日本造词,但它仍然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中国人来说只要稍加略论,就能正确理解出来。
在讲解这类词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利用我们所掌握的汉语知识去略论字面意思,然后再深入进去。这类词必须单个字去略论,很接近中国的古文形式,了解了它的组合规律,就会很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这种略论措施在教育中并不难,可以和学生共同研讨学习,如果我们能很生动地把字面的意思讲解出来,我想不仅会增加课堂气氛,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日文中汉字的奥妙,也减轻了他们对日语学习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