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高职服装日语课堂教育效果[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材主要分为素材(服装面、辅料)、服装生产(加工)环节和贸易三大部分,皆以日文编写。商务日语系的课程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服装课程,服装日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定位为一门专业语言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装日语是一门语言课又高于一般的语言课。所以,在实际课堂教育中,要强化课堂教育效果,必须做多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1.教材

  1.1教材的选用

  以往选择的几本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都比较侧重于日语会话,涉及服装日语的主要为一些基本词汇,不能反映出服装行业生产的实态。几轮试用后,商务日语教研室组织有服装行业工作经验的三名日语教师,依照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考虑服装行业生产、贸易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商务日语系师生实际情况,编订校本教材《实用服装日本语》。

  1.2教材适用对象(教授者、学习者)的基本要求

  a.教授者: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的日语教师,即所谓“双师素质”教师。

  b.学习者(学情):需具备日语中级基础水平和相关外贸业务知识。我校商务日语系四年级(五年一贯制)学生,先期已经学习了基础日语、日语交际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日语等课程,因此在四年级开设服装日语课程。

  1.3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1.3.1熟悉与探讨教材

  服装日语作为一门语言课,不仅仅对日语有教育要求,其对与服装相关的知识也有较高的要求。即使教师有过多年的服装行业的工作经验,由于每个教师的过往从业公司的不同,也会存在个体的异同,在对教材的认知中也会有所异同。为了弥补这些异同,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熟之又熟,同时要和其他教师进行研究,互补长短,加强对教材的深入探讨。

  1.3.2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

  教材内虽然有一些图片,但主要以日语文字的形式呈现。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补充,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作用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服装日语这门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才更有利于做到真正掌握某一服装日语词汇,了解某一生产工艺,并用日语进行正确表达或正确翻译。

  例如,“ボタン(纽扣)”这个日语词汇。学生很快就能够识记,能熟练进行中日文互换。一般情况下,达到这种效果,可能有教师就会认为很成功了。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学生画出或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ボタン(纽扣)”。结果发现,由于每个人着装习惯的不同,其对“ボタン(纽扣)”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必须准备不同的“ボタン(纽扣)”实物及图片等做教具,增加学生对纽扣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趁热打铁,补充一些常见的、不同种类的纽扣的日语词汇,扩学院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日语表达能力。

  刚才说的是实物、图片作为教材的补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我校没有服装类的专业,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当然没有“服装实训室”。在教育中如果要展示一些动态的生产流程,这时的教材中因为有的只是相关的日语描述,学生能够做到的往往是对单词进行识记,对句子进行字面翻译,对真正的生产流程并不了解。像这样的学习,可以想象一下,学生是多么“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在没有实训室的情况下突破这一瓶颈?如何将“活的”实训室搬到普通多媒体教室?凭借曾经的服装公司的工作经历和对教材内容的探讨,我尝试对教材进行补充:到相关公司去,根据教材和教育内容的需要,对相关工艺流程的生产现场进行视频拍摄。对拍摄的视频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如剪辑、合并、分割、插入日文字幕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补充的材料,从“活的”生产现场感知某一服装生产工艺流程。这样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提高日语的表达与翻译能力,更能很好地突出服装日语课程所应具备的“职业”色彩,增强学生对未来可能的职业期待感。

  以上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尝试的两列,通过实践发现还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对教材处理还远不止这些,今后还会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探讨。

  2.教育措施

  2.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艺术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职能与品德发展的措施。由于商务日语系学生没有学过相关服装方面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授服装日语时,还必须对相关服装知识进行讲解。讲授法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教法,更有极端者将讲授法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教法。有此种看法者常常会举出如“满堂灌”“填鸭式”等例子,造成此种认识根源在于对学生缺少探讨、关于授课内容的探讨与加工的不足。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