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中文教师缺乏一些实际的专业知识,这就构成我们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巨大障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种措施:一、教师自我学习或参加一些社会培训;二、学校要为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可以通过轮岗的形式定期派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熟悉所教授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学校也要注重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和教育能力的提高,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以便更好地为专业教育服务;学校鼓励教师教育与科研并重,提倡教师、专业教师和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共同开发课题探讨。针对本课程的教育,根据相关行业公司近况和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双进工程”等方式,邀请行业专家与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通过学生公司实训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修订课程标准,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场沟通教育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引进行业公司参与考核,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沟通交流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成为学院生从业、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基于对沟通能力的高度认识,我们将该课程定性为公共基础课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核心课程,为实现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培养真正适应行业公司需要的运用型人才。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实现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即过程性考核,考生的成绩来源取决于平时上课的表现包括:课堂实训、课堂表现、课堂出勤以及奖励成绩,其中每项成绩的取得不仅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其次,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本课程设置应紧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密切关注国家职业标准,及时进行内容调整,充分体现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思想,最重要的是,邀请行业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协助制定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相关职业标准和行业的要求纳入考核体系之中,使本课程考核体系更贴近就业市场和岗位需要,彰显高等职业教学特色。关于考核方案中的行业职业口语模拟实训、演讲等环节可以邀请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担任评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样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范和从业规范,提高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成才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需要公司、社会和 学校师生共同完成。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优化了学生的职业资质,丰富了学生的职业情感为学生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