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语自他动词是日语语法中的一个难点,中国学习者在使用时常出现误用现象。自动词、他动词的用法不仅仅是一个语法问题,还深受日本社会艺术心理的作用,所以有很多学习者学了很多年也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文章试图略论常见的自他动词的误用类型来避免误用的产生。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自动词 ;他动词;误用略论 一、自他动词的定义 日语中以是否可以接宾语为标准,从语法角度把动词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自动词不能带宾语,它常常用于对自然现象或自发事项的描述,一般没有动作的执行者;有时虽然存在着动作的执行者,但事情的发生并不以其意志为转移,或者执行者不是叙述的焦点。他动词常常涉及动作执行者,尽管在使用时动作执行者未必都出现,但动作执行者是隐含在动词的词义之中的。 二、自他动词常见的误用类型及原因 1.格助词的误用。因日语自动词、他动词的分类标准与汉语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不对等,有一些动词在汉语中是及物动词,而相对应的日语却是自动词,所以受母语的干扰而误用成带有宾格助词“を”的一类错误。例如: (1)小さな丸いの枠にいろいろなことを (→が) 含まれている。 (2)何度に聞かれたが、その時まったく日本語を (→が) 分からない僕には理解できなっかた。 (3)自分の体験できないものを (→に) いっぱい触れたような気がする。 (4)日本艺术が (→を) より深めたいと思う。 例中出现的自动词没有语义成对应的他动词,另外除了接的是格助词“が”外,日语毕业论文,其他动词均是接格助词“に”,而且从这些日语动词相对应的汉语上来看,日语论文,如:“懂日语”、“接触东西”等,在汉语中全部是属于他动词,即属于“动词 / 宾语”的形式。正是长期受到汉语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出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动词时,偏好使用“他动词 / を”的形式。类似的误用还有如下: “困難を(→に)打ち勝つ”、“遠足を(→に)参加する”等。 2.自他动词混淆的误用。日语有很多在形态上成对应的自动词和他动词(即有对自他动词),这些自动词和他动词一般都有相同的词根,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易导致学习者的误用。 (5)あなたの一歩で社会が変える(→変わる)。 (6)もし機会があれば、中国の優秀の児童向けの本を世界へ広がる(→広げる) 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る。 (7)本格的な方言の中に標準語を混ざって( →混ぜて)しゃべる人もだんだん増えてきました。 例(5)本应使用自动词却误用了他动词,例(6)-(7)刚好相反。由于没有区分好哪些动词是自动词,哪些动词是他动词而造成的误用。因此正确判断自他动词也是解决中误用问题的关键。 3.与可能表现相关的误用。自动词、他动词在表示可能时很容易产生混乱,并且主要发生在有对的自动词、他动词上。 误用例:この時計、直してもらったのに直せなかったんです。 正确例:この時計、直してもらったのに直っていないんです。 这个句子本运用自动词来表达,缺误用了他动词的可能形。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这块表请人修了,但没能修好。”“没能修好”译成日文时因受汉语的作用,易翻译成“直せなかった”。 日语的自动词具有结果性,强调结果。而他动词着眼于动作主体所采取的行为。例如“行李太重,我移不动。”这个句子直译成日文是“荷物が重くて、動かすことができない”, 而用最自然的日语表达是“荷物が重くて、動かない”。 4.和使役表现相关的误用。例如翻译中文“这件事让我很吃惊”,误用例:それは私をがっかりさせました。这种说法是很不自然的。正确例:私はそれにがっかりしました。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使役形和自动词、他动词的联系上有过度使用使役形的倾向。 5.由社会艺术习惯不同引起的误用。以往的误用探讨比较重视语法的正确与否,但现在一些作用交际的语用错误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下面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误用例:店長、お皿が割れました。句子本身没有语法错误,但用这种说法店长心里会不快的。 正确例:お皿を割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从语法角度看,自动词表示事物的自然变化,而他动词表示动作人的意志行为。因此,“お皿が割れました”表示一种自然结果与当事人无关,是盘子自己碎了。而“お皿を割ってしまいました”表示一种人为的动作,是负有责任的行为。 在日本人从别人那里借的东西出现问题时,他们习惯用他动词来承认自己的过失。而当为对方做某事时,为了避免给人“あなたのためにした”这种强加于人的印象,会避免使用他动词而用自动词。例如,比起“コーヒーを入れました”,而习惯使用“コーヒーが入りました”。前者有强调自我之嫌,而后者只是说明事实,不会给人强加于人的感觉。总之,语言受社会艺术习惯的作用很大,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参考文献: [1]吴珺.从日语自动词、他动词的误用研讨母语的干扰[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2). [2]董国民.日语中自动词、他动词的形态及意义特征[J].外语探讨,2017(6). [3]顾海根.日本语概论[M].北京学院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杨柳月,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探讨生,华中师范学院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