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日语课授课质量[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语教育中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联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准则,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措施,注重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教育 听说训练 语言实践 语言交际能力 学习措施
  
  我从事日语教育工作几年,深切感到日语好学,却不容易教。作为知识传授的一种形式,外语教育与中文教育固然有不少共同之处,但作为不同的语种,其知识传授的形式也必然有所不同。外语教育立足于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语言交往、口语表达,因此,我认为,外语教育在精讲多练,听说领先,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着重口语训练,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下面我就谈谈日语教育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日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科,学生更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措施和技巧,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改进学法,必须从改进教法入手。教师在教授语言、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时,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我教育几年的重要体会。刚开始授课时,虽然课前搜集了许多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然后一无遗漏地写在备课本上,上课时尽可能全部教授给学生,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练,但是,半年下来,收效甚微。其实,学生的外语是练会的,而不是老师讲会的。整个教育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影响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不断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就会代替教师的“教”,渐渐养成不依赖于教师教,而主动、活泼、积极地学习的习惯。教师的“教”虽然对学生的“学”有先导和制约影响,但“教”一定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教”是为了最终不教。因此,外语课堂教育中教育措施不应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措施,而应采用启发式教育、整体教育和情景交际教育措施。
  二、丰富教育措施
  口语表达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如何通过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要的是外语教育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应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往的外语教育过于偏重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口头运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的传统教法,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主体影响的发挥,提供和创造一种敢说、敢想的氛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小演讲。二级学生已能简单地会话和用日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日语毕业论文,所以从二年级开始,为了培养学生敢说、敢表现的意识和胆量,让全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进行自我表现和语言交际,我坚持每堂课让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日语小演讲活动。演讲的话题随意,由学生自己选择,所以话题种类非常丰富,如日本风情、学校生活、中日艺术比较、日语小知识、电视报刊的趣闻,等等。通过演讲,激发每个学生用日语关注和观察社会生活的兴趣,学会用一段自己简单又条理的话描写和叙述身边的事物,从中培养学生个性和求新立异的思维品质。另外,演讲结束后,鼓励其他同学积极用日语向演讲者提问,激发广大同学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此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二)即兴会话。这是由课文会话转换到自己的创造性会话,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迁移手段,也是思维的集中表现。这种练习既要求学生自己想象创造,又要求灵活应付对方提出的问题,还要顾全开场和收尾的完整性。这种即兴会话可以培养学生交际语言的创造性、流畅性、灵活性和严密性。学习外语,尤其要注重学以致用,只有平时多练习,才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会话场景,日语论文题目,我们设置会话话题,编定会话内容,在会话形式上突破原有单一的两人对话方式,随意组合且人数不定,再加上道具用形体语言,使会话更生动,更具有表现力。通过会话练习,使学生了解日本人日常生活是怎样进行交际的,从而培养交际能力。不同于背诵,复述转述不是机械地照搬原文,它要求学生组织语言加以论述,对课文内容精选和概述,主要有总结课文段落大意、课文主要内容、改变人称、将会话文转述成记述文章等方式。这种复述可以加深对句子、段落和课文的理解,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为能完整地用日语表述自己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评说训练。主要对课文或所发资料中出现的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说的对象来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日本生活。针对中国和日本异国艺术现象,学生利用比较、联想、创造等发散性思维进行评说。如:中日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国民性的异同、中日教学制度的比较、中日两国环境保护的对比、对漫画、节日、外来语、老龄化社会等的看法。通过评说,学生掌握发现问题、集思广益的思维措施,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
  (四)课堂讨论与辩论。在课堂上,由老师先提出一个讨论或辩论题目,然后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讨论,用日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教师则可以作为嘉宾参与每组活动,听学生发言,或向学生提些问题,并予以指导。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作总结性发言。对于辩论,例如我曾经列出这样一个话题:「现代社会において、学�と�力と、でちちがもつと重要であゐか」――现代社会中,学历和实力,哪个更重要?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气氛相当活跃,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充分展现了自我,更完成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任务,提高了活用语言的水平。
  三、拓宽教育渠道,更新教育措施与手段
  日语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育,教师应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更新教育措施与手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日语。例如:利用班级黑板报或班级刊物刊登学习日语文章,激发学生日语写作兴趣;通过影视、录像、图片等,塑造学生的视觉形象;充分发挥日语角的影响,为学习提供日语交流场所,创造语言环境;通过各种活动及兴趣小组,让学生了解日本艺术及中日两国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的差异;组织与日本学生通信,结交日本朋友,用日语相互交流并了解各自国家的艺术;与日本师生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等。两国语言两国艺术的融合,开阔了视野与眼界,缩短了异国语言艺术的距离,加深了跨越国境的友情。通过交流,学生学到了地道的日语,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并且培养了日语交际能力和艺术素质。例如我校与日本东京麻布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提高日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最后,我认为,教师要多参加一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利用去国外进修的机会,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育措施,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改进教育措施,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水平,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谢秀忱.现代日语语法[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2.
  [2]王武军.日语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87.
  [3]人民教学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标准日本语初级[Z].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198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