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导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长期以来,重语言轻艺术一直是外语教育的一个通病。提到外语教育,人们普遍认为就是学习它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把这三方面学好就意味着掌握了一门外语。这种传统措施教学出来的学生虽然有相当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一定的知识面,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门外语。作者在文中论述了在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必要性及措施。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教育 艺术异同 艺术导入
  
  一位学生和日本友人外出用餐,席间日本朋友问:“ビ�ルをもう少しいかがですか(再喝点啤酒吧)。”学生答道:“いいえ、いらないです(不喝了)。”
  作为交流手段,这样的表达未尝不可,但是更地道的说法是:“もういいです。”这是因为いいで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1)表示赞许,许可,“好的”、“可以”、“行”等;(2)婉言拒绝“不要了”、“算了”等。
  如果要表达拒绝、否定的意思,中国人就会用否定形式“不”,比如“不要”、“不好”等,而日本人更多的是用肯定的形式,因为日本人认为,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会否定别人,从而导致冲突,伤害对方。因此,日本人为了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极力回避否定,尽量避免因为自己的语言而伤害别人。即使认为对方是错误的,日语论文,也不简单说一个“不”字。同样,在对方发出邀请时,日本人认为用否定的形式拒绝会辜负别人的一番好意,所以以肯定的形式回答。“もういいです”说明自己的状态:我已经满足了。这样,既表达了否定的意思,又不会伤害对方。这是日本人含蓄表达的一种典型体现。
  艺术特点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上,如果脱离该民族的社会、艺术、经济等背景,只是孤立地学习语言,就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林”。以上例子就是因为不了解艺术的异同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一、语言和艺术的联系
  语言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艺术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因此语言属于艺术的一部分。可以说语言反映社会艺术,是艺术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艺术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众多的细节。
  但是我国的日语教育,因理论认识上的局限,在教育中对艺术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我认为只有加强这种艺术因素的导入,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了解日本的哲学、历史及社会风俗习惯,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
  二、中日艺术的异同
  1.价值观念的异同。
  价值观念是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中最深层的部分。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其价值观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异同。由于中日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很多人认为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具有极其相似的艺术特性,认为共同的艺术渊源使得中日两国之间不应该存在什么艺术壁垒,彼此之间应该很容易沟通理解。但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越是认为中日艺术相似,越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对方按照己方的行为模式为人处世,在现实中反而越容易四处碰壁,遭到对方的强烈反感和排斥,遇到很多完全预想不到的困惑和不解。
  2.艺术习俗的异同。
  艺术习俗是在不同的社会地域环境中的两种不同的生活经验的产物,是一种艺术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日两国分属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两国在思维逻辑上因为受到地理环境、艺术环境的作用,存在着不小的异同。就拿形象思维来说,两国都比较擅长形象比喻,然而比喻的对象不同,在中国有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而日本由于海洋的作用,用乌龟作比喻:“�の甲より年の功。”日本人喜欢乌龟,将其看做吉祥、长寿的象征,但是现代中国人除了长寿以外,更容易想到贬义的用法。在日本,有的交通宣传牌上除了“请不要超速”等文字提示外,旁边还会画一个大乌龟,意思是让司机像乌龟那样慢慢开车。在中国,和乌龟相关的词多是贬义词,如“缩头乌龟”、“乌龟王八蛋”、“龟儿子”等。
  3.宗教信仰的异同。
  宗教是人类思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背景,体现不同的艺术传统。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华夏艺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和为贵、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政治思想,厚德载物、兼容天下的政治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传统政治艺术中的主要内容。根据1981年在日本的宗教调查,当时日本的宗教人口为两亿多,是总人口的两倍以上。大部分成人有两三种不同的信仰,此为日本宗教的特征,因为江户时代的檀家制度强制性地使佛教成为家庭的宗教,明治时代国家神道的氏子制度使神道教进入家庭,因而佛教及神道教便成为一般日本家庭的宗教信仰。
  三、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途径
  如果在教育中只是一味地讲授单词、语法等单纯的语言知识,学生没有意识到中日艺术的异同,就不具备克服艺术语言交际障碍的“免疫力”,因此在教育中必须进行艺术渗透教学。
  1.利用教材进行艺术渗透教学。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日本政治、经济、艺术及社会概况。对于日本的风俗习惯、人际联系及生活方式在现行教材中都有体现。关键是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查阅相关知识,课堂讨论及系统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接触语言反映的艺术背景。除了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和母语进行适当的对比,以使学生了解两种艺术的差异点。
  2.适当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增强教育互动性。
  在教育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交际氛围中学习。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的材料,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如打电话、问候、道谢、机场送别等,日语毕业论文,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演。可以采用语言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还可以利用照相机、手机的摄影功能进行点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体会语言中传递的艺术信息。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中多媒体的影响日益增强,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等平台,教育可以从视、听、触多维度展开。这弥补了纸质教材的不足,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量大且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感觉到原汁原味的日本艺术及风土人情,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触网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通过邮箱布置作业,提供好的音频资料,让这些科技产品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4.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
  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和体会两种语言及艺术的异同,在阅读文学著作和报刊时积累有关艺术背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靳卫卫.走进日本[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17.6.
  [2]大野晋.日本�をさかのぼる[M].日本:岩波新�,1974.11.
  [3]金田一春彦.日本�[M].日本:岩波新�,1979.3.
  [4]刘宗和.日语与日本艺术[M].湖南教学出版社,199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