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动词的配价初探[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语动词在结构上处于句末,构成句子的谓语。在语义上,作为构建句子意义的重要线索,日语动词是句子的支配词,在句子中发挥着构建结构联系的核心影响。法国语法律家泰尼埃尔把动词的这种支配能力称为动词的价,动词所能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的数目决定了动词的价数。无论从语句生成的起点还是从语句理解的终点这两个端点上出发,配价都可以而且应该看成是语言机构中动词和名词性成分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依存联系。因此对于动词的配价探讨是研讨日语动词语义特征的主要途径之一。日语动词与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格助词来提示,这种结构关系建立起动词跟名词性成分之间的从属联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价;配价理论;日语动词;格助词;行动元
  一、动词的价
  索绪尔指出,词义存在于联系之中,一种语言拥有500个词,并不意味着它孤立地拥有500种词义。虽然词的个数是有限的,但处于联系之中的词可以产生近乎无限的意义。词的意义的实现在于词和词之间的相对和相关,在于其间具有区别性特征(屠友祥 2017)。词跟词的关系成为人们理解句中词义和句子意义的重要依据。词与它周围存在的其他词一起处在相对而相关的联系中,从而实现意义,联系不确定,意义也不确定。法国语法律家泰尼埃尔指出,词与词的关系还是句子的根本成分,如果没有这种关系,光有词的话,就无法构成句子。句子是基于这种关系构建成的有组织的整体。因此可以说,造句就是在一堆不定形的词之间建立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的关系,而理解句子则是找出连结句子中各个不同的词的关系。句子的语义关系主要依靠动词来确立。
  “世界上任何语言,不管他划分的词类是多是少,都不能没有动词和名词。”现代语言学调查结果证实,名词和动词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法范畴。它们是构成句子的根本,除特殊情况外,光有动词,没有名词,不能成句;光有名词,没有动词,也不能成句。与名词相比,“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住”(吕叔湘 1985),动词在句中作为句子的组织者占据着中心地位,日语动词也不例外。日语动词总是处于句末,构成句子的谓语。在句中作为构建句子意义的重要线索,日语动词是句子的支配词,在句子中发挥着构建结构联系的核心影响。泰尼埃尔把动词的这种支配能力称为动词的价,动词所能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的数目决定了动词的价数。
  二、日语动词的价
  “价”原是化学术语,即原子价,指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的比例联系。1953年泰尼埃尔(Lucien Tesniere)在《结构句法概要》(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一书中首次将“价”的概念系统地引入语法律,日语论文,并在《结构句法基础》(Ele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1959)中做了进一步阐发。泰尼埃尔认为,句子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的中心是动词,动词作为“中心结”支配构成句子框架的各个结构成分,也成为理解句子意义的重要线索。配价理论视动词为语法中心,探讨动词及其所能携带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组配数限联系;强调动词对其他成分的绝对支配功能,而它本身则不受任何成分支配。
  针对日语的“价(�合�)”的探讨,日语论文,在日本始于1960年代,以佐久间鼎、石�敏雄、村木新次郎、仁田�雄等为代表的学者,将“价”理论引介入日本。仁田�雄提出“�合�文法”:“��的な��を有する��の潜在的な意味�的――���的な�合力を中心にして、文の形成、文の意味解�を捉えていこうとするものである(含有实际语义的语词具备潜在的语义学――句法律结合力,配价语法则以这种结合力为中心探究句子的构成和句义解释)(仁田�雄 1980:13)。仁田之所以采用“��”,是因为他意识到具备配价能力的不限于动词,还有形容词、形容动词。 石�敏雄整理完成日语用言配价表,标记出1154个用言的“价数”,除动词外还包含92个形容词。此外,甚至一部分名词也能支配从属成分,具有配价要求,但构成日语配价体系的主体还是动词。
  在日语句子中,动词作为支配词,发挥构建结构联系的影响,与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通过所附加的格助词标示与动词的从属联系(顾明耀 2017:224)。日语格助词主要表明所构成的句素与动词,或其他句素之间的联系。山田孝雄首先提出“格助词”的概念,并指出格助词用来表示“その�が他の�に�して如何なる��の地位若しくは�格にあるかといふこと(该词语在句中的地位资格以及与其他词之间的联系)。”时枝诚记也认为格助词表示“事柄に�する�し手の�定の中、事柄と事柄との��を表�する(在认定事物过程中,说话人所表达的事物间联系)”。可见,日语格助词在句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表现语词之间的联系,依据语句的意义,这种联系可能是多层次的,也可能是单层次的。根据所表示联系的不同,日语格助词分为连体格助词“の”、主格助词“が、の”、宾格助词“を”、补格助词“に、で、と、から、まで、へ、より、を”(顾明耀 2017:225-227)。除连体格助词表示名词与名词间的修饰联系外,其他三类格助词都可表示所接名词性成分与动词的联系。主格助词“が、の”表示动作的主体,宾格助词“を”表示动作、影响所涉及的对象或结果,补格助词“に、で、と、から、まで、へ、より、を”表示动作、影响的场所、时间、目的、方向和手段等。由于格助词可以明确地标志出说话人所表达的事物与动词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说,格助词既是构成日语句子,也是理解句子意义的重要因素。那么,可否依据语句中的格助词的个数来判断动词的价数呢?
  三、行动元和状态元
  配价语法的基点是“动词中心论”,配价语法的核心在于以动词为中心,揭示动词对名词性成分的支配能力,反映动词在句中所能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的数目,从而由深层语义结构映现为表层句法结构的状况和条件、动名之间的同现联系,并以此划分动词的次范畴。
  泰尼埃尔将动词比拟为一整出小戏剧,动名同现的状况和条件是动词――这出戏剧自身句法和语义特征的部分体现,其中必然包括剧中人物、情节和情境。换言之,动词的意义本身蕴涵着这些成分,可以从词义特征中推举出来。如果用动词对应情节的话,人物表示“行动元”,情境表示“状态元”。行动元指的是“某种名称或某种方式的事或物,它可以通过极简单的名称或消极的方式来参与过程”。理论上,行动元数目不超过三个:主语、宾语1、宾语2,状态元的数目是无限的,行动元数目决定了动词的价数。经过语法律家们的不断修正发展,当前行动元已不再仅仅指主语、宾语的数量,而是被用来说明“语言符号(特别是动词,也包含部分形容词和名词)在其周围开辟的一定数量的空位,并要求特定成分予以填补的特性。”汉语的这种角色认定主要依靠语义联系、语序结构联系和部分介词来实现。日语则可以借助格助词来认定日语动词的行动元和状态元。例如: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