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系日语会话实训教育的探究与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与日本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许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纷纷开设商务日语系。然而许多高校关于商务日语系学生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对商务日语系的日语会话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略论并提出对策,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会话 商务日语 实训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日本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开设商务日语系(含方向)的高校越来越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的商务外语能力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看重,“外语/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被寄予了新的期待。许多重视就业率、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纷纷开设商务日语系。然而,据笔者调查,许多高校对商务日语系学生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日语会话水平、商务贸易知识等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
  1 商务日语系会话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据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日语系为671所,其中开设商务日语系(或方向)已达到235所,约占总数的35%。商务日语系教师约3200人,占教师总数30%左右。同时,商务日语系(含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办学层次等方面,在商务日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周林娟、潘幼芳(2017)指出,由于我国的商务日语系起步发展较晚,而且教育方向偏重于商务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1 商务日语系发展近况与存在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资开始涌入中国,中日经济贸易额逐年攀升。因此,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商务日语课程,或是建立商务日语系(或方向)以满足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李爱文(2017)指出未来5年之内,全国高校学习商务日语的人数将以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速度持续增长。虽说中日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商务日语系的蓬勃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发展状况来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1 教育思维、教育方式落后
  商务日语的教育范围涉及商务日语听说、日文函电、日文商贸谈判、日语商务口笔译等。当前多数高校采用的授课方式,依然是以课本教材为主,日语毕业论文,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育思维跟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其结果是学生关于所学内容的掌握不足,毕业后从事商务日语相关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1.1.2 教育内容与社会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的商务日语系教师知识结构,跟不上当代中日贸易的发展;而且商务日语系教师关于课程教育内容的把握,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此外,商务日语系缺乏全国统一的课程教育大纲,没有系统化的系列教材,基础教材十分缺乏。基于上述原因,导致了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异同,有些教育内容还存在与社会脱节的情况。
  1.1.3 “双师型”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高校日语系教师,基本上是日语系“科班”出身,探讨生阶段的学习几乎都围绕着日语语言文学、日语翻译、日本艺术等几大主要方向,鲜少有商务日语方向的探讨者,没有充足的商务经验与日企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原本在企事业单位或者日企工作的会一些日语的专业人士,虽然具备了丰富的工作与商贸经验,但是缺乏教育经验,不能有效地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鉴于上述原因,致使我国高校的商务日语教师队伍出现了“双师型”人才缺乏的局面。
  1.1.4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商务日语系的实习实训教育,一般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即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教育为辅,很少借助实训室或者实训基地等设施设备进行实践教育。尽管许多商务日语教师在论述教育改革的方法时,都提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制约,我国许多院校没有商务实训室,而且基本上都没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氛围不浓。
  1.2 日语会话实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为我国商务日语系发展近况中存在这些问题,才导致教师的教育思维被局限,学生的商务日语会话水平不高,因此本小节就日语会话课程设置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此说明商务日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2.1 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我国学生由于受到中小学的学习模式作用,默认为学院的学习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为主”教育模式,所以习惯于死记硬背、将学习重心放在单词语法上。因此许多学生关于朗读课文、会话练习不够重视,关于教师设置的一些实训练习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从而导致听说能力水平不高。
  1.2.2 教师教育方面的问题
  由于商务日语系是个比较年轻的专业,所以许多商务日语教师的教龄不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日语表达不够地道,因此会话课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受精读等课程的作用,教师多数使用传统教育措施,授课措施简单,导致会话课堂枯燥乏味。此外,当前的商务日语会话缺乏有针对性的商务实训教育内容,教师仅凭着一些工作经验或者“想当然”去教育,使得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1.2.3 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
  现在许多高校在日语会话期末考核时一般都是采取朗读、提问等方式。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判断学生的会话能力达到何种水平。由于没有科学的评分标准,因此导致教师评分不够客观。另外,许多高校的考核体系只注重期末成绩,忽视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实训表现,使得期末考核评价体系不过系统完善。
  2 日语会话实训教育改革探讨
  根据前文所述的商务日语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导致了日语会话课程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要对日语会话实训教育进行改革,从而适应中日间日益密切的经济艺术往来,同时也满足在华日企的人才需求。笔者根据近年的商务日语教育经验,总结出以下一些改革方法。   【摘 要】ESP能力应包含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ESP能力的测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ESP语言能力的测试是一个重要方面,测试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
  【关键词】ESP能力 ESP语言能力 ISLPR量表
  当前,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探讨较广,大部分读者对ESP较为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ESP定义、分类等,而侧重关注ESP语言能力的内涵,以及国外在ESP语言能力测试方面的优秀成果。
  一、对ESP能力的界定
  对ESP能力的界定,判断的依据就是看专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涉及的能力。这些能力也许会很综合,但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涉及语言使用的语言能力,另一类是涉及专业内容的专业能力。例如:一位在手术进行中的医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如果由于特殊的需要,医生必须要使用英语,这时就涉及他(或她)英语听说方面的技能,词汇使用是否恰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能够听懂他人的话语,是否能够有效交际并完成手术这个任务。同时,还涉及医生的专业能力,他(或她)为患者实施手术的能力,作为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否足够完成手术。这篇文章主要是探究ESP语言能力的测试探讨,因此ESP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将不纳入考虑范围,而将重点探讨ESP语言能力的测试。ESP的语言能力虽然和以往的英语语言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和共同性,但二者的区别更加明显。在我国,以往的英语语言能力主要是测试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普遍的,在每个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可能用到的,但是专业性不强,通常使用的是试卷考察的方式;而ESP 则是与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涉及专业词汇、句型、语篇、专业文体下的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ESP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英语进行交际,最终完成任务,并且具备一定的熟练程度。
  二、ESP语言能力测试要借鉴国外测试的优秀成果
  我国教学界以及各行业对ESP测试理论探讨较少,成果不多,造成对ESP教育方面理论指导的欠缺。弥补这方面欠缺的办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方法:其一是加快国内对ESP测试的探讨,鼓励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这方面的探讨;其二是学习借鉴国外的探讨成果。
  此方面值得推荐的探讨成果是澳大利亚的 ISLPR( International Second Languages Proficiency Ratings )语言能力量表及其测试的设计原理和措施。
  1979年,澳大利亚的David Ingram 和 Elaine Wylie 在美国FSI语言能力量表的基础上制定了澳大利亚第二语言能力量表ASLPR( Australia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Ratings )。由于使用范围的国际化,1995年更名为国际第二语言能力量表(ISLPR)。此量表是专门用来衡量、评价母语是非英语的移民的语言能力。量表对每个语言能力的级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对0级的描述是:无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Unable to communicate in the language);对1/ 级别的描述是:能在正常的日常生活及有限的社会生活中使用语言(Able to satisfy everyday transactional needs and limited social needs);对5级的语言行为描述是:相当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并且受过教学的人的英语水平(Proficiency equivalent to that of a native speaker of the same sociocultural variety)。
  ISLPR 量表分为两种类型:通用型和专门用途型。通用型量表用来衡量学习者个人的语言能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目标语言能力的测试。专门用途型量表主要用来衡量特定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中的语言能力,其测试结果往往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
  ISLPR 量表为ESP的语言能力测试提供了模板和范例。我们在进行ESP测试时,也可以设计出能力对照表,供测试时对照使用,方便快捷,为ESP 语言能力测试提供了一个思路。
  除此之外,ISLPR 量表结构框架下的职业英语能力测试的设计原理和开发过程也值得借鉴,因为职业英语语言能力的测试标准设定是建立在严格的需求略论的基础之上的。
  为每个职业岗位制定的职业英语能力测试模式基本的制定过程都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全面收集相关的数据;第二步,提炼出工作任务的语言要求;第三步,和ISLPR量表的描述进行比较;第四步,确定等级。这个过程非常详细、全面,并且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例如对出租车行业的语言能力测试标准的制定,首先就会通过在出租车上安装一些记录设备,和司机、管理人员以及乘客等进行访谈,察看司机要阅读的相关资料等环节和方面来收集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典型的工作情境和任务,确定这些任务的语言要求;对照ISLPR量表,决定其等级。在确定测试内容时,要以收集的数据为依据,要体现某一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应试者的语言表现,确定其语言能力水平,从而决定该应试者是否达到该工作岗位的语言要求,是否适合该岗位。
  ISLPR量表指导下的职业英语能力测试标准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ESP的根本要求,即需求略论的准则。而且,ISLPR能力量表及其测试模式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实践,在语言测试中可操作性极强。因此,在制定ESP语言能力测试标准时,完全可以借鉴其过程。
  三、 结束语
  在ESP能力测试上还存在很多争议,例如在测试时要不要将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测试。 但关于外语教育来说,语言能力测试是必须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成熟的措施和方法,日语论文,借鉴澳大利亚的ISLPR量表的原理和制定过程,结合中国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有中国特色的ESP语言能力测试机制。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64.
  [2]Dudley-Evans T, S John M.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 C.U.P.,199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