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日语教学中艺术固有性和艺术异同论的批判,研讨了异艺术理解的理论基础,围绕语言和艺术的关联性对语言习得是艺术习得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根据对艺术文本与读者的联系阐述研讨了日语教学中异艺术理解的新转向问题。从日语教学的构建维度上提出:日本事情要从类型化的总体性艺术观转向作为个体问题的异艺术理解,并重申了对于教师探讨的意义。 二、对“语言习得即为艺术习得”理论的质疑 在日语教学领域中,认为语言学习就是艺术的学习的大有人在。一般认为:日语习得和日本艺术习得难以分开。认为语言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观点,从日语、日本事情教学这种名称就能体现出来,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前者是语言教学,后者则为艺术教学。 如前所述,对日本艺术带有独自性疑问的主张对日语的独自性也因同样的理论而存在异议。诸如日本艺术是因与他艺术的异同而产生的观点一样,日语也是因异同化而产生的。欲讨论日语习得即为艺术习得的观点,最好先思考一下日语、日本艺术独自性本身存在的疑问。 对于语言和艺术是否关联这个问题,在日语教学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本文在此不予涉及。我们想讨论的是在认为两者相关联的前提下,研讨一下日语教学对日语教学探讨的作用问题。 首先,与目前日语的普及程度相比,若剔除艺术因素,日语是否有更广泛被使用的可能性?其次,探讨者不对日语和日本艺术的关联持有疑议,并以此为前提来观察语言现象时,如果认为那是与某种艺术事象相关联而武断地做出结论,就容易犯让自己轻易下结论的毛病。 对于前者,以英语为例来说明一下就容易明白。英语是世界上相当广泛传播的一种语言,但却将其艺术性看得很淡薄。也就是说,语言的普及与语言即艺术这样的模式存在矛盾。对于后者,在日语探讨中,日语论文题目,根据不对日本艺术论采取批判的态度,探讨者采纳的艺术中会不自觉地步入自己“客观”发现的的语言现象的后尘,并采用艺术的概念,又让本应该加强略论的艺术论成为讨论的依据。许多学者对此也提出了批判。 因此,不要在语言即艺术的模式中自我完结,要将它们作为探讨者自身的问题,置于个体的水平上来将这一切关系起来是很重要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对日本事情中艺术的处理需要从将艺术看作是集体性的观点转变为个体性的观点,转变为自己和他者之间的联系来把握。 三、朝向学习者中心观、文本观和教师观的异艺术理解新转向 对于艺术的议论中,终始于日本人论的文本批判对接受者、消费者的略论很缺乏。社会学者指出:区分艺术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很重要的。要摆脱艺术是总体性、综合性的观点,转向关注个体的受容方式,其中作为个体的艺术消费观点也和日本事情中的艺术观点的变化相关联。 将生产和消费分开指的是:在说明日本人论现象时,对总体论式的日本人论进行批判的探讨者本身也会对自己拘泥于对总体论式的知性艺术状况进行重新思考。也就是说,担当艺术生产的知识分子、艺术精英没有将一般的艺术论消费群体考虑进去,只是凭自己周边的情况擅自关系,妄下结论,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不过,我们也可以将这两者的联系比作是教学中的教材或教师和学习者的联系。艺术论一旦作为文本引入到日语教学,消费者就是读者、听者等学习者。在艺术学习中,从能动的听众、读者中心的观点出发,有观点认为唯有读者可以制约文本和读者的联系。从这两者的非对称性出发而夹在其中的“他者性”的联系不一定是处于优先的位置,相反,它需要学习者一方的同意且处于不得不从属于学习者任意选择的弱势地位(柄谷.1997)。 在日语教学中,也有论及阅读是如何进行的。站在上述立场之上,“阅读”就是把文本作为媒介,读者在心中书写另一个自我的文本。读者按照其任意的阅读措施,对阅读文本重新建构成自己的不同文本,是一种积极能动的相互对话行为。各种各样的学习者以文本为线索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将文本作为引发新创造的契机来把握文本。这种将艺术、文学的游戏性引入视野的文本观,要求教师与学习者的联系有一定的灵活性,或者说要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发展。 按照艺术符号学的观点,关于同一文本不同学习者所表现的理解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学习者的艺术认识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即使不能直接理解,也仍需要继续与文本的“对话”活动。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来考虑的话,说到底是作为异艺术的文本或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对话,这使我们又回到了要抛弃总体的、综合性的艺术,转向为把艺术作为个体的异艺术,教师和学习者是相互对等的联系把握上了。 四、结 语 本文在理论层面通过对日语教学中艺术固有性和艺术异同论的批判研讨了异艺术理解的理论基础;围绕语言和艺术的关联性对语言习得是艺术习得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艺术文本与读者的联系阐述研讨了日语教学中异艺术理解的新转向。对“类型化日本艺术的学习”进行了批判性论述。通过考察得出了如下结论:即艺术学习终究是持有不同艺术背景的自他双方相互理解的问题。文章从开始就明确了日本事情要从类型化的总体性艺术观转向作为个体问题的异艺术理解,是对日本艺术理解上的根本性修正。由文本是什么而引发的对学习者中心观的再思考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总之,日语和日本事情教学要从自己诞生的土壤和艺术的狭小文本中抽身出来,朝一种更具普遍性的方向发展。意识到这点将具有崭新的意义。由于我们不能对学习者寄予太多的期望,所以教师应该承担的使命更加重大。双语教学学者J·卡明哲认为:教学者自身是在一般的社会权力联系中定义和认同自己的影响的。影响定义这一概念的提出,主张教学者自觉、意识化的重要性。教学的成败最直接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对自身认识的缺乏,必须引起关注。以上探讨涉及了许多对学习者的讨论,但是关于教师,尤其是对教师内部相关的教学探讨很是缺乏,我们意识到了这方面探讨的重要意义,将在以后的课题中进一步加以研讨。 参考文献: [1] 小川贵士.『日本事情教学の一視座としての日本人論』 『ICU日本語教学探讨センター紀要』国际基督教学院日 语探讨教学中心,1996. [2] 吉野耕作.『艺术ナショナリズムの社会学』[M].名古屋 学院出版社,1997. [3] 江原由美子.『女性解放という思想』[M].劲草书房, 1985. [4] 丙谷行人.『探索1』[M].讲谈社文库,1997. [5] 何明清.阅读文本的符号化[J].辽宁工业学院学报, 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