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课堂教育模式浅析[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日语作为一个热门语种近年来在全国很多高校中发展迅速。如何审视当前的日语课堂教育,如何充分考虑高校日语课堂内外的诸多因素而探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本文拟尝试采用新的视角来解读日语课堂教育,将艺术因素以及跨艺术意识等作为一种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探索。艺术因素的导入应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语言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艺术的学习过程。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课堂;艺术因素;跨艺术意识;艺术异同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7)04-0312-02
   一、日语课堂教育近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学的不断发展,外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以英语为主的外语专业教学在全国各地高校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日语系异军突起,成为学生规模仅次于英语系的一个热门专业。虽然日语系的课堂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高等院校里,日语系的学生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的。虽然在师资配置和教育硬件设施上,高校日语系教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毕竟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日语系特别是低年级日语系的课堂教育模式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而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在低年级阶段,特别是作为小语种的日语的学习,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整个专业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探讨如何在这一阶段改进教育方式,探究新的课堂教育模式,关于高等教学中的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日语教育的发展必定会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很多高校的日语教育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模式上,简单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育过程相对机械,教育内容程式化。虽然很多高校日语系的建设发展迅速,引进人才的力度和规模也很有突破。但在当前的高校外语教育环境下,日语教育很难摆脱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虽然素质教学的目标早已被提出,但在探究具体的教育措施上,当前还没有探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一系列备课、答疑、复习、测试等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即使有兴趣深入学习,久而久之也会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改善。其次,课堂互动比较欠缺。外语教育很容易陷入一种填鸭式的教育过程中。作为传统的文科类学科,无可否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积累,需要学生必须通过相对丰富的方式介入课堂。但是传统的教育措施下,教和学都是围绕着教材这一主线开展的。潜意识里很容易将教育过程任务化,这就会使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被压缩,最终发展成为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无法积极投入的局面。第三,课堂教育培养方案的不合理性。虽然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较之以前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大多数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都沿袭了传统语言类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往往让学生疲于语法与单词、课文的记忆。无可否认这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但这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对欠缺。
   二、语言教育与艺术因素
   语言与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首先语言是艺术的载体,而艺术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对艺术本身的定义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来说,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作为艺术的载体,也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现象,是艺术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民族,同样也有各种各种不同的语言,它作为不同民族思想意识的体现形式,当然也与各种不同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语言的学习过程就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学习,而应该放开眼界,扩大视野,把它和与之相关的艺术有机关系在一起,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本身。而作为从事语言教育活动的教师,只有深入思考语言和艺术的联系,并在教育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日语毕业论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个教授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象就是艺术的异同。而作为日语教师,在面向学生教授这门语言的时候,艺术异同的现象就更有其特殊性了。中日两国的艺术有着很深的渊源,而日语本身就是受到汉语的作用而产生的,所以大家往往习惯性地认为这种表面上的相似性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大优势。诚然,我们看到很多日本的艺术元素都觉得似曾相识,看到日语汉字和假名就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来源于我们中国的汉字。其实这种思维上的习惯性有时候反倒不利于我们去学习日语。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学习者会因为这些先决条件而觉得学日语比较轻松,但时间一长这种条件将可能反过来制约日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日本艺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古代汉艺术作为日本的母体艺术对日本产生了非常深远的作用,但是毕竟这是两种独立的艺术,所以日语和汉语即使有很多关联和相似的地方,在表达上还是有着更多本质的异同。如果对日本艺术的一知半解或不够深入,势必会作用的日语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日语课堂上既要明白两种艺术的相似性,更要强调艺术的异同,从艺术背景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了解日本艺术,去真正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样的日语课堂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日语课堂教育中,艺术因素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跨艺术意识,在讲授日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跨艺术教育。中华民族和日本大和民族虽然在艺术方面渊源很深,但两国人民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毕竟有很大不同,由此所产生的社会艺术特质和风土人情也截然不同。在教授日语这门外语的时候,语言习惯上的异同固然不能忽略,而更深层次上的艺术异同更值得我们去仔细把握。语言教授过程中的跨艺术意识,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除了本民族之外的艺术要持一种宽容的理解态度。这不仅仅是为了学好一门外语,有时候通过与自身艺术的对比也有利于我们更客观更清晰地认识本民族的艺术。在这样一个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学好一门外语,还会收获对不同艺术的较好的适应能力。虽然当前高校里也开设有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如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这些艺术相关课程在数量上处于一种很明显的劣势,日语毕业论文,而且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也往往是到了高年级才开始开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语言本身的学习并没有形成一个同步的过程。而且与精读等课程相比,这些课程一般都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学习者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要面临毕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时,学习往往有明显的功利性。而艺术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是需要学习者进行长期的钻研和积淀方能有所成果。而且这个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不但要求学习者培养主观兴趣,更需要教师投入相对较多的时间进行教育活动。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日语系的发展速度很快,到处都能看到日语学习者的身影。学习热潮对日语教学的发展有促进影响,同时随着一大批高校日语系的兴建和进步,日语课堂中的问题就很明显地呈现出来。
   三、结语
   语言的学习与艺术密切相关,日语课堂教育也绝不是一个单一的语言教育过程。在日语课堂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艺术因素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为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反思我们现有的课堂教育模式。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和教育方式的设计上,因为这是课堂教育的根本,这方面内容既要求教师的课堂准备必须匠心独运,安排恰当合理,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状态有一定的要求。作为课堂引导影响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当数量的艺术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诉求,而且要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影响是第一位的,要想达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必须对学生进行非常有效的引导。这就不仅仅需要外语专业方面的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整体认知能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教育过程中的艺术导入并不仅仅是记住了若干艺术概念,而是真正将其消化理解并吸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合理科学的思维习惯转化成一种高校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民族的思维习惯,日语课堂教育的效果才能迥然不同。这样的课堂教育模式也更有利于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舒.艺术与外语教育的联系\[J\].国外外语教育,1997,(2).
  \[2\]石晶.论艺术异同与日语教育\[J\].东北学院学报,2017,(5).
  \[3\]王勇.日本艺术\[M\],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3).
  \[4\]林娟娟.论日本语言与艺术探讨交叉的必要性\[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1).
  \[5\]陈申.语言艺术教育策略探讨\[M\],北京:语言艺术学院出版社,2017,(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