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习得一门外语,克服听力的难关是关键的一步。关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听力课堂的授课材料,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授课材料来指导学生的听力训练,是能否上好听力课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高职日语低年级阶段听力授课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高职日语听力授课材料选择设计 一、高职日语听力教育近况 在高等职业教学中,由于受到学习年限的限制,加上学生基本上是在进入学院之后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的,因此如何在规定的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日语人才,是每一位高职院校日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关于刚刚迈入日语学习大门的初学者来说,由于日语本身的语言特点而造成的听力上面的困难,不仅会严重地阻碍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会作用到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认为在资信发达的现今社会,到处都可以找得到日语视听的材料,所以根本没必要去上听力课,甚至有些教师也不重视听力或者片面地理解听力。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与高职院校中日语听力的教育近况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前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育,但是对多媒体的利用并不充分,基本上仍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然后做答案的传统模式,只不过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而已。 2.虽然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学院日语听力教材,但是都是面向本科教育的,高职院校只能沿用这些相对已经成熟固定的听力教材,还没有一本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基础日语听力教材。 3.绝大多数为大班教育,因而学生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听力训练。 4.只偏重于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听力是一种听了之后理解的能力,所以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应该体现在交流能力的提高上。 5.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的“日语听力”在名称上已经变成了“日语听说”或者“日语视听”,但事实上却区别甚微。听力课一般认为就是放录音或CD,然后对答案;听说课基本也是侧重在“听”一个方面;视听课更是流于只专注故事情节的欣赏课,“听”和“说”都没有真正地结合起来。 由此看来,当前高职院校的日语听力教育迫切需要新的改革和探究。本文主要就高职日语低年级阶段听力课堂的授课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二、听力授课材料的选择 听力的传统教育模式就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做答案,然后对答案,最后教师的讲解就是将录音内容中的生词和句型教给学生,这种传统的听力教育模式对授课资料的选择并不会有太高的要求,但是教育效果低下,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关于才学习日语几个月的学生来说,在经过了基础的听音、辩音练习之后,已经熟悉了日语的音素体系,刚刚能够听辨日语中的促音、长音等特殊音素,以及区别日语中的高低重音,此时如何为进一步的听力训练选择合适的授课资料,不仅对学生听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还会作用到学生学习日语的信心乃至今后整个日语学习的成败。笔者以为,语言的学习首先是从听了之后理解开始的,因此所谓的“听力”应该是指一种听了之后理解的能力。因此听力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检查听后的“结果”,而是设法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强理解的能力,这种“理解”既包括对单词、词组和句子本身的理解,也包括对整个语境及背后深层次的艺术背景的理解。这就对听力授课材料的选择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当教育对象是高职的学生时,授课材料的选择就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笔者认为,在高职日语听力授课材料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三个准则。首先是真实性准则,真实性准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内容的真实性,即内容必须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景,而不能是为了操练句型而设计的程式化的对白。另一个方面是语言本身的真实性,即它必须是地道而自然的日语口语,比如人们在讲话时会有重复、停顿、强调、省略,甚至是语序颠倒、语法不严密等现象都可能会出现在听力材料之中。教师在选择听力授课材料时必须首先遵循真实性准则,这是由听力的交际功能所要求的。 其次是阶梯性准则。上文已经提到,在由入门向初中级水平过渡的阶段,选择什么样的听力材料显得尤其重要,选得好则事半功倍,反之亦然。关于绝大多数日语系的本科学生来说,这个阶段也许可以比较轻松地跨越,然而关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就没有这么简单。因此教师在选择这一阶段的听力材料时一定要把握阶梯性准则,注意循序渐进,这一阶段宁可牺牲一点教育进度也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课堂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最后是趣味性准则。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来说,理性思维能力弱,而具象思维能力强,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差。学院里一般是连上2节45分钟的课,然而有数据显示六成的学生注意力不能保持在30分钟以上,在听枯燥难懂的内容时就更加难以集中精神。这种情况在高职学生中更加严重,因此教师在选择听力授课材料时,一定要广泛取材,除了听力教材之外,还可以从当代日本的优秀影视著作和广告中收集富于时代感的、新鲜有趣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材料作为补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去听懂听力材料里的内容,模仿里面人物的对话,甚至去探索和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艺术意义。 三、听力授课材料的设计 当教师手中有了合适的授课材料以后,接下来就是在听力课堂上如何设计和利用的问题了。一般来说,当前高职院校都已经普遍具备了多媒体教育的条件,日语听力课也基本上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但是如何把教师手中的授课材料与多媒体技术合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候仁锋教授指出,日常生活中的听解总是伴随着以下7种情形的: (1)有目的地听,即选择(所需)信息听; (2)边听边想象或边预测下文; (3)将听到的内容与背景知识、经验相印证; (4)有不知道的词语和听不懂的部分; (5)对不理解的部分,或推测或提问; (6)通过听学习语言; (7)对听到的内容作出反应,如发表感想等。 候仁锋教授从以上7种情形中归纳出了5种基本的听解策略,即上述(1)�(7)中,用下划线表示出来的选择、预测、推测、提问和反应。这5种基本的听解策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听力理解的手段,也是我们提高听解能力的基本途径,这5种基本的听解策略关于听力教师如何设计和利用授课材料,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下面我们就以一部经典日剧《东京爱情故事》中开场的一幕,即女主人公到机场接男主人公,两人初次见面的场景为例,把选择和设计材料的步骤说明如下: 选择这一影视片段作为听力课授课材料有如下理由:(1)内容相对简单。到机场迎接客人和初次见面互相自我介绍的场景,都是学生在精读和会话课上早已学过的内容,学生应当比较熟悉;(2)这一场景出自一部经典日剧并且对话内容与教科书上简单而程式化的对白不同,非常诙谐幽默,所以应当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接下来我们按照日常生活中听解的5种基本策略来对这个授课材料加以简单的设计: 第一,在播放录像之前,先给学生提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看录像。问题设计如下: 1.「主人公の名前は何と言いますか。」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2.「二人は空港から直接�りましたか。」两人从机场出来之后直接回家了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材料,学生在听解时就会选择信息,这是听解中的第一项基本策略。 第二,把录像的字幕消掉,让学生不依赖字幕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捕捉材料的信息。播放一遍之后,就可以请学生回答上面的2个问题,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已经对这段录像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把录像分成一句句来播放,让学生跟着复述。简单的句子播放一遍即可,复杂的句子可以多放几次,视学生的反应而定。确实无法复述的句子,就让学生把句子写下来,没听出来的词空着,这样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去推测这里应该填入什么词,今后学生对这个词的印象会特别深刻。 第四,播放录像告一段落之后,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包括学生没有听到的词语或者其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自由提问,和教师充分交流。 第五,再播放一遍带有字幕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分组表演其中的角色。学生说出的台词,其实是已经被内化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以此检测学生对这段材料的掌握程度。 第六,在下课之前,给学生2个问题思考,下堂课再发表自己的感想,问题设计如下: 1.「リカさんはどんな性格だと思いますか?」你认为莉香是什么性格的女孩? 2.「完治はリカさんのことを好きになると思いますか?」你认为完治会爱上莉香吗? 以这2个问题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显然更有动力,既能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也能引起学生自己去看完这部日剧的好奇心。只有以兴趣为驱动,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力的训练,从而一步步提高日语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外语学习中,“听”是第一位的,没有日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最终可能连“哑巴日语”也学不出来。在时间短、难度大的高职日语教育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基础听力的教育。通过对授课材料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设计,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听力水平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候仁锋.听解策略及其指导.第二期全国高职高专日语教育高级研修班,2017. [2]项梅.高等职业教学日语系听力教育近况及教育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17,(25). [3]叶敏.日语听力教育刍议[J].江苏教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