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小结[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日语毕业论文,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接头词 “お” “ご” 用法
  
  一、日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有关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问题
  
  在日常的日语教育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抱怨:日语的语法很难,特别是敬语,越学越难,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一点都摸不着头绪。每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笔者都会告诉学生们,其实是有一些规律和小窍门的,但是大家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经过自己总结和整理过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比如,在基础日语的学习中,初学的日语班级的学生经常会问老师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课本上有很多对于接头词的词句:お�、お元�、お手洗い、お手�、おはよう、おいくつ、お天�、お持ちしましょう、お出迎え、お父さん、ご苦�、ご一�に、ご特�、ご��いたします等,还有很多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地方要用“お”而有的地方却要用“ご”呢?它们可以互换吗?当然,这些“お”和“ご”的使用是不能互换的,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区别和规律呢?我们不妨先从它们的用法起源开始看起。
  
  二、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起源和发展
  
  根据敬语的探讨资料来看,作为现代语被使用的“お”和“ご”是从历史中演变而来的。日本的古代社会中,等级地位相差悬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根据身份和阶层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语言。比如最初,名字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平民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一些皇族和达官贵人才有名字,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体现。“お”和“ご”其实是敬语的一种,作为表明尊卑、上下联系的敬语一直承袭下来,使用到现在。它们与许多其他的日语词汇一样,都起源于汉语。例如,汉语中的“御”多是用来称呼一些封建社会中与帝王有关的物品或行为的,比如“御笔”、“御用”、“御膳”、“御驾”等,都是为天子所独享的词汇。日本人在引入了这个“御”字的同时,也沿用了它的含义,而它的发音最初是有“MI”的,但是后来为了发音的方便,逐渐变成了现在的“O”和“GO”的发音。
  比如:御�(みたま)、御�(ぎょせい)、御姿(おんすがた)、御礼(おんれい)等,最初这些词语都是跟神或者天皇有关的,人们在表示对一些神灵、宗教、自然、天皇等能力的虔诚或尊敬的时候使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お”和“ご”的用法也随之发展了。从最初的对神灵、天皇的用语使用“お”和“ご”,慢慢发展到了对一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也开始使用“お”和“ご”。比如:“お米”、“お金”等,因为人民的生活是不可能缺少这些物质的。
  除此之外,“お”的使用还有一个层面的意义,就是“お”最早属于女性用语,因为在男尊女卑的日本社会中,女性必须在言语上表达对男性的尊敬,在用词上必须显得含蓄委婉,于是就把“お”字挂在嘴边,到了市町时代就到了什么词前面都加“お”的地步了。而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有一些男性为了得到别人对自己的修养、风度的认同,也开始一改以往的生硬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向女性学习温文尔雅的表达,最终,使“お”和“ご”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美化语表达方式。
  
  三、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区别小结
  
  根据笔者的教育过程中的总结,先将“お”和“ご”的用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一)“お”的用法小结
  “お”是最常见的敬语接头词,它可以接在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连用形和部分副词之前,表示各种不同的含义。
  1.“お”的构词规则
  (1)准则上放在训读的和语名词前面使用,比如:お勤め先、お一人、お答え、お知らせ等。
  (2)有部分音读的汉语词汇也可以放在“お”的后面,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单词,这部分词语要特殊记忆。如:お元�、お天�、お食事、お��、お��等。
  (3)个别的外来语的前面也可以加“お”共同使用。这一部分也需要特别记忆,日语毕业论文,比如:おキャベツ、おテ�プ等。
  (4)已经以“お”开头的词语前面往往不能够再加“お”来使用了,比如:奥さん、音、�、�接�、おっしゃる等。
  (5)音节过多的单词也不宜再加“お”共同使用。比如:�摩芋(さつまいも)、ほうれん草、じゃがいも等。
  2.“お”的用法
  (1)“お”放在普通名词的前面可以变成尊敬语,表示尊敬、自谦、美化等意义。
  ①放在表示听话人的所有事物的词语前面,表示尊敬,翻译成“您”的意思,比如:お宅、、お荷物、お仕事等。
  ②放在表示亲属称呼、人名、职业等词语的前面,表示敬称。如:お父さん、お客さん、お友�、お医者さん等。
  ③放在与表示敬语和自谦无关的名词前面,使普通名词变成美化语。比如:お弁当、お手洗い、お肉、お酒、お�段等。
  (2)“お”放在形容词的前面使用的情况。
  “お”与形容词结合时,要根据形容词本身的意思,来确定起敬语种类的属性。如果形容词本身所表示的是听话者的性质或状态的话,就属于尊敬语;如果说话人本身作主语的话,就属于自谦语;如果加上“お”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的主题,既不属于第一种也不属于第二种情况的话,那就属于美化语了。比如:
  ①放在表示听话者的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的前面,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比如:お美しい、お高い、おやさしい等。
  ②放在自己作主语的形容词前面的时候,往往表示自己的一种谦虚,比如:お�ずかしい、おうらやましい等。
  ③如果不是属于以上两种情况的话,那多是美化语,比如:お寒い天�、男はおつらいよ。等。
  (3)“お”放在形容动词前面使用的情况。比如:“お大事に”表示尊敬,“お静か”表示美化。
  (4)“お”放在个别副词前面使用的情况。比如:“お互いに”表示谦逊。
  (5)“お”可以接在五段动词和一段动词的连用行前面,跟“です”“になる”或“する”连用,分别表示尊敬和自谦的含义。
  ①跟“です”“になる”连用,表示尊敬。
  比如:��はお�りですか。
  お客�がお召しになるんですか。
  梅本さんは何�ごろお�りになりますか。
  ②跟“する”连用,表示自谦的含义。
  比如:私はお持ちしましょう。
  いつでも、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二)“ご”的用法小结
  与“お”相比的话,“ご”的使用频率虽然没有如此频繁,但它还是有很多中用法的,现作以下总结:
  1.“ご”准则上放在汉语性质名词,形容动词词干和部分副词之上,构成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具有表示尊敬、自谦、郑重、美化语言的影响。
  (1)“ご”放在有关对方事物的汉语性质名词之上,表示敬意。相当于汉语的“您的”之意,比如:ご家族、ご��、ご意�、ご用、ご健在、ご恩、ご��等。
  可以做以下组句:
  ご家族は何人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ご��はご健在ですか?
  何か、ご意�がございますか。
  何かご用がありますか。
  ご恩は一生忘れません。
  ご��は?
  (2)“ご”放在表示自己行为的汉语名词词汇之上表示自谦。
  比如:ご迷惑でしょうが、これをポストに入れてください。
  ご返事が�くなりまして、申し�ありません。
  (3)“ご”放在一般事物名词前面,使普通词语变为美化语。
  比如:ご�、ご膳、ご�走、ご褒美等。
  ご�の支度をしますから、ゆっくりしていてください。
  冬は�が何よりのご�走です。
  いい子ですからご褒美を上げましょう。
  (4)“ご”放在形容动词、副词之上可以构成敬语表达形式。
  比如:ご�切、ご幸福、ご�事、ご立派、ご丁�、ごゆっくり、ご一�、ごもっとも等。
  ご�切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ご�事で暮らしているでしょう。
  彼はご丁�にわざわざ自分で出かけました。
  どうぞごゆっくり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
  ご意�はごもっともです。
  2.“ご”放在サ变动词前面,后续各种表达方式,构成尊敬语或自谦语的句型。
  比如:“ご~になる”、“ご~です”、“ご~くださる”、“ご~する”、“ご~もうしあげる”、“ご~いただく”、“ご~いたす”等。
  (1)“ご”放在サ变动词前面,后续“ご~になる”、“ご~です”、“ご~くださる”等,构成尊敬句型。
  比如:先生は何�ごろご出勤になりますか。
  明日ご出�ですか。
  具体的にご�明ください。
  (2)“ご”放在サ变动词前面,后续“ご~する”、“ご~いたす”等,构成自谦句型。
  比如:では、ご案内します。
  ご�除いたします。
  
  四、结语
  
  对于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问题其实是一个看似非常零散而又孤立的问题,就像很多人认为的日语语法一样,感觉语法条目很多,没什么规律,但其实只要能够总结出错综复杂问题中的一些小的头绪,进而整理成条,整理成纲,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这不仅适合于本次对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的学习问题,而且对其他更多的日语小知识的总结都是奏效的。因此首先要树立起日语不难的自信心,然后认真总结每一个知识点,这样做对日语的学习是很有用处的。
  
  参考文献:
  [1]蔡全胜.敬语通[M].大连出版社,2017.
  [2]三吉礼子,矢岛清美.日语敬语[M].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
  [3]奥秋义信.日语敬语正误用法500例子[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