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词随着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它在日语扎根后发挥着重要影响,是日语中“不可避的外来者”。本文以近现代日语中的“汉语”词为对象,研讨其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日本乃至中国的语言和艺术所带来的作用,对了解两国间的历史艺术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汉语”词;外来词;日语;汉语 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吸收外来艺术极其热心的民族。众所周知,上古时代,日本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从四世纪后期开始,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从学习汉字到掌握、应用汉字,直到假名的最终形成,大约经历了六百年的时间。在这一期间,他们通过中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汉字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日语意义体系的构架,而且其所承载的社会制度、人文知识也成为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日本思想史学者子安宣邦在《汉字论》(2017)中指出:“汉字关于日语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避的外来者”。[1] 1.“汉语”词与日语外来词的联系 汉字的传入,必然伴随着大量的汉语词汇随之而来。现代日语词汇按词源分类,可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混合语”四种。由此可见,“汉语”和“外来语”同为日语几种不同性质的词汇类型之一。“汉语”顾名思义即由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日语中固定使用的词汇。而所谓“外来语”,据《大辞林》的定义,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与本国语言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广义上说,日语中的“汉语”词也是外来词,而平时所说的外来词往往都是狭义的,主要是指从欧美诸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一般用片假名表示。 王秀文(2017)将日语外来词分为东方艺术系和西方艺术系。在日语中,东方艺术系和西方艺术系的外来词合而为一为广义的外来词,仅西方艺术系的外来词为狭义的外来词。然而,现在通常所说的外来词不是广义的,而是狭义的。进一步严格说来,西方艺术系中的外来词加上近现代以来从东方艺术国家语言中借用的以及日本人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仿西方语言制造的“和制外来词”之和为现代意义上的外来词。这样说来,只有古代利用汉字从东方艺术国家借用的外来词被排挤在外了。总体上看,以明治维新为界,此前是汉语,此后是欧美语占据日语外来词“市场”,日语论文,汉语和欧美语对日语及日本艺术的作用是极其深远的。[2] 由此可见,从广义上看“汉语”词应该属于日语外来词,只是由于汉语传入日语的年代久远,大部分“汉语”词在原来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日语的发音和内涵,早已与日语融为一体,成为日本语言和艺术的一部分了。明确“汉语”词的真实身份以及它在日语中的地位,便于我们研讨近现代日语“汉语”词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日本乃至中国的语言艺术所带来的作用。 2.近代“汉语”词的产生及其对日语的作用 近代特别是在明治时期,日语新词中“汉语”词占据压倒性多数。“汉语”词的产生无不受到了汉语的作用,除了直接吸收汉语的新词、译词外,日本学者也创制了大量的和制汉语用于翻译西方书籍,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译词,而且在译词创制的措施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日语“汉语”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2.1直接吸收汉语的新词译词 明治初期之前的整个日本社会处于强烈的崇尚汉学的氛围之中,16世纪末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新教传教士创制的新词译词通过汉译西书传入日本,为日语所吸收。其中包括:“基督”、“地球”、“热带”、“银行”、“保险”、“资本”等,成为现代日语的词汇。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又有一些汉语的流行词语,如 “电脑”、“韩流”等被介绍到日本。 2.2取自中国古典赋予其新义所创造的词汇 日本在翻译西方新词语时的基本准则是借用中国古代典籍特别是经史子集中的词语,赋予它不用以往的新义。如“主体”一词,原出自《汉书》意指君主的统治地位,日语中用作“subject”的译词表示根基、核心之意。除此之外,还有“艺术”、“经济”等词原本都属于古汉语,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迁,这些词的原义已不再使用,成为死语。它们被借入日语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这些词后来回流中国,在汉语中以新的含义固定下来。 2.3利用汉语的造词规律创造的汉语词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就利用汉字意义创造出日本词汇用于日常生活。如“�合”、“武士道”等。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在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时,关于一些新兴的事物和概念,从中国的古籍中找不到现成的汉语表达,于是利用汉字意义组合词语,意译西方语言,从而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如“��”、“健康”、“美学”等。 2.4用汉字音译西方术语产生的词汇 当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没有与西方艺术相对应的概念,故没有表达这一概念的词语时,日本学者采用汉字词形式改写西方术语。这类音译词有“瓦斯”(gas)、“俱乐部”(club)等,这些词其中部分后来传入中国,成为现代汉语词汇。进入20世纪以后日语中的音译词摆脱汉字的束缚大量使用片假名来表示:gas→(ガス)、club→(クラ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日语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据调查,在明治29年(1897年)出版的《言海》中,汉语词汇已有2.2万余个。在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占日语词汇总数的44.3%(其中包括明治时期用汉字翻译吸收的部分西方语言词汇)。这些词汇广泛地分布于政治、经济、社会、艺术、宗教、科学技术、思想、教学、历史、地理、医学、美术、文艺、风俗礼仪及日常生活等各个语言领域。就词形上的特征而言,明治时代的学术词汇中,汉字词的数量占压倒性的比重。《言海》(1891)里共收词39103条,其中只有264个是来自西方语言的外来词,百分比仅占0.68%。而且尽管是外来词,却几乎都采用汉字词的形式。[1] 3.“汉语”词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汉语的作用 19世纪末中国引进西学停滞,使中国无法继续向日本提供新的词语,汉语向日语输入词语也趋于结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之后,日本的国力和实力大大增强,日本的艺术实力也大大增强。日本开始由一个艺术输入国逐渐向艺术输出国发展,中日之间知识流动方向发生逆转。而且由于中国艺术在日本艺术中同文同种的特殊地位,汉语吸收借用的日语词汇大都采用了借形的方式,为日语词汇输入汉语提供了便利条件。汉语在现代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其中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用汉字创制的新词汇,如“科学”、“民主”等;还有一部分是产生于汉语,传入日本定型后从日语回流汉语的词汇,如“人气”、“组织”等。这也成了日本艺术对中国艺术“反哺”的具体说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日语向汉语输出词汇从未停止过,现代汉语吸收的日语借词由过去的以西方科技术语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艺术、时尚潮流等生活词汇为主。这些新词和新概念的引入和使用,日语论文题目,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数量,增强了汉语的表达能力,而且对汉语的词义、词性以及语法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高名凯和刘正琰先生在《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探讨》中指出:“日语对现代汉语的语汇作用最大,现代汉语的主要外来语都来自日语,大多数西方语汇都是通过日语被吸收到汉语中来的。”[3]日语词汇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4.结语 近代“汉语”词的产生,体现了日本学习中国进而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过程,它传入日本后迅速生根发芽,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外来词传入中国,真正实现了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近代“汉语”词作为中日语言交流的使者,在日语和汉语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日语中大量存在的“汉语”词反映了日本吸收外国艺术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明对日本产生的深远作用。日本引入“汉语”词后根据本国原有语言对它进行消化和再创造,继而又传入中国成为汉语中的外来词,充分证明了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一种艺术和另一种艺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探讨近现代日语中“汉语”词的产生与发展对了解两国间的历史艺术交流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探讨[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王秀文.日本语言、艺术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3]高明凯,刘正琰.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探讨[M].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