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论文网 人类语言的共性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是不同的,一种语言中没有出现的,就是潜性的,而出现的则是显性的。本文根据显性和潜性的概念,从共时态的角度,对现代日语和现代汉语的共性中对于指示词,亲属类称谓语、数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研讨日语和汉语之间的显性话语与潜性话语表现之差异。通过属于非亲属语的两种语言的比较探讨,研讨其显性和潜性,在我们预测潜性化将如何进行的时候,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二、指示词 汉语指示词有两种,即近指的“这”和远指的“那”。然而日语有三种指示词,即近指的“これ”,中指的“それ”,远指的“あれ”。用汉语翻译的话,中指词和远指词都翻译成为“那”。可是日语里面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区别,不能互相替换。比如说,指示离听话者和说话者都比较远的地方的某个东西时,用“あれ”,指示离说话者远,离听话者近的地方的某个东西时用“それ”。此外,这里|那里(ここそこあそこ),这|那(このそのあの)等词汇也都分别使用。举个例子: 例1:Aそれは李さんの服です。那是小李的衣服 Bあれは李さんの服です。那是小李的衣服 A使用“それ”是指小李的衣服距离听话人比较近,B使用“あれ”是指小李的衣服距离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比较远 例2:わたしのほんはどこにありますか。我的书在哪里? B1そこにあります。在那里 B2あそこにあります。在那里 B1使用“そこ”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书放在离提问者比较近的某个地方,B2使用“あそこ”,这句话意思就是把书放在离提问者和听话者都比较远的的某个地方。 例3: A1私の万年�はその�にあります。我的笔在那个包里 A2私の万年�はあの�にあります。我的笔在那个包里 如上面所述,日语具有汉语里面没有的中指词,而且其意思和应用方式跟远指词有区别,在日语里面这是显性的,同时在汉语里面这个中指词还没有显性化,是潜性的。 三、称谓语 在汉语里具有非常丰富的亲属称谓语。日语同样也有很丰富的亲属称谓语。然而汉语和日语亲属称谓语的异同也不少。比如汉语在自家称呼时与对外人称呼自家亲属时是一样的,而日语则有区别,在家里称呼自家人时和在向外人称呼自家亲属时称呼是不一样的。汉语里把对父母的兄弟姐妹的称呼划分比较详细,如舅舅,姨妈,叔叔,伯父,姑姑等就很详细。而日语里舅舅,叔叔,伯父等就统称为“おじさん”,而姑姑,姨妈,伯母等统称为“おばさん”。 汉语的亲属类称谓语根据辈分联系划分。而日语会根据听话者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称呼。同时有些称呼是统称的,没有汉语那么详细。在汉语里对于“舅舅”“舅妈”等词的称呼语是显性的,而在日语里是潜性的。而日语里因对象不同而不同的称呼语则是显性的,这在汉语里又是潜性的。 四、数词 日语的整数系数有两套,两位以上的位数与汉语一样,只有一种:百(ひゃく)千(せん)万(まん)亿(おく)兆(ちょう) 汉语的整数系数有:零、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日语数词A组用于个、岁、把、张。直接就是一个到十个(一岁到十岁等)、ひとつ(一个或一岁)。要表示十以上的就用B组数词。B组数词可用于表示时间、人、有些度量等等。如:三点(さんじ)三小时(さんじかん)、五人(ごにん)、二十件衣服(にじゅうまい)、十五次(じゅうごじ)等等。 汉语单个数用于量词前,日语论文题目,或有些度量衡单位量词前,用“两”。日语用于量词前,或者某些度量衡单位前,日语论文,用B组数词。汉语的数词除了相当于二的“两”外,只有一种。汉语的“两”可以说是相当于“二”的另外显性词。与此相比日语具有两套数词,而且两套都经常使用,而且在B组数词里四、七、九是有多个读法的,因此日语数词体系比汉语数词体系更多显性化,相对而说汉语的数词体系里像A组的这种词是潜性的。另外在日语里还有很多固有词汇,如:ついたち(1号)はつか(20号)はたち(20岁)ひとり(1人)ふたり(2人)日语里面这是显性的词汇,不过汉语里面没有这样的词汇,可以说是潜性的。 五、结论 本文是根据语言的潜性和显性的相对性概念,日语和汉语词汇中对指示词、亲属类称谓语、数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研讨其表现的异同,得出如下结论: (一)通过对指示词进行比较,得知日语除了近指词和远指词外,还有中指词,其意思和应用上显然和汉语不同。在日语里这个中指词是显性的,汉语没有这种中指词,是潜性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日语在指示词方面比汉语更显性化。 (二)通过对亲属类的称谓语进行比较探讨,可见日语称谓语会因对内对外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语,而关于“舅舅”等词汉语称呼语比较详细,而日语则是统称。说明在亲属称谓语里,日语、汉语各有其显性和潜性的一面。 (三)通过对数词进行比较,可见日语数词词汇比汉语数词词汇还要丰富。而且有些词还是固定特殊数法。同时一个数字有多种说法,可见汉语与日语相比是潜性的。 总而言之,通过考查,我们预测日语的潜性语言的显性化将如何进行的时候,在其可能方向及规律等方面会得到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王希杰.语言世界中显性与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A].钟玖英,语言学新思维[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学院出版社,1996.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艺术[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贵州毕节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