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日语言中的“字喻”[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字喻”,也称“析字”、“拆字”,是对文字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整体借用、拆谐衍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中国论文网
  在使用汉字作为语言符号的汉字艺术圈中,“字喻”的出现,既体现了汉字本身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区别于表音文字的独特性格,也表现了语言应用者机智幽默的人文风貌;同时更增添了语言的文化表现力,达到语言服务题旨情景的目的。
  汉语和日语,分属不同的语言类型,却都使用着古老的汉字,因此汉字的以形示义、义随形迁、声中寓义等诸多功能就不可避免地在中日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既各呈风采,又不离其宗,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含蓄美。
  
  一离合字形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六书中的合体字,大都具有离合功能。“字喻”中的离合字形,即把字拆开,或先拆后合,或拆而不合。
  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魏源《答师对》)
  张俊民道:“胡子老倌,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王胡子道:“我那个要你谢……”(吴敬梓《儒林外史》)
  《说文・门部》:“�,隙也,从门从月。”徐锴曰:“夫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隙也。”《喻世明言・陈希夷回朝辞命》开头有谈“�”一段文字:“则今且说个‘�’字,是门中有个‘月’字,你看那一明月,只见他忙忙地穿窗入户,那天上清光不动,却是冷淡无心。”魏诗的“�”“门中月”。“思”则拆为“心上田”。《说文・囟部》:“思,容也,从心,囟声。”“囟”谓脑门,“田”乃“囟”字变体而成。“谢”,《说文》谓“言”形 “射”声,《儒林外史》拆为“言身寸”。“言而有信友情深,忠心耿耿一身轻,寸金难买寸光阴,请君细品语中情。”此诗的第一句指“言”,第二句指“身”,第三句指“寸”,合起来也是“谢”字。
  文献中,类似离合字形的语言现象颇多,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有三处记载杨修拆字,以显其聪颖。如“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以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这就是后来妇孺皆知的杨修之死的掌故渊源。“合”字可以分解为“人一口”三个字,恰好会意成“一人一口”,所以杨修会心地吃着酪,而他人莫名其妙,不解其义。时下,网络上流行“马叉虫”之说,以喻行为放荡轻佻,显然源于“骚”字的离析,达到委婉含蓄的表达效果。
  “卒寿”(そつじゅ)、“米寿”(ぺいじゅ)、“�寿”(さんじゅ)、“喜寿”(きじゅ)是日语中特有的年龄称谓。倘若光是对“卒”、“米”、“�”、“喜”等进行就字论字的朴学阐释,则难探底蕴。孰不知日语中是将“卒”、“�”、“喜”之俗体“�”、“”、“ ”进行“俗形义学”的字形离合。“�”为九十,“”为八十,“ ”为七十七。“米”则分解为八十八。所以,“卒寿”指九十岁,“米寿”指八十八岁,“�寿”指八十岁,“喜寿”指七十七岁。
  上面谈的是先拆后合,以下是或拆而不合,或拆半而已。例如:
  一日,置酒高会,万(福)居主人位,孙与二客分左右坐,上设一榻待狐。狐辞不善酒。咸请坐谈,许之,酒数行,众掷骰为瓜蔓之令。客值瓜色,当饮,戏以觥移上座曰:“狐狼子太清醒,暂借一觞。”狐笑曰:“我故不饮,愿陈一典,以佐诸公饮。”孙掩耳不乐闻。客皆言曰:“骂人者当罚。”狐笑曰:“我骂狐何如?”众曰:“可。”于是倾耳共听。狐曰:“昔一大臣,出使红毛国,着狐腋冠,见国王。王见而异之,问:‘何皮毛,温厚乃尔?’大臣以狐对。王曰:‘此物生平未曾得闻。狐字字画何等?’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主客又复哄笑。(蒲松龄《聊斋志异》)
  狐借“狐”字形貌,拆离为二物,左右皆讽,令人解颐。日语中也有类似用“狐”者。说是狐狸糟蹋瓜农瓜田,瓜农将“狐”字拆半,以右半“瓜”旁拟为果物,戏为一语。“己が身のつくりを食ふ狐かな。”狐狸呀,吃你自己身上结的瓜吧!
  
  二增损字形
  
  利用汉字特点,通过笔划或部件的增减,寓感情色彩于其中。
  之才聪辩强识,有兼人之敏,尤好剧谈谑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郑道育常戏之才为“师公”。之才曰:“既为汝师,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又嘲王昕姓云:“有言则言王,近犬便狂,日语毕业论文,加颈足为马(马),施角尾而为羊。”卢元明因戏之才云:“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乏’误。”即答云:“卿姓在亡为虐,在丘为虚,生男为虏,养马则为驴。”(《北齐书・徐之才传》)
  徐之才从王昕姓入手,加言为“言王”,加犬为“狂”,若添上脖子和蹄子,仿佛成“�”,“王”字出头,则是所谓羊的角和尾巴,喻其为骗子疯子,牛马一样的东西。卢元明则戏谑徐之才不是人,毫无才。因徐姓拆卸为“未入人”,名字“之才”为“乏才”之误。徐之才反唇相讥,从对方姓引申,卢(�)下换成亡为“虐“,换成丘为“虚”,下边加个男为“虏”,左边加个部件马为“驴”,言其是个暴虐虚伪的人,后代也是驴马一类货色。上述人物,通过增损字形,污其姓字,互相攻讦,同时也反映某种机巧和锋芒。
  有两首字谜诗,谜底都是“也”字,一则增形,一则减形。
  “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了,有马走遍天下。”
  “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成他则少人,成地则无土。”
  鲁迅“且介亭杂文”的命名,也是用字形增损法。“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且介”是“租界”两字减去“禾”“田”而成。
  日语中通过增损字形,衍生新义亦有之。“白寿”(はくじゅ),谓九十九岁,将“白”理解为“百减一”。
  集英社《日本�の探索》一书中有大野晋与藤堂明保的对话――《�字艺术と日本�》一文。其中大野晋云:“‘非’という字は背中あわせにふたっに分れるという意味だという。すると、‘扉’は户と非との合字で、�方にひらく户であり、‘�’には言�で人をふたつに分れさせる意味があり、また‘悲’は心がふたっに割れるようをかなしみだとぃうことになる。”
  由“非”及“扉”、“�”、“悲”,颇似王圣美的“右文”说:“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三整体借用
  
  借用整个字形,就是利用文字符号摹景状物,使其文字具有比喻的功能。例如:
  只有小栓坐在里排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背心,两块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八字”。(鲁迅《呐喊・药》)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陆定一《老山界》)
  上例中的“八”和“之”,就是借用汉字的外形特征,并以之为喻体,使之起“象形”影响。
  “�”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用之于汉语大都取其形。例如:
  又开棺改殓,皮肉消化已尽,独心骨上隐起一�字。(洪迈《夷坚志・蔡相骨字》)
  淡月微云,作出春霄景。斜还整,断无人处,�字阑干影。(黄景仁《点绛唇・雨霁》)
  流布到日本,�字也是以形示义、借形引申。�(まんじ),一般用指�字形的徽章、饰章等。亦常和“巴”(ともえ)组合成“�巴”(まんじどもえ)。“巴”即巴形图案,以一个或几个巴字形组合一个圆形的图章,似阴阳鱼,漩涡状花样。因此,“�巴”作修饰语拟“纵横交错”或“纷纷”之状。
  “三つ巴の�章”“雪が�巴と降りしきった。”“�巴と入り乱れて�う。”
  在日语中,还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借汉字示假名之形或借实物之形描假名之状。例如《徙然草》中一歌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