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课程教育新模式的研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基础日语》是日语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日语系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来,作用日语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基础日语课程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为背景,研讨高职院校《基础日语》课程教育的新模式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育模式;教育改革
  《基础日语》是日语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象为日语系低年级学生。近几年来,作用日语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日贸易的新局面,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期待的是具备扎实日语系基础、宽广知识面、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日语系毕业生。本文以高职院校为背景,研讨《基础日语》课程教育的新模式。
  一、 高职院校《基础日语》课程教育近况
  笔者调研了上海地区的六所高职院校,发现都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时间缩短。当前的高职院校虽然是三年制学制,但是迫于就业压力,最后一学年普遍是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只安排9周或13周的教育任务。所以,实际的教育时间只有两年零两个月或三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通过日语能力测试2级或1级考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方式。据笔者观察,多数高职院校《基础日语》任课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文法翻译法教育,重视语法讲解、单词记忆、课文背诵等,教育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3、教育中过于重视语言教育,忽视艺术知识。这种单纯的语言教育方式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常见的形式。4、学生学习兴趣低。很多院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刚入学时学生兴趣很高,但是到第二学期,学生的兴趣往往没有第一学期高涨,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被枯燥的语法律习扼杀了学习兴趣。
  二、 《基础日语》课程教育改革
  在对上海几家高职院校《基础日语》课程授课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校的教育实际体会,就《基础日语》课程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实行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互相接触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师生之间心灵交流融洽、充分,才能形成良好师生互动效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发挥到最优的状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①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应该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取得,这个建构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实践活动,学生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②而师生双向互动则是师生双方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主动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应该主动积极思考,配合教师,充分参与到教育过程之中。这种双向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传统课堂上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发展成 “我会用”。
  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学领域流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致使在课堂教育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轻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③
  2.交际语言教育模式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参数:合乎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实际操作性。之后,强威金斯将它上升为一种教育体系,他指出:语言教育是为了培养学习者应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其掌握语言技能。这些探讨都将语言融合于社会语言环境中,强调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及注重这种交际能力的真实语境。④
  我国的日语教育新大纲充分体现了交际语言教育思想。我国《高等院校日语系基础阶段教育大纲》中对教育目的是这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艺术知识,培养艺术理解能力。”
  教育大纲强调了在日语教育中,除了要强调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合乎语法性”之外,“适合性、得体性、实际操作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后三者却是在我国基础日语教育课堂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这也是传统翻译教育法的一个弊端。
  由于不同艺术背景和价值观的异同、思维习惯、语言习惯的异同的作用,导致学习者在初学日语时,往往习惯用原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去使用日语。如果使用以语法为中心的传统的教育措施,会导致学习者所说的日语非常合乎语法规范,但是由于对两国语言艺术不甚了解,在跨艺术交流中产生交际的摩擦和障碍。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基础日语的教育中应该引入艺术教育,让学生养成对异艺术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3.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策略体系。小组一般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每名成员对小组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而且组员之间相互依赖。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会对学习内容有很深的印象。同时,这也是解决班级人数过多、课堂活动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基础日语》课堂上上进行合作教育时有几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不是所有的教育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控制好每一小组的学习能力异同等情况;合作学习可以将部分内容放在课外进行。具体可以这样实施:1、课前预习部分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小组完成,在课堂上发表。比如对于文章的背景知识、新单词的使用措施等,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字典等方式来完成。2、课后练习部分的合作学习。基础阶段的日语课程内容很多,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大量的练习,再加上教师的补充习题,往往在讲解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作用到课程的进度。如果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将课后练习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小组课后合作完成,日语毕业论文,然后课上集中反映每一小组遇到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重点讲解,这样能大大节省时间。3、课外内容的合作学习。当前的外语教育离不开课堂课外教育的双向结合。课外教育其实更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院校都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但是就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可以很流畅的将课文背出来,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让他们再一次复述已经背过的课文句子时,他们却想不起来。这是因为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根本不能很好的应用语言。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试验,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改编课本的会话部分,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表演。发现学生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毫无感情的背课文,而是将课文会话文变成了生动的语言,对所学过的句子更加熟悉。
  前面提过,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如果将没有合作价值的内容硬让学生合作学习,那就是去了学习的意义。如何能够更好的在课堂上驾驭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自身对《基础日语》课程体系、内容有更深的认识,有效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
  以上就《基础日语》课程的教育模式,结合笔者自身的教育经验,研讨了三种教育模式在《基础日语》课堂上的实际应用。这三种教育模式其实是互相关系的,并不应该将其分离、孤立。教师应该更好的对课堂内容进行安排和组织,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在具体教育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另外,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教育模式,日语论文题目,虽然它有着不足之处,但是长久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语法翻译教育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所以,如何更好的驾驭《基础日语》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艺术知识,培养艺术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需要任教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抓重点、难点内容,灵活的选取适当的教育模式。同时要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对教育模式进行研讨、改革。
  参考文献:
  [1]钟卫稼.试析教育中师生双向互动在素质教学中的意义[J].华东交通学院学报,2017(s1).
  [2]张君辉.师生双向互动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学CEPE,2017(11).
  [3]郭骏.研讨师生双向互动在教育中的益处[J].怀化大学学报,2017(02).
  [4]刘清玉.交际语言教育模式研讨[J].湖北教学大学学报,2017(08).
  [5]王坦.论合作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学探讨,2017(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