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艺术对日语成语的作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成语是民族语言发展的产物,承载了丰富的艺术信息,是语言词汇的精华。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艺术特色。民族艺术会在语言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促使成语的形成。本文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三个方面论述日本艺术对日语成语的产生、发展及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本艺术 日语成语 意义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是艺术的积淀,更是艺术的映像”[1]。语言中存在丰富的艺术内涵。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与其民族和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艺术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正如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所说:“言葉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会的艺术であり、艺术的視点を離れて言葉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当の言葉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2](语言是社会艺术的产物,离开艺术视点考虑语言就无法看到真正的语言)成语作为语言艺术中艺术性最强的一个部分,更是民族艺术精华的体现。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艺术特色。民族艺术势必在语言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促使成语的形成。学习和掌握成语既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艺术能力,艺术能力的增强必将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日本艺术纷繁复杂,并且吸收多国艺术的精华,拥有大量的成语。本文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三方面简述日本艺术对日语成语的形成、发展的作用,引起人们对成语和艺术之间联系的重视,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日语成语,并在语言实践中准确地表达成语的意义,避免由于不了解日语成语的艺术背景而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日本权威词典《国语大辞典》这样解释成语:“古人が作って、昔から屡々用いられて来た語句、合成語、熟語など二語以上が纏まってきた言葉。”(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词句、复合语、熟语等由两字以上构成的语言)可见日语成语包括汉语中的二字四字词组、谚语、惯用语句、格言、歇后语等。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必将与该民族的艺术特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3]。日本人自古以来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岛国,盛产各种鲜鱼,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鱼艺术”。从最普通廉价的「鰯」到最稀少昂贵的「鯛」都大量出现在成语中。「鰯の頭も信心から」(精诚所至);「鯛の尾より鰯の頭」(宁为鸡头,不为凤尾);「鯖を読む」(故弄玄虚);「鰻登り」(扶摇直上);「鮑の具の片思い」(一厢情愿);「蝦で鯛を釣る」(抛砖引玉);「山芋が鰻となる」(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鱸庖丁」(尔虞我诈);「鼈が時を作る」(异想天开)等。正是因为“鱼”是日本民族饮食的主角,所以在日语成语中鱼的种类被详细地划分,各类鱼的形象特点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因为日本的海产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海产品,日语毕业论文,所以日本民族对食品调料便不像大陆民族那样急切和讲究。在日本很长时间只把「塩」和「味噌」作为调料品。「塩」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因此各家各户味道都一样。但是用大豆做的「味噌」每个人做的味道都不相同。如果自己做的「味噌」比别人的都香,就是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于是便有了日语成语「出前味噌」和「味噌が上がる」(自吹自擂);「味噌を擂る」(阿谀奉承)。但是如果配方比例出了问题,「味噌」就会做失败,所以「味噌を付ける」就是“丢人现眼”的意思。此外,「味噌もくそも一緒にする」(好坏不分);「味噌が腐る」(指嗓音太坏)等。
  日本列岛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特别恶劣,以种植水稻谋生。引水灌溉是种植水稻的重要必备条件,因此各家各户经常发生水源纠纷,成语「水掛け論」(争论不休)。日本民族以大米为主食,相关成语有:「他人の飯は白い」(家花不如野花香);「花より団子」(舍华求实);「朝飯前」(一蹴而就);「冷や飯を食う」(坐冷板凳);「餅は餅屋」(无论做什么事情还得依靠行家);「同じ釜の飯を食う」(亲密无间)等。
  日本频繁受到台风、地震、海啸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古代日本民族对一切自然现象都十分恐惧、敬畏,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灵魂的,都是神的化身。日本民族信奉「神」「霊」「鬼」,认为「鬼」是「神」从天上、海上、山上派遣来到地上后的变形,它力大无穷、冷酷无情,非常可怕。由此产生「鬼に金棒」(如虎添翼);「鬼の空念仏」(虚情假意);「鬼の井沼に洗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心の鬼にする」(横下一条心);「鬼を酢にして食う」(天不怕地不怕)等。在威力无比的神和大自然面前,人要生存下来就必须祈求神灵的庇佑。日本全国各地遍布大大小小的「神社」,里面供奉着不同的「神様」,每年都要举行各式隆重的祭祀活动,日语称之为「祭り」。「最初の祭り」指非常隆重、热闹;而「後の祭り」指错过了时机,毫无意义。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在日本列岛上生存繁衍,岛国艺术是日语成语的生命源泉。
  二、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形态的象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作为艺术载体的语言必然会反映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成语。
  日本民族自古以来信仰「言霊」,认为语言具有不可思议的灵验力。这种灵验力既能带来吉祥,又会招致灾祸。心里期盼的吉祥如果随便说出来,「言霊」就会失效。日本民族对自己的语言慎之又慎,主张「言葉多きは悪し」(言多必失);「沈黙は最大雄弁なり」(沉默是最佳的雄辩);「口は禍の門」(祸从口出);「言わぬが花」(不说为妙)。由动词「言う」构成的成语绝大部分带有贬义:「言い落とす」(信口开河);「言いふらす」(散布谣言);「言いまくる」(口若悬河)等充分反映日本民族对发言的消极认识。
  「花道」「茶道」在日本民族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闻名世界境界极高的文化。成语「草花三年」指学习插花是从最一般的插草花开始练习的,但是要插得好至少要勤练三年,以此成语强调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茶道」的礼仪作法非常难,但是早晨吃的普通的「お茶の子」是谁都会做的最简单的事,由此便有了成语「お茶の子さいさい」(轻而易举)。茶艺不精,随随便便泡茶有了成语「お茶を濁す」,指含糊其辞、马马虎虎。以茶为题材的成语还有「茶にする」(爱理不理);「滅茶苦茶」(乱七八糟);「番茶も出花」(旧貌换新颜)等。日本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日语成语生存的肥沃土壤。   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朝夕相处。某些动植物的特性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日语中就有很多以动植物设喻的成语。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自古以来深受日本民族的喜爱。樱花花期极短,但它齐开齐落、绚丽缤纷、轰轰烈烈的“集团主义美”,在凋谢前依然保有高尚风范,这些都是日本民族毕生所追求的崇高品质。在日语中有许多以樱花为主题的赞美的成语:「桜は花に現れる」(才华横溢);「桜は七日」(在短暂的一生中也要干出宏伟的事业);「三日見ぬ間の桜」(世事无常)等。日本两大重要的节日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一定要插「菖蒲」,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一定要装饰「菊」。但是节日第二天六日的「菖蒲」和十日的「菊」就没有任何用处。成语「六日の菖蒲」「十日の菊」就表示错失了良机,没有任何价值,意同汉语的“雨后送伞”。
  「河童」是日本神话故事中虚构的动物形象,擅长游泳,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深得日本人的喜爱。「陸に上がった河童」(虎落平川);「河童に水泳に教える」(班门弄斧);「河童の川流れ」(淹死会水的人)。「鵜」是专门吃鱼的,它吃鱼时是一口将鱼整条吞下。借用这种现象成语「鵜呑みにする」比喻不求甚解,或是上当受骗。「亀」是日本民族非常喜爱的动物,人们认为「亀の甲より年の功」(姜是老的辣),希望「亀は万年」(像龟一样长寿)。日本民族认为自己的体内都栖息着「虫」,这些「虫」长得什么样、藏在体内什么地方谁都不知道,平常这些「虫」潜伏在体内某个地方一动不动,让人没有任何感觉,但是一有时机它们就会行动起来令人难以对付。这些「虫」操纵指挥着每一个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于是产生了很多以「虫」设喻的成语。「虫の居所が悪い」(心中不快);「腹の虫が納まらぬ」(怒气难消);「虫すが走る」(令人作呕);「虫の知らせ」(事前预感);「泣き虫」(爱哭的人);「弱虫」(胆小鬼)。而「虫がいい」指体内的虫子在洋洋得意地任意摆布着人的行为,不管别人的感受,意同汉语的“自私自利”。此外,日语中还有很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猫、狗、牛、马等设喻的成语,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动植物是日语成语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关于这些带有特殊民族艺术烙印的成语,一定要在了解民族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学习和应用,才能避免误解、误译、误传。
  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会给人的思维产生具有渗透性、持久性的动力。思想艺术渗透同时伴随着语言渗透,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不同的艺术特色,再现不同的艺术传统。
  日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较为复杂,经历多个时期。中国的“道教”最早传入日本,日语成语「六神主なし」(六神无主),「六神」就是指道教中的“心、肺、肝、肾、脾、脏”六脏之神。随着中国汉字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提倡的“修己治人”的儒学也传入日本。儒教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成为日本民族为人处世的准则,并对日本艺术产生深远的作用,产生很多蕴含儒教思想的成语如:「孔子の倒れ」(人无完人);「犬に論語」(对牛弹琴);「男は松女は藤」(男尊女卑)等。公元六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人的人生观,成了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佛教中把善恶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最高的无色界称“有顶天”,能登上这一最高境界当然是欣喜若狂,于是有了日语成语「有頂天になる」(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僧人们每天赤脚行乞,晚上回到寺院一定要洗净脚才给信徒们讲经说法,所以「足を洗う」表示洗手不干。和佛教有关的成语还有「仏頂面」(板着面孔、绷着脸);「仏の顔も三度」(事不过三);「お釋迦に経を聞かせる」(班门弄斧);「有為轉変は世の習い世」(世事无常)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日语成语已深入日本人的生活。宗教信仰给日语成语提供充足的养分。
  综上所述,日语成语丰富多彩,充满智慧和创造力,是蕴含日本艺术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更是日本艺术的精华和核心的体现,在文章和交流中使用率极高。我们必须重视对日语成语的学习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日本艺术的理解,并不断提高日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金智.语言·社会·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
  [2]孙满绪.日语和日本艺术[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3]顾嘉祖.跨艺术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7.
  [4]王秀文.日本语言艺术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育与探讨出版社,2017.
  [5]尚学図書辞書編集部.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辞典[M].日本:小学館,1982.
  [6]古学谦,日语毕业论文,刘鸿鳞.汉日成语谚语对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厅科学探讨项目“中日同源成语对比探讨”(10C111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