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职业教学具有高等教学和职业教学双重属性,高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所以,高职高专教学具有专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日语教育近况,略论存在的问题,进而研讨高职高专日语教育措施改革的途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高专日语教育措施改革 作者简介:李娜,女(1983-),山东金乡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大学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助教,探讨方向为日本文学。 1、高职高专日语教育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质量偏低 近年来,为了推动高等教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等人才,本科院校都纷纷扩招,而高职学校学费较高,且很多家长和考生对其存有偏见,导致高职学校在高考录取竞争中处于劣势,生源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日语系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没有远大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1.2 “双师”型教师不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应为“双师素质”教师[1]。简单来说,就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另应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务,或有两年以上在公司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高等职业教学具有高等教学和职业教学双重属性,高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所以,高职高专教学具有专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扩招,师资力量不足、教育任务繁重的现象十分严重。繁重的教育任务,占去了教师科研及进修的时间和精力,固守教育模式,大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此外,教师水平异同大,业务素质不高,日语论文,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对高职高专日语教育的特色及改革认识不够。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日语教师大部分都是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或探讨生,一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没有对高职高专教学的正确认识。从学校走进学校的教师缺少专业实践锻炼,所掌握的实践能力没有与时俱进,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指导能力也有所欠缺。另外,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对高职高专教学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措施都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转变教育措施,提高教学能力。 1.3 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教育手段简单。教育手段是传递教育信息的媒体和教育的辅助用具。现代教学发展迅速,对教育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始的黑板、粉笔等一般化的教育手段发展到现在使用高科技教育工具的光学手段、视听手段等。当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日语系授课还不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另外,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使用能力有限,无法从声音、影像等多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教育环境。外语教育理论性知识过多,如不辅以现代教育手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院校还面临着教育场所欠缺,语言实验室陈旧,跟不上多媒体教育的需要等问题。 教育措施落后。多数日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只使用课堂讲授的措施,教育措施单一、落后,缺乏变化和趣味性,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客观事实,与学生缺少互动,无法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部分日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是以培养词汇识记能力及阅读能力为主,对听、说、写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 教材内容陈旧。由于缺乏统一的高职教材规划,要么将全日制本科教材照搬使用,要么继续使用大专或中专教材,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日语系使用面向本科院校学生编制的《新编日语》系列教材,而该系列教材,内容陈旧,并不适合高职院校日语学生使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在掌握适量基础词汇及语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日语实用能力。现在高职高专院校日语系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从事商务流程外包工作,为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教材的选择及授课内容都应做相应的调整。 2、高职高专日语教育措施改革 2.1 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出于兴趣而去努力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没有兴趣地强迫式学习,则会浪费时间、精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创设快乐而有趣的学习氛围。日本是个漫画大国,在日本公交车上,随处可见大人、孩子埋头翻阅漫画杂志的场景。《天空之城》、《魔女的宅急便》、《千与千寻》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都是由漫画改编的。部分学生由于受了日本漫画的吸引才决定学习日语的,关于这部分喜欢日本漫画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扩展一点有关漫画的知识,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材施教是要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偏低,水平异同大等特点,教师应在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领会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育模式,分配学生不同的参与任务,注重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寓教育于实践[2]。在日语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这一教育手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如较难的提问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容易的可以提问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这样一节课,就能调动所有同学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分层次教育法的体现。 2.2 注重结合,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 随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图文并茂、影像俱全的多媒体教育模式所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直观易懂,但缺乏灵活性,而且板书比较浪费时间。使用多媒体教育,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冲击,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育,教师应从实际的课堂类型和教育内容出发,选择传统教育措施或多媒体教育措施[3]。比如日语系在开设的课程中有《日语精读》、《日本国概况》、《日语听力》等不同科目。其中,《日本国概况》就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教育。如讲到日本传统节日,使用多媒体教育,播放一些视频,将抽象的传统风俗具体化,形象化,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2.3 创新形式,日语毕业论文,营造日语艺术氛围 艺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风俗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语言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的载体,而艺术又制约着语言的发展[4]。所以,语言与艺术的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在日语教育过程中,如教师只单纯地教授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而屏蔽艺术,那么学生获取的也仅仅是无意义的语言符号。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还要知道日本人使用这种语言是为了表达什么。如日本人为了表示谈话者对谈话对象的尊重发展了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敬语。根据谈话者与谈话对象之间的相对联系的不同,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有二十多种表达方式。日语系学生在学习敬语时,不能单纯地掌握敬语表达句型,还要结合日本艺术在不同的场景中区别使用不同的敬语句型。另外,还可借助日语角、日本艺术长廊、日本新闻播报等形式创造浓郁的日语语言艺术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4 加强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只有把语言应用到实际工作场合中去,才能赋予语言以生命。对高职高专的日语系学生来说,毕业后大部分从事翻译及数据处理的工作。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实践教育,开展技能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日语的能力。也可以在每学期内开设2-4周校内实训课。校内实训周安排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如会话、汉日录入等,提高学生对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使校内实践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学的改革,高职高专日语教学面临的生源及就业等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作为高职高专日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高职高专教学的发展,积极主动的研讨新的教育措施,与时俱进,为学生能力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卫娥:日语考试与日语教育变革[J],外语教育与探讨,2017(2)。 [2] 李剑萍:学院教育论[M],山东学院出版社,2017年版。 [3] 潘振宽:现代教学技术[M],山东学院出版社,2017年版。 [4] 杨德广:高等教学学[M],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