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具有民族性,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艺术与心理。受地形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日本民族就形成了不可避免地在生活中,工作中就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心理联系。而这种依赖心理在语言中表现尤其突出,本文从零形回指的角度略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在语言中的体现,旨在使学习者对日本人的依赖心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零形回指 日语 依赖心理 语言的深层结构通过一定的心理操作——语法转换——与表层结构相连[1]。弗洛伊德曾说过:"自我内在的无意识过程是通过语言机制达到有意识的。"[2]日本人认为社会是由一群"他人"构成,而自己不得不生存于其中的社会。于是,语言就成为了日本人相互之间依赖的工具。在日语语言中,零形回指则充分体现了这种依赖心理。 一 零形回指 零形回指是不采用任何语音形式的回指,即把可以省略的部分省略掉,以达到使语言更为简洁明了,实现一气呵成的效果,从而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准则"的目的。水谷信子(1993)提到,零形回指对增强先行词和指代对象在信息结构中的微观连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仅从表示主题的提示助词"は"的角度进行略论。久野暲(1978)从"旧情报"的角度对"は"做了解释:"旧情報とは文脈から復元可能な要素である"。山上(1960)提到助词"は"具有?ピリオド越え?的功能。根据主题即要叙述的对象进行省略的情况,零形回指可分为同主题省略和异主题省略。 1.同主题省略。 同主题省略,即在前后两句话的主题相同的情况下,省略掉后面的一个主题的情况。康德曾说过:"人们即使在尚未能用语言表现自我时,当他用第一人称说话时,所有语言便不得不要思考自我了。"康德所说的自我的思维是潜在性的,因此,人们在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自我,往往就会出现主题省略的现象。Hockett(1958:201)认为:"……说话人提出话题,然后作与之相关的阐述。"后来的学者将之阐述为话题的"有关性"。因此,前后叙述的事情之前存在相关性的情况下,相同主题的句子则可以实现省略。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简单语句之中。 2.异主题省略。 异主题省略是前后句主题不同,后一句主题省略的情况。徐烈炯,刘丹青(1998:211-2)提到:"话题提供了语义相关性的索引……",甲斐(1997,1999)提到上下句之间因为存在不同种的链接,主题省略就能实现。在前一主题的视点的基础上来表达后面一个句子,于是这样就使得前后句的视点实现了统一,而这种情况一般多存在于复句或者上下句之间。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语篇理解之中。 二 日语与依赖心理 有学者曾把日语说成是一门高语境语言(high-context language),其特点是:交际中信息的传递往往依赖于文章的上下文、会话的场面以及共同的艺术背景等,有的在语言体系内,有的则在语言体系外。在学术界,有学者认为汉语和英语是客观识解的语言,即说话者是站在话题之外从旁叙述,而日语则是主观识解语言的代表。因此,熊仓千之称日语是一门「話し手の言語」(说话人的语言)或者「"私"的语言」(我的语言)。即当个人完全埋没于集团之中,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了自己[3]。因此,在这个集团中,语言则成为了相互之间的依赖心理体现的有效途径。土居健郎认为"依赖"是日语中一种独特的表现[3],即可以将自己表达为"有主见"、"缺乏主见"或"没有主见"等。总的说来,日语语句中,零形回指则充分体现了这种依赖心理。 1.语句与依赖心理。 ①愛してる。 这是日语中常用于向对方表示爱意。句子通常都省略了主语"私"。因此,当说话者说出此句时,听话者就能明确知道是说话者喜欢,而不是其他人。而汉语一般表达为:我爱你。因为汉语的"羡慕""高兴""喜欢"等词语中,并没有负载"我""你"等信息。如果没有展示喜欢等感情的发出者,读者或者听话者肯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谁喜欢?因此汉语中,喜欢、讨厌的发出者,即句子的主题是不能省略的。 ②(私は)両親から手紙をもらった。 ③(彼は)電話をかけてきた。 ④(私は)日本料理が好きだ。 ⑤(私は)もっと広い部屋がほしい。 ⑥彼は小さい時に両親をなくした。それから、(彼は)ずっとそばに育てられた。 日语中,根据句末的谓语动词的形态、规则,则可以对主语施加一种潜在的限定。即使是主语不出现,也能保证读者能清楚明白句子的主语。即在语句的隐形主语判定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句子谓语动词或补助动词。这是日语区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句②③中,从句子谓语的方向表现则很明确句子省略的主语分别是"私""彼"。④中,在表示好恶的句子中,主语的「私」一般都会省略。⑤是表现说话人内心的意志、感情的句子,这类句子的主语基本上都是第一人称,则可以实现省略。⑥中,句子上下文之间存在语义场的关系,日语论文,因此在第二句中,则可以省略与上句相同的主语「彼」。 ⑦A:(君は)どこへ行きますか。 B:(私は)学校へ行きます。 ⑧A:田中さんは結婚していますか。 B:(ええ、田中さんは)結婚しています。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交谈中,很少以"你""我"相称。在日常交际中,人称的选择是以第一人称为中心,依据纵向型的联系模式实现的[4]。根据语境,交谈的双方则可以在不作用理解的情况下,即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出被省略掉的部分,即依赖于前文的情况下,则可以实现句子人称的省略。 2.语篇与依赖心理。 屈承熹(1983)认为话题是一个篇章概念,而语篇的理解,更是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学者刘丽华在《日语语义与话语结构对零形回指的制约影响》中对语篇的略论考察,表示主题的「は」具有超句、超段的功能,即使是在中间有大段的插入语的情况下,话语的内容同样具有连贯性。而语篇的连贯,本来就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交际双方在一定认知环境中相互依赖心理的表现。 ①三四郎はおのずから見ようになって、ベーコンの論文集を伏せてしまった。(三四郎)ほかの小説でもだして、本に読んでみようとも考えたがめんどうだから、やめにした。(三四郎)それよりは前にいる人の新聞を殻宅なった。(夏目漱石『三四郎』) ②若い女のうかれ勝な心、うかれるかと思えばすぐ沈む。(若い女)些細なことにも胸を動かし、つまらぬことにも心を痛める。恋でもない、恋でなくも無いというようなやさしい態度、時雄は絶えず思い惑った。(田山花袋『蒲団』) ③時雄はそれをのりついた白地の単衣に着替えて、茶の間の火鉢の前に座ると、細君はふと思い付いたように、箪笥の上の一封の手紙を取出し、「芳子さんから」と言って渡した。(時雄は)急いで封を切った。(時雄は)巻紙の厚いのを見ても、その事件に関しての用事に相違ない。(田山花袋『蒲団』) ④ 太郎は病室に花子を見舞った。(花子は)太郎を見て,嬉しそうな顔をしていた。 有学者认为日语是"立场志向"的语言,即指说话人在叙述事情时,视点经常固定在一个主要的人或事物上,日语毕业论文,站在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立场上叙述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功能语言学认为省略或零替代是让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相互依赖泛滥,则被认为是日本的一大特点,这种特点又被认为是连带感。在日语语篇中,不论是同主题省略还是异主题省略中,这种连带感都显得尤为突出。①把视点定在太郎身上,站在太郎的角度进行叙述。因此,前一句话讲述太郎看望了花子,主语是太郎,而后一句话:见到太郎,很高兴的样子。则可以看出主语不会是"太郎",而应该是上句所提到的"花子"。因为两句之间都涉及到花子,存在着语义上的链接,所以后一句则可实现主语的省略。②和①一样,都属于承前省略中的平步式,"若い女"作为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③④属于异主题省略。③属于汉语省略中的隔句蒙后省,虽然中间句隔了主语是细君的句子,但后句主语又回到讲述時雄。④属于承前省略中的跨越式,花子在前句只是看望的对象,而在后一句中,则充当了句子的主语。从句子的意义就可以看出,看着太郎,露出了高兴的笑容的只能是前句的宾语"花子"。总的说来,日语和汉语一样,在省略上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依赖心理在语篇理解中的影响。 三 结语 依赖的心理是调节人际联系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日语语句、语篇中主语省略的现象,都体现出了日本人的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虽然大量省略表现被采用,但也能让身为同一语境、同一社会的人准确轻易理解所要表达的句意,总的说来,依赖的心理深深扎根于日本社会,语言中的体现也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乔姆斯基著.《语言与心理》.华夏出版社,1989:18 [2] 《精神略论学大纲》,W.W.诺顿企业,1949:41 [3] [日]土居健郎著,阎小妹译.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商务印书馆,2017 [4] 吴立新.日本人的语言意识[M].外语探讨,2017 [5] 日本語教学事典[M].日本語教学学会,大修館書店,1982 [6] 屈承熹著,潘文国等译.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17 [7] 刘泽军.对于日语主题的省略和非省略[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 [8] 苏伦高娃.浅谈日本私小说[J].时代文学,2017.6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