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和艺术密不可分,语言既是艺术的重要载体,又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有相应的艺术背景,艺术异同也会反映在语言系统中。基础日语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艺术交际能力。因此,在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意念等日语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语言的实用规则,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技能,还要了解语言的艺术背景知识,使语言应用更加得体,进而实现顺利进行交际活动的要求。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基础教育;艺术导入;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47-02 随着语言探讨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与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艺术背景就很难正确使用所学语言,日语学习也是如此。但是,在日语初级阶段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语言能力、轻艺术内涵的问题,这种将语言教育从艺术中剥离出来的教育措施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不利于学生外语综合使用能力的提高。日语教育除了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加强艺术的导入,突出日语教育中的艺术因素,加强学生对日本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跨艺术交际能力、语言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艺术导入内容 从广义上讲,艺术包括物质艺术、习俗艺术和精神艺术三个层次,艺术因素从一开始便渗透至语言的各个方面,艺术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艺术的表象特征,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其民族的心理、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特征。艺术内容在教育中的导入包括语构艺术、语义艺术、语用艺术。 1.语构艺术。语构艺术即与语言结构相关的艺术,是指词汇、句子、篇章的构成所体现的艺术特点,不同的艺术背景会造成不同的语言结构。虽然中国与日本的语言文字同属于汉字艺术圈,但是从语言结构分类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独立语”,而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粘着语”。汉语的句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本的句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语言结构是由民族心理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的,在日语基础教育中如果能够加强对具有内在支配力的民族思维和民族心理的导入,对以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2.语义艺术。语义艺术是指因不同的历史艺术传统和心理背景,各民族语言包含所特有的艺术内容和艺术精神。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在语言中最为活跃、最有弹性,与艺术的联系最为紧密。词汇语义艺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对应词的有无,词义范围大小有差别,词语褒贬意义不同,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成语典故、谚语、俚语包含的特殊含义等。例如:日本人在就餐前总要说“ぃただきます”,而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因此,这句话很难译成贴切的汉语;日语中的“放心”是精神恍惚的意思,与汉语中“放心”意义截然不同;“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常把“樱花”比作人生,意为人生虽然短暂,但应活得精彩;在日语中“老人”表面意为上了年纪的人,但是也常用“老人”指没有生活能力、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所以在日本如果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为“老人”“年长者”会让对方觉得“我老了,不中用了”的不快感。 3.语用艺术。语用艺术指语言使用的艺术规则,也就是把语言社会背景和人际联系相联接起来所应当遵循的规则。各种交际场景包括称呼、寒暄、介绍、拜访、慰问、邀请、拒绝、提问、道歉、致谢、赞扬、抗议、告别等。日本人在与人的交往中谨慎而小心,在各类交际场景中的日常用语划分的非常详细。中国人熟人见面通常会问“吃饭了吗?”,其实并不是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饭了,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日本人熟人见面通常以谈论天气寒暄。这与两国的艺术背景有很大的联系,中国人“吃饭了吗?”的打招呼方式源于经济不发达时代“民以食为天”思想意识,表达的就是对温饱的关注;而日本人一般不会问别人的隐私,而日本的天气却变化无常,所以谈论天气便成了最好的寒暄方式。我们在接电话时通常会问“你找谁?你是谁?”,日本人无论接电话还是打电话,常常先通报自己的姓名或单位名称,然后再进行交谈,否则视为失礼。 二、艺术导入途径 1.培养学生日语思维能力,教育中注重艺术背景。中日艺术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中日语言有较为接近的艺术背景,这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个优势,但是日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每一种语言都有内在的规律,中日艺术背景的相似也会干扰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要突破这种语言学习干扰必须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者的日语艺术环境,了解日语艺术背景。在教育中使学生明白语言学习不是孤立的,了解日本艺术知识、了解日语艺术背景、掌握日语扩艺术交际能力是学习的目标。学校可通过在学校举办日本艺术节,组织中日学生交流学习,开展赴日短期学习交流活动,增强学生对日本艺术的切身体现,继而提升艺术感受。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日本经典著作,观看日本优秀影视著作,关注日本社会艺术事例并进行略论等,使学生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和思维特征。 2.加强艺术对比,日语论文题目,摒弃艺术歧视。语言艺术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可加强双方的对比学习,通过学习了解艺术中的不同点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人。也可通过对比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日本艺术,通过双方艺术的对比消除对新接触艺术的陌生感。多角度多方向艺术对比可增进学习者对日本民族艺术的进一步了解,进而增强学习趣味性。另外,在学习中应客服“民族主义”的偏见,用辩证客观的问题看待异国民族艺术,不可因为中日邦交发展中的历史阴影而歧视日本艺术。 3.改革日语课堂教育课程。日语课堂教育应加强社会艺术课程的设置,改变以语言教育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系统,增加社会艺术课程的比重,语言教育与艺术导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基础课和理论课中增加艺术因素的导入,例如将日语中的习语、典故、日常生活言语行为及非言语行为作为微观的艺术因素融入课堂教育,将日本人的价值观、思维模式、民族心理特征等作为宏观的艺术因素体现在日语教育中。 4.改革教育措施。日语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导入关键是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去实践。教师在教育中改革创新教育措施是关键。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模拟生活场景自编对话练习,举办日语演讲比赛,开设日语专题讲座等,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育中应积极利用先进的对媒体技术辅助教育。集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日本的民情风貌,增加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5.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意识。课外学习是补充艺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几十分钟的学习时间不足以把握足够的日语艺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可弥补这一不足。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现在高校或多或少都有日语外教,外籍教师可言传身教地介绍日本的社会情况、艺术生活、风俗民情,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和日语外教老师交流沟通。 日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结构的同时,必须对语言所附属的艺术背景有相当的认知,这样才能正确地应用日语来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跨艺术交际的能力。因此,日语毕业论文,在日语教育中不仅要做好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做好日语艺术的导入,使学生成为优秀的跨艺术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冰.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策略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7,(7). [2]柳珂,廉仙花.日语初级阶段教育中的艺术导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