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上海市南汇学院城水产学院日语系学生的一次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笔者探讨了日语系学院生的消费行为总体状况和消费结构,调查发现了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学习相关消费比例偏低,而交通和通讯费比例较高等,社会收入差距在日语系学院生的消费行为中有明显体现,并导致了一些负面作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系 学院生 消费行为 地处上海东南部的南汇学院城,集中了上海水产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和太平洋金融大学等多所高校。对于学院城生活园区学院生的消费习惯,已经有了不少探讨文献,但是,大部分探讨都是基于学院生整体上的调查,忽略了学院生专业异同导致的不同行为方式。笔者于2017年11月,开展了一次上海水产学院日语系学生的消费行为问卷调查。希望能够了解日语系的学生消费行为模式特征。 水产学院的日语系学生共四个年级,学生总数约400人,四年级学生由于课程较少、出外实习等原因,经常离校,且消费行为已经不具有在校学习的特征,所以约100名四年级学生不再调查之列,有部分学生是中日合作办学性质,已经赴日本相关学校学习,因此。在校日语系学生约250名。本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52份,基本上能够反映日语系学生的总体行为方式。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男生47人、女生105人,其中118人来自城市,22人来自乡镇,12人来自农村。调查内容主要是学院生日常消费总额、主要消费去向、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心理等。笔者期望通过这次调查,比较客观地了解日语学院生当前的消费状况,以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教学、引导学院生进行科学、健康、理性消费。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日语系学生总体消费状况 学院生每月可支配的消费数额如下,47%学生消费数额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另外43%学生消费额度在300-500元之间,即300-1000元之间的消费额度占据了学院生总体的90%。从下图可以看出,5%的学生消费额度在1000元以上,这个水平有点奢侈。还有5%的学生月消费额度在300元以下,这个与我校全校的特困生比例是吻合的。从而可以得出,两端消费人群大体持平,但过大的经济上差距,往往拉开了贫富两端学生心理上的距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院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依靠父母的占86%,依靠勤工助学的占5%,这表明日语系学院生整体上来讲仍然是纯粹意义上的消费者。一般认为,日语论文题目,日语系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兼职机会,日语毕业论文,但是,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很高的兼职收入比例。 (二)园区日语学院生的消费结构 根据调查,学院生个体消费的主要项目按照学生认为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伙食费83.6%、交通、话费67.8%、学习费用(书籍)46.1%、购物(衣服、饰品)37.5%、其他(娱乐等)27.6%和交际费用7.9%。 从消费数额来看,如下图所示: 以上六个项目的消费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伙食31%,交通、话费25%,购物17%,学习费用14%,包括娱乐在内的其他消费10%,交际费用占据3%比例较小。 从以上两图可知,无论从重要性排序选择角度,还是消费数额角度来讲,伙食和交通、话费已经成为日语系学院生消费的主要项目。 42.1%学生伙食消费集中在200-300元之间,25.7%学生伙食消费超过300元,从学生个体来看,83.6%的学生把伙食消费看作是主要的消费项目。但是从消费数额来看,把伙食费只占消费总额的31%,对比恩格尔系数(低于0.4,达到国际小康水平)可知,日语系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这与大部分学生来自上海有密切联系,并且,日语系很可能需要出国进一步学习,因此,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日语系学生的交通、通讯费用仅次于饮食占据消费的第二位,这可能主要与学校地理位置有关。本问卷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是上海生源,分布在上海市内各个区域,而水产学院新校区处在上海东南郊区的南汇(以前属于南汇县),自然学生每周往返的车费,以及手机费等通讯费用不菲。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外地学生购物、逛街或者体会上海市的繁华,自然花费也不少。同时,由于学校地区郊区。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但是网络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此重任,故上网费也是一较大开支。调查显示,79.6%的学生每周都要上网(这个于有电脑的学生比例相吻合),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为12小时,有的高达60小时,平均每周的上网花费为22.3元,平均月上网费超过90元。 另外,只有14%的学生把学习费用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支出,可以看出学习开支没有放在学院生消费的第一位。而且从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看出(如下图所示): 学习是放在社交(包括恋爱)和娱乐(上网、打游戏)之后的第三位。在校外上培训培训课的花费仅为500-800元,每学期,低于学生每月的上网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交和娱乐方面,学习的氛围不浓厚,所以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遇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少学生都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连版式都不编辑,从网上照搬过来。从部分班干部那里也可以印证,大部分学生都懒得动手,“反正抄抄,老师也会给及格”。 调查发现: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在学生中的拥有率都超过2/3。92.8%的学院生已拥有手机,其中超过七成的学生有更换手机的记录。拥有电脑的学生71.7%,而且对55.8%的新生,电脑已经成为人学的必备“家当”之一。在拥有电脑的学生当中,电脑的单价超5000的有79人,占总数的72.5%。其中67.8%的人拥有MP3。这种消费状况反映了日语系学院生却是家庭条件很好,同时也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心理有关。不过,大部分学生的这些东西没有好好地利用,比如电脑,(从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得知)很多男生用来打游戏,女生用来看电影。 二、日语系学院生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日语系学院生中的城乡差距较为明显,贫富差距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人们的收入拉开了差距,在高校里也都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上海这个全国性的大城市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异同。首先,从电脑的拥有量上来看,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不同,如下图所示: 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分别为:79.7%,50%和33.3%,这个数据与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成正比。有的学生家庭较为富裕,探亲的时候,都是坐飞机来回。而有的贫困生为了节省开支,寒假都不舍得回家。上海的学生也一样,每到周末有的学生都有“专车”接送,也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来回十几块的路费,好几个星期不回家。
这样一种经济上的差距,往往会在富裕学生和贫困生当中竖起一座无形的墙,特别是对外地贫困生产生一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压力。因为经济上的压力,导致贫困生同学很难参加需要少许花费的集体活动,不自觉地将这些贫困生排除在正常的交往之外。同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在宿舍里也是难以相互容忍,产生不少宿舍矛盾。所以,每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都有不少的贫困生同学要求调动宿舍或者搬离宿舍。我有个学生是外地的,她大一下学期就不想住在学校来,后来我了解到:她原先寝室里的其他人都“太有钱了”。这样脱离集体的生活。会给心理本来就比较脆弱的贫困生同学造成一种人际交往的障碍。 (二)存在攀比心理,消费道德亟待关注 由于存在着贫富差距,有些好强的学生为了变现自己不比别人差,就用超出承受能力之外的开支,买一些自己可能用不到的商品。前一段时间,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在走访学生寝室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宿舍里4个女生竟然有4台笔记本电脑,但是这4个学生都是在享受贫困补助的贫困生。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他们这些笔记本差不多是同时买的,有的是靠自己的奖学金,甚至是部分的国家奖学金也在预算之中;有的是问父母要的钱,但是她来自宁夏的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母亲只有800元的月收入,还要养她和弟弟,另外一个学生是靠自己从小攒下的零花钱和勤工助学的工资,只有一个学生家庭稍微好一点。这个群体性案例,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她们每个人的买电脑的过程,听起来都比较心酸。我问她们买电脑的用处,她们都说是一个老师的课上经常要求作PPT,所以想到要买电脑,而且认为笔记本携带起来方便。后来从别的途径了解到,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有电脑。她们也觉得自己应该有,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盲目攀比的心理,给她们也带来了损害,后来其中一个学生告诉我:想想母亲那么不容易,而且自己还要买手提,夜里都睡不着。她们自己的良心上也有不安。这可能跟学院生心智不够成熟有关。 (三)没有发现消费行为有明显的专业特色 日语学院生消费的价值观基本正确,消费基本趋于理性。从调查问卷最后几个选择题项中可知,日语系学院生对自己的消费状况基本满意以上的有84.9%,她们依次看重的分别是家庭、个人发展、爱情和友情等,把金钱放在第一位的只占2%。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看重享乐的人占据10%:他们对自己当前的消费状况,不满意的有13,8%,满意的也只占38.8%,同时,她们用于社交和娱乐的时间超过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的氛围;消费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的攀比意识,同时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另外,贫困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值得我们更用心去关注。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日语系学生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