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院生对日语理解的异同探索[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直接的交际工具。在学习与使用外语的过程中,单词与语法一直备受重视,对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却常常被忽略。日语作为一门与中文同根的语言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习者,中国人学习日语相比其他国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学起来容易用起来却很难。那是因为同样的句子会根据说话对象,具体情况,人际联系等产生变化。甚者,同样的使用条件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给中国的学生提供一点学习上的方便,为了给日语教育提供一点个人的看法与建议,本文以中日学院生对“邀请应答”的期待度为例展开调查,探索中日学院生对日语理解的异同性的存在。从而揭示对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不能单纯停留在语言表面,必须通过语言的实际意义进行理解与使用,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正确理解与交流以排除谈话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促进人际联系的顺利发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邀请应答;期待度;平均值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直接的交际工具。学习外语无疑是为了提高交际能力,扩展人际联系。但在实际的人际联系交流中,人们常常会由于缺乏对语言的正确使用或理解而产生种种误解,甚至给正常的人际联系带来负面的作用。即使是同样的语言,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理解也未必能够一致,更不用说艺术背景,语言习惯,社会价值观以及语言能力的不同的跨艺术交际,说话人与听话人关于同样的语句均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势必造成沟通上的障碍,甚者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从而作用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与人际联系的顺利发展。
  一、探讨目的
  根据Grice(1969)的区分,语言表达的意义从本质上可以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自然意义”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特征,自然地显示出某事。“非自然意义”则是带有人为意图的特点。人类的交际行为通常是属于“非自然意义”的语言表达。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双方想要达到互相理解,必须透过语言表达的“自然意义”去理解它的“言外之意”。但在跨艺术交际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的表达的自然意义,还要充分了解与之进行交际的人,如果对交际对象一无所知,就不能成功地进行交流。(王秀文 2017)
  日本人“以心传心”(宇田茂 1996)的沟通方式造就了日语的“暧昧性”。含蓄委婉是它的最大特点。特别是对“依赖”和“邀请”的拒绝表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邀请”是人际交流中不可避免的交流形式,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行为。在Searle(1969)的言语行为理论中,“邀请”是五类言语行为中的“指令类”。但不同于其他指令类的是“邀请”在发出指令后的心理状态是“希望”,“期待”。本文题目中提到的“期待度”指的正是这个的“期待”的程度,有别于统计学中的期待度数或期待值。个人认为期待程度的不同可以窥探到谈话人的心理状态与对语言的理解。比如,委婉地拒绝时日本人会马上了解对方的意思,可是中国人则有可能追问对方“确定吗?”。但是这些异同如果没有装换成可计算的数据,远远都只会停留于主观的论述与猜测。因此本文选择了“邀请应答”的期待度作为调查的内容,希望能够以词探索中日学院生对日语理解异同性的存在与否。通过调查实证两者在语言理解上的异同,从而为日语学习者以及日语教育提供一点意见和建议。
  二、探讨形式与内容
  本探讨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设定人物之间的联系,设定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查。
  人物联系设定:学院校友
  具体情况设定:
  A同学想在寒假去滑雪,邀请B同学去。(日文略)
  关于B同学的不同回答,你的期待度是多少。在期待度的相应数字上画圈。
  例:
  A: 寒假去滑雪不?(日文略)
  B: 不怎么喜欢,不过让我考虑下
  6 5 4 3 2 1
  | | | | | |
  去           不去
  其他的回答分别为:
  嗯…还不知道有没时间…
  ③想去呢,但有事…
  ④滑雪有点可怕呀…
  ⑤寒假呀?可能时间上有点困难…
  三、探讨对象
  考虑到不同的年龄,社会地位,身份,人物联系等会作用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本次调查将人物设定为联系较好的在校学院生,因此探讨对象为中日在校学院生。考虑到在日语学习中受到日本艺术作用的可能性以及日语熟练程度对问卷调查实行的作用,中国学院生的调查对象选择学习日语1年左右的日语系学生。
  四、数据略论
  将问卷调查中所得到的数据用EXCEL进行基本数据略论,得到以下的结果:
  表1 基本统计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除了答5中国学院生的期待度的平均值为1.47,日本学院生为1.3两者的平均值比较相近外,答1到答4的平均值都有一定的异同。但是这些平均值的异同有实际意义吗?根据这些平均值的异同就能够说明中日学院生对“邀请应答”的期待度存在异同吗?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基本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spss软件对基本数据进行t检验以研讨这些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有意义的异同。t检验结果如下:
  表2 期待度异同t检验
  
   从上表中的t值和sig(双侧值)可以看出除了答5(sig>0.05)没有异同之外,答1到答4的异同可以说是显著的。中国学院生对答1,答2的期待度要高于日本学院生,而日本学院生对答3,答4的期待度高于中国学院生。因此,日语论文题目,这次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说明中日学院生对“邀请应答”的期待度存在差。也可以说,同样的句子,中日学院生的理解存在异同。
   五、结论
   从以上的数据略论的结果可以知道除了答5中日学院生的期待度没有异同,均认为对方去的可能性不大之外,其余的四个答案均有明显异同。中国学院生对答1,答2的期待度高于日本学院生。相反,日本学院生对答3,答4的期待度超过中国的学院生。不论是哪方的期待度较高,都可以说明中日学院生对“邀请应答”的期待度存在异同。从而说明中日学院生在日语理解方面存在异同。因为理解上的异同,带来的自然是沟通上的障碍,甚至误解,日语论文,从而作用人际联系的顺利发展。因此,作为日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教给学生日语的字面意思的同时,也要注意日语在使用过程中日本人赋予它的意思,也就是日本人对它的理解。只有做到正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减少日语实际应用中的错误,减少障碍与误解,促进人际联系的顺利发展。
   当然这次的调查选择的是日本学院生,代表的是日本年轻人群体。日本年轻人的理解与用语习惯并不能代表所有日本人,因此调查有扩大范围的必要性。还有由于地域性上的异同,日本学院生的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造成调查数量上的不足,有增加调查对象的必要性。
   不管如何,希望本次的探讨调查结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影响,希望这方面的问题能够引起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教师的重视,促进日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秀文.跨艺术交际与语言行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9):25-28.
  [2]宇田茂.日本人的�崦列�[M].岩波书店.1996.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学出版社.2017.
  [4]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江西教学出版社.198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