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图式理论在日语听力教育中的影响[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图式理论讲的是人们所获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人们头脑中所储存的图示越多,就越“见多识广”,关于新知识的接受越容易。尤其是在外语教育中,图示理论对外语的学习起着巨大的影响。在外语教育中如能善于应用图式理论,则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试图研讨在日语听力教育中的图示理论所起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图式理论 听力教育 异艺术理解 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Japanese Listening Teaching
  LIANG Xia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706)
  AbstractSchema theory is that the storage methods of knowledge people gained in the minds, it is stored in the brain mind the icon, the more "informed", for the acceptance of new knowledge more easily. Especiall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chema theory plays a huge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f we can use schema theory well, so it has played a multiplier effe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in the Japanese icon in the role of theory.
  Key wordsschema theory;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图式理论起源于18世纪,随着不断的完善,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把图式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近年随着对图式理论的认识的深入,也越来越运用于教育中,尤其是外语教育中。在外语教育中,图示理论对外语的学习起着巨大的影响。在外语教育中如能善于应用图式理论,则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试图研讨一下在日语听力教育中的图示理论所起的影响。
  1 听力教育的困境
  听力历来在日语教育中都可以算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在每年的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中,听力的100分中能取得60分及格就已经算不错了。笔者在日常的听力教育中,也发现学生对听力存在着一种畏惧感,觉得听力是各科中最难的一门。事实上也是各科考试中成绩最不稳定的一门课。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仔细略论下来,有如下几点原因:(1)学生花在听力训练上的时间不够。(2)关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缺乏所学语言的环境。(3)在学院日语课程体系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比如,尽管强调听说领先的教育理念,但很多高校的低年级听力课都在2年级开设,就使得学生接受听力训练的时间不能和其他课同步。(4)在听力教材以及听力的教育法上也不是十分完善。
  上述的(2)没法改变,可是(1)(3)(4)却可以改善。比如第3条的听力课的安排,可以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来改变,将听力课的开设提前到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以期求得和其它课程学习的同步。第4条也可以改善,出版更适合的听力教材,改善听力的教育法等等。本文所论的图式理论就是试图在第4条的改革上进行研讨。
  2 图式理论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日语论文,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关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关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探讨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对于这种关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运用的理论。
  图式(schema)概念可追溯到18世纪,1781年由康德提出。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概念只有同人们已知的知识发生关系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家巴莱特(bartlett)在1932年出版的Rmembering一书中,将图式定义为“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一种“知识结构”,使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这种储存不是事实、经验的简单罗列和堆砌,而是围绕不同事物和情景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这种知识系统被称作“图式”。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把图式理论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他认为图式是等级形式储存在长期记忆里相互影响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
  Cook认为“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preexistent knowledge)或背景知识”。
  总的来说,图示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存储的方式,它将所有已知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归纳,使之形成一个个各有所属的图式模块,当学到新的知识时,就会进入各自关联的模块,不断补充完善原有的图式。一个图式可由几个图式组成,也可隶属于另一图式。大脑储存的各种图式形成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的基本图式,即主图式,又包含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的子图式。
  3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育中所起的影响
  3.1 异艺术理解上的异同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艺术,在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时,由于社会艺术的异同,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且学习第二语言(本文指日语)的学习者多数都是多数是学院生,已经具备了本国的相当多的社会艺术背景知识,在理解第二语言的社会艺术背景知识时,由于大脑中所存在的图式的不同,理解就会出现异同或截然不同的理解。如“赏花”(日语中叫做「花�」)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大脑储存图式中,出现的就是到公园走走逛逛,看看应时开放的各种鲜花。而在日语中,这个词「花�」就代表“赏樱花”而且是一家人或企业同事或一个小团体,坐在樱花树下,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唱着卡拉OK,一边观赏樱花这个典型的场景。所以,在日语听力教育中,如果学生遇到这类具有异艺术理解异同的词汇,可能就能理解不了。
  再如“樱前线”和“梅雨前线”二词。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前线”一词是指战场上的冲锋杀敌的最前沿。而在日语中“樱前线”一词则指樱花从南往北开放的一条线状的路线,每年3月下旬由日本的九州开始,4月份经由本州,5月份一直开到北海道。而“梅雨前线”则指每年春末夏初,由于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来的暖湿气流在日本上空交汇,形成一条由南向北的雨带。这些包含着日本特殊艺术背景的词汇,如果不知道的话,在听力中是很难听懂的。还有很多,如日本的传统艺术,“歌舞伎”,“能乐”,“狂言”等等,无不存在着异艺术之间的异同,没有相应的图式存储,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3.2 图式的影响
  图式理论强调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信息的输入方式,无论是阅读,还是听力,都是适用的。只不过,阅读的“输入”是通过视觉感官进行的,而听力的“输入”是通过听觉感官进行的
  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这种方式由称作“材料驱动”。它认为阅读或听力过程是一个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进行理解的被动解码过程。它体现的是对文章作者的意图的把握,是由具体(印刷文字)到抽象(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线状模式。学习者首先的聚焦点是文章的最小单位词汇,由不懂的单词开始学习,再聚焦句子和惯用法,再由段落到最后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是个漫长的过程。
  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Goodman,K),日语论文,他认为阅读是一个从总体到部分的过程,可以利用图式的预期影响对总体进行预测,再进行检验的过程。这种方式又称“概念驱动”。这种“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读者的背景知识与篇章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在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即头脑中已有的相关图式),由此再到文章中的具体文字,所以已有的图式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3 听力理解中的图式影响
  图式理论认为,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主要由两种主要图式决定: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其中,语言图式起基础影响,是读者对输入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能力,而内容图式则起辅助影响。
  语言图式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Carrell1988)。即读者对所获得的语言材料的掌握程度。Eskey认为语言知识是理解一篇文章所需背景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内容图式指对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熟悉度,又称为“主题图式”(Wallace 1992).根据文章内容或主题,图示知识就可建立起来。对主题是否熟悉直接作用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内容图式的激活与否在理解中至关重要。若听者缺少某些内容图式,理解就会遇到困难。关于一篇主题熟悉的听力材料,因为听者熟悉其艺术背景,直到相关的词汇,对材料内容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容易激活头脑中储存的本来就有的相关图式,再和新的输入信息结合,就很容易形成对主题的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新的图式,或对旧有图示进行补充完善。
  如上所述,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而听力理解是应用图式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过程。认知心理学指出,理解的主要机制是,当材料中的线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之后,图式中的变量就会被材料中的信息具体化,使他们会用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用以接受新知识。
  所以,在听力理解中的图式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大量储存所学语言的社会艺术方面的图式,才能在在听力中起着事半功倍的影响。
  4 结语
  在教材的编写上,如能应用图式理论的成果,就能取得很大成效。如笔者现在使用的华东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语听力》(徐敏民主编)这本教材就充分应用了图式理论。
  比如说,有一个题型是先给学生听几个与某个主题相关的词语,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猜测所讲的是什么主题。
  例:パソコン、机、椅子、先生、学生、�板
  答え:教室
  还有一个题型是在听对话前,先给学生与对话有关的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对对话通过关键词有一个大概的事先预测,再听对话,知道了主题那就容易理解了。其实就是图式理论中“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的应用。如果在日常教育中充分应用图式理论,就能取得好的课堂效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