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艺术视角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外语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跨艺术交际。实现跨艺术交际是每位外语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跨艺术交际就是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提高实际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本文针对日语教育中跨艺术交际的具体目标进行了略论,针对具体目标研讨日语跨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从而达到在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外语素质,艺术素质,能够进行跨艺术交际的日语人才的目标。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跨艺术交际;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06-02
  一、培养跨艺术交际的目标
  胡文仲曾在《跨艺术交际学概论》中提出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定义,即跨艺术交际能力就是不同艺术背景下的人进行的交往。跨艺术交际会涉及到社会艺术,人们的生活环境,习惯,心理以及交际过程中的情境等因素。因此在外语教育中评价跨艺术交际能力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制定出培养目标才能够使人们对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理解。笔者从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个培养跨艺术交际的具体目标:
  1.关于跨艺术交际中认知方面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跨文交际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获得不同国家国情方面的知识,认知各自艺术和习俗的异同等。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取艺术的比较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及总结能力。日语教师更应该探讨中日两国在语言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从词汇的运用,语法的选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都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如词汇中人物的称呼方面来看,日语相对汉语有简单的方面,也有复杂的方面。如“妈妈”这个词,汉语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使用“妈妈”。“我的妈妈”、“小李的妈妈”、直接称呼也用“妈妈!”。而日语的运用习惯就有别与汉语,“妈妈”一词在日语中有两个,即「はは、お母さん」,在运用的时候要进行选择,如提及自己的妈妈要用「はは」,而小李的妈妈就是「りさんのお母さん」,而称呼要用「お母さん」。
  2.对跨艺术交际中语言行为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进行跨艺术交际时,对源语和译语的互换上存在着异同。如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一般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如果将这句话直接译成日语:「食べたの?」的话,日本人听起来就会有一些不太理解的感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你吃了吗”,要对艺术进行比较。汉语中的“你吃了吗?”实际上是对对方的一种问候,日语的相对翻译应该是「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之类的问候语。因此,在日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日本的相关艺术背景,中国的艺术背景加以介绍,增进学生对两个名族的认识,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语言知识。
  3.在跨艺术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跨艺术语言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语言,艺术方面的知识,认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进行交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因此培养社交能力的主要手段就是让学生能够多进行跨艺术交流。在教育之余,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多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如利用外籍教师资源,利用留学生资源,甚至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的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认识跨艺术交际。
  二、构建日语跨艺术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外语教育改革面临着一次强有力的挑战。构建日语跨艺术教育模式首先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跨艺术意识融入教育中去,意图在日语教育中将学生培养成为运用性强的日语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提升艺术交流意识的导入,并在课程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进行语言基础训练的同时进行对异艺术的渗透和讲解。
  1.在教育中加强对跨艺术意识的培养。跨艺术意识就是对异艺术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艺术交际,从根本上就艺术素质加以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要加强对跨艺术意识的培养。培养跨艺术意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也就是说跨艺术的培养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以锻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主要是语言输入和艺术输入的过程,要依靠日语教材,课堂以及教师的传授来进行,同时还要结合中日艺术的比较探讨进行,注重培养学生日语综合应用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从学生平时生活开始激发学生的跨艺术兴趣,让学生从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认识跨艺术交际,并将跨艺术意识渐渐深入到日语的学习之中去。
  2.加强对课程体系的改革。日语教育和其他外语教育一样,主要加强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包括对教材的选择,对教育措施的改革以及对课程设置的探讨,日语论文,改进。
  教育措施是日语教育的灵魂,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跨艺术交际能力就要在教育中重视艺术知识的渗透。通过向学生传授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通过对比中日两国艺术的异同进而揭示不同民族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教育中可以使用案例教育法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个的事例认识异艺术;使用讨论式教育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使用探索式教育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提出一个问题,再让学生通过自由发言自己找到答案。通过教育措施的改革,可以让学生对教育中的艺术因素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到培养跨艺术的教育目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现有教材进行艺术背景知识的传授,现在很多日本艺术知识,如:日本事情,日本概况,中日艺术比较等关于培养学生日本艺术背景知识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课程设置更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辅助影响,将专业课程和艺术课程相结合,以必修和选修的形式进行设置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日本艺术知识了解更为深刻。
  3.课上艺术教育设计。日语的跨艺术教育可以通过讲授词汇,语法,篇章等的艺术意义,利用日语的语境进行中日艺术异同的比较教育,培养学生跨艺术意识,让学生子在日语环境中和日本艺术背景下提高语言能力和跨艺术社交能力。以往的课堂教育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育环节的设计上要本着9个准则,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明确教育目的、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呈现教材、刺激回忆引出新知识、提供反馈信息、评价学习效果及表现、刺进知识的保持与更新。
  实现跨艺术交际教育是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更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对异艺术的敏感性,日语毕业论文,处理跨艺术交际的灵活性,多异艺术了解后的宽容性,对外语的理解性,对跨艺术交际的重视性等,这些都要求培养学生对艺术异同的正确认识,正确态度和正确处理方式的能力,排除对异艺术的错误认识和交际障碍。这样就要求在教育工作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艺术知识和交际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审美观和移情能力,从而更加灵活的应用跨艺术交际能力进行社交活动。从这样的目的来看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操作中具有指导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艺术交际学概论[M].外语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
  [2]贾玉新.跨艺术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3]毕继万.跨艺术非言语交际[M].外语学与探讨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论为牡丹江市社科联项目《“跨艺术交际”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阶段性成果(201705);牡丹江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基于跨艺术交际能力培养的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阶段性成果(12-XJ14011);牡丹江师范大学实践学期教师社会实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瑞雪(1981-),牡丹江师范大学东方语言大学,讲师,探讨方向:日语艺术与日语教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