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是艺术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其所承载的艺术,才能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真正实现无障碍沟通,日语也同样如此。本文以略论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研讨在课内外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艺术导入的策略。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教育 艺术导入 必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跨艺术交流的能力,日语教育同样如此。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发现有很多学生,语言学知识很好,也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在跟其交流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实际上这是缺乏必要的社会艺术常识造成的。反思日语教育近况,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的渗透,这可以说是造成学生出现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日语教育中,必须把艺术导入放在和语言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 1 何为艺术导入 艺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文化、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谓艺术导入,是指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引入该语言的艺术背景和内容,使社会艺术融入到语言教育中。 2 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必要性 2.1 艺术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语言知识 我们平时在教育过程中,总是过多地强调词汇、句型的意思及用法,很少会在课堂上有艺术延伸。其实,日语的很多词汇、句型都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民族艺术内涵,缺少这一部分的背景知识,是很难真正掌握好日语的。 以词汇教育为例,有一些词汇,如果我们能了解其背后的艺术内涵,那么关于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应用都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日语中「花」这个词指的是各种花,但是还有一个词「花見」的「花」却特指樱花。这是为什么呢?从远古时候起就特别钟爱樱花,每到春天樱花烂漫的季节,就会成群结队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吟诗作赋,「花見」这个词也就专指赏樱花了。由于其对樱花的特殊情结,日语中出现了很多以「桜」开头的词语,比如「桜餅」(樱叶饼)、「桜漬」(盐腌樱花)、「桜湯」(樱花茶)之类,这些都是与樱花有关的。还有一些词语与樱花没有联系,但是也是以「桜」开头,比如「桜肉」(马肉)这个词,在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马肉要称为「桜肉」呢?这又要涉及到一定的艺术背景了。从历史上来说,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受佛教艺术的作用,日本社会曾经禁止杀生,于是便形成了以隐语去指牲畜肉的习俗。切割马肉时,马肉一旦与空气接触了,就会变成近似于樱花的颜色,而「桜肉」又正好是在樱花盛开的时候最好吃,所以就叫「桜肉」了。了解到这样一个艺术背景后,我们在记忆「桜肉」这个词汇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由此可见,在讲解词汇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到一些词汇背后的艺术常识,关于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是很有帮助的。 2.2 加强对日本艺术的理解,提高跨艺术沟通能力 在外语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这样的观念,只要会语言功底扎实,沟通就不存在问题。其实不然,实现有效的跨艺术沟通,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还需要克服彼此间的艺术障碍。正如语言学家沃尔夫森所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关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以日语为例,日语很流利的学生在跟日本人交往时未必就能很顺利,很多都是由于艺术的异同导致了沟通的困难。例如日本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通常不愿意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日语论文题目,而是会委婉地说:“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我将把贵方的意思尽快向领导汇报”。这样的回答往往会让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感到不置可否,实际上这就等于明确的拒绝。日本人以“和”为贵,人与人之间为了保持“和”的局面,导致平时日语在语言上的表达也是谨慎、恭敬、暧昧的。如果缺乏对这一艺术背景的了解的话,在和日本人沟通的时候是很难把握其真正的意思的。由此可见,为了保障沟通的顺利进行,学习一种外语时,对这一语言所依存的社会艺术背景是必须有所了解的。 2.3 日本艺术的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日语教育着重于词汇、句型以及课文内容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机械化地记笔记、背句型,课堂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不易接受。把艺术渗透贯穿于整个语言教育中,可以丰富课堂教育,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在日语教育中加入艺术教学正是很好地利用这一因素为教育服务。 3 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策略 3.1 课堂内结合教育内容进行艺术导入 不管是精读课还是听力课,都可以在词汇、句型以及课文内容的讲解中插入对日本社会艺术的讲解。以日语的授受联系为例,日语中的授受联系是非常复杂的,我给别人东西时,要用「やる」、「あげる」,我得到别人东西时要用「くれた」、「くださった」,此外还有「もらう」、「いただく」。在讲解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中文中一个“给”到日语中要变得如此复杂?这其实隐含着日本人强烈的恩惠意识,不同的动词的使用上也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恩惠的敏感程度以及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了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所形成的“施恩”与“受恩”的联系。这样的艺术知识讲解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的同时,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在进行课文内容的导入时,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艺术知识,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社会艺术等各方面情况。比如《新编日语》第二册第四课「食事」,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日本人喜欢吃的各类食物,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饮食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3.2 课堂外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取异国艺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以及日语文学著作等来获得日本社会艺术相关信息。也可利用外籍教师,举办日本艺术相关的讲座,介绍日本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节日,比如女儿节、盂兰盆节等等。鼓励学生主动与外籍教师交流,日语毕业论文,获取异国艺术知识。 3.3 优化课程结构,扩充学生知识面 传统的语言教育课程以精读课、听力课以及会话课等为主,我们可以通过增设日本文学欣赏、日本社会艺术、中日艺术比较等课程,扩充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艺术,艺术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主动更新知识,深入探讨中日艺术异同,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课堂教育内容,使教育更具有时代感。 总之,在日语教育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艺术导入的重要性,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把艺术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融入其中,使语言教育和艺术导入同步进行。让学生了解到日语背后的艺术现象,在了解艺术中学习日语,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满足社会对跨艺术交际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晓冰.日语教育中艺术导入的策略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7.7. [2] 张红玲.跨艺术外语教育[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7. [3] 李杰.日语教育与艺术导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