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渐渐地市场对本科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越来越不相符。因此,各高校各专业都在进行着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日语系也同样在这个要改革、求创新的浪潮中积极求生,面对各种行业的日资公司不断融入国内,国内公司对日贸易项目的不断增加,高校日语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抛开旧的理念,看准市场的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尤其是在夹缝中生存的独立大学,更要在这场改革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持续的生存下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区域性 运用型 独立大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243-02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处于该区域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相互促进的联系,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及类型的要求事关高校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高校的日语系必须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创新教育措施和手段,积极探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运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占据有利地位,以满足区域经济增长对日语人才的需求。 一、各地区高校日语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况 我国东南部城市引领着经济发展步伐和方向,高校的教学方针改革也随之发展变化。以温州为例,虽然温州当前日商独资公司尚少,但随着大量民营公司对日贸易量逐年递增和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战越演越烈,温州市的外向型公司创新过程中日语人才日趋重要。因此,温州的创新型日语人才设定为:外语/专业/通识知识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是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日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掌握和精通一门或多门与温州本地公司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顺利地向公司输送日语人才。相关于东南部,西部城市为经济欠发展的内陆地区,本土公司涉日业务少,信息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机会基本没有,高校日语系的教育无奈地成为纯语言学习式的“空中楼阁”。但是,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的相关产业不断扩展。以西安外国语学院为首的西部高校日语系纷纷开展日语/旅游专业知识的方向教育,这种借“他山之石”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日语系人才的培养走出低谷。再者,以中央民族学院为代表的首都地区的高校日语系,也在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改革。面对着首都地区贸易交往多边化,界线模糊化,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自从2017年设立日语系以来,中央民族学院日语系就设定了日语/社会艺术的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直接能和外国人交往的交际性外语人才。但随着贸易交往的不断加深和日益发展,发现毕业生的知识涉猎面及对日本社会艺术的了解还不够,便积极搭建与日本各学院之间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制订2/1/1计划,就是头两年在国内打基础,第三年去日本学习相关的国际联系、公司法务等专业,最后一年回国参加公司实践活动,将在日本的所学所想运用于实践。 以上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日语系都在做着不同方式的教学改革,其中心准则都是符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确保日语系的毕业生能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当地公司,解决就业和招聘的双重问题。 除此之外,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改革虽千变万化,各有千秋,仍存在共性的特点,就是由学术性人才培养向运用型人才培养的变化。所谓运用型人才,是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所从事的第一线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实践,且运用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人才。从人才供给总量看,由于近几年来地方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实现了高等教学历史性跨越,基本上满足了人才增长的数量需求;但从人才供给的机构看,存在人才供给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的现象。改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迫使高校纷纷对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有独钟。 二、符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运用型日语系人才培养模式 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发展基地,同时也是对日贸易及高校日语教学开展较早的地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政府在引进外资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和在地理位置上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优势,辽宁省大连市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吸引着很多日本的知名公司来大连投资发展。除辽宁省外,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日资公司在近二十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17年9月,仅在吉林省的日资公司就达到了238家,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软件开发等方面。这些日资公司多为生产集中、技术领先、专业性强的高科技产业,因此,在公司中生产一线的各种技术,如现代化设备及其软件的运用、管理、维护、革新及研发等,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下,生产现场不仅需要技术工人,同时还需要大量适合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工作一线搞运用探讨、技术开发、产品试制的“技术运用型”和“技术开发型”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满足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客观需求。这就需要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运用型人才的实施。 东北地区日语教学开展时间较早,相继最早成立日语系的北京学院和北京对外贸易大学,之后就是吉林学院和大连外国语大学。虽然有着丰富的教育积累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但不能固步自封,一沉不变。适时创新,顺应社会发展才是生存之本。例如,大连交通学院的日语教育,既有四年制的以培养日语广博人才为目标的日语教育体系,还有以日语语言为主干,软件工程等专业方向的,可获得双学位的五年制的日语教育模式。东北师范学院一直以培养师范生为主要目标,但面临着基础教学阶段(初高中)日语学习者的减少,逐步增设了商务日语系确保就业率,最终还是取消了师范类的日语招生,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独立大学日语系人才培养近况的优与劣 独立大学与公立院校在教育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独立大学以运用实践为主,公立院校以学术为主。但在人才培养要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下,各大公立院校也转变了人才培养的模式,逐渐从学术到运用的变化,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因此,原本刚刚萌芽,根基未稳的独立大学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学生来源与师资力量都不可与之抗衡的条件下,要与公立院校培养相同定位的学生,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与公立院校同分一杯羹,独立大学就要转变原有单纯的运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该区域的产业特点、经济发展方向和对日语人才需求的定位,重新制订符合地域性质的人才培养方案。 下面以我院为例,对独立大学人才培养近况的优与劣进行略论。 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我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日资公司或有对日贸易业务的中国公司,自主工作能力强,适应周期快的普通职员。因此,我们不要求学生对日语的词语来源、语法结构等偏学术类问题做细致的略论,也不要求学生对日本文学著作做深入的研讨和比较,但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日语基本功之外,了解日本艺术与中国艺术的异同。例如,中国婚礼的请柬上如果写到“17时恭候,18时开席”,那么,通常情况下都要等到晚上7点才能开席,初次参加中国婚宴的日本人往往会要无聊的等待2个多小时。同样,如果是和日方人员一同去拜访客户,倘若约定在上午9点见面,即便是8点就可以到达对方的企业,由于考虑到对方有其他的安排,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也要等到8点50分才进入对方企业的大堂。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倘若我们的学生能及早掌握这些要点,那么,在面试的过程中无疑可以略胜一筹。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对日本文学、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及最新的社会动态、热点问题等知识做大致的了解,尽量涉猎较广的知识面,以备工作时的不时之需。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平时对学过语法的归类总结到对国内外最新动态新闻的查询、略论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这一能力的养成有助于毕业后进入职场的学生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其次,在课程设计与师资配备方面。在大一、大二的基础阶段保证基础课程的课时量(10课时/周),配备的是有多年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处在30岁左右,有激情、有责任感,在基础阶段的授课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很负责任的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保证基础阶段的教育质量,为以后的高级阶段做铺垫。在会话、听力等实践课方面,保证从大一到大四的全面贯穿,并且一律配备日本籍教师授课,标准的语音语调,区别于教科书的日常会话体教育,展现给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专业课方面,除去古典日语、日语通论等学术性较强的课程,改为商务日语、旅游日语等运用型强的课程,并聘请在公司或其他岗位从事多年,经验丰富、日语能力强的教师讲授,授课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实用性强,很多知识将来有可能直接运用到工作上。另外,还设置了日本概况、中日艺术比较、日本文学赏析等有助于全面了解日本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吉林学院的教授担任,他们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见解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开通了多种思考问题的角度,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最后,在运用实践方面。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在大四阶段开设了实习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院校仅仅是建立实习基地的做法,我们将实习基地与日后的工作单位合二为一。换句话说,就是关系可以接受我们学生的公司,通过学生实习期间的考核合格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公司工作,成为一名正式员工。这样,省去了实习基地实习→工作单位实习→工作单位签约过程中重复实习的部分,使实习活动利益最大化。当前,长春一汽(丰田)发动机有限企业和长春赉卡睦外包有限企业都为我院日语系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并已录用了往届的实习学生为正式员工。除此之外,我院还积极与日本院校建立交换留学机制,让学生在国内学过基本部分后,有机会去日本实地体察民风民情,学习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回国后更直接的运用于工作。当前,我院与日本前桥工科学院的交换留学事宜正在商谈中。 虽然我院在日语系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改革,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应该定期进行毕业生回馈信息收集及建立回馈信息档案,毕业生在亲身经历了社会工作之后,会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哪些知识是需要补充的,哪些知识是陈旧过时的,除了日语基础之外,还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收集了这些信息,日语论文,便于我们准确把握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近况,迅速顺应市场变化对我们的培养计划做出调整。另外,改变现有单调的考核体制也迫在眉睫,以卷面考试为主的考核体制,无疑将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到了单词、语法等笔头工夫上,这样往往忽略了学习语言的宗旨――交流。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外语人才屡见不鲜,这样的毕业生在公司适应周期长,工作效率低,更容易被公司挡在签约的大门之外。因此,在我们积极的从教师教育活动方面下手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倍受学生重视的考核制度的完善。 在日语系学生队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区别于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独立大学既要注重运用性强的培养方案,又要紧贴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适应,遵从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坚持不变的方针。但各类学校也要按照学校性质的不同,制订不同于其他院校,并保证在本学校环境下能最大程度的得以发展的专业方向,以提供给市场不同方向的日语人才,但无论哪种人才都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扎实的基本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敢于面对挑战的心理素质也是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何建平,马力,日语论文,赵修文,蒋珍菊.地方本科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运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A].质量提升与建设高等教学强国――2017年高等教学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7. [2]张晓宁,白春阳.日语教育的地缘性优势及新形势下的改革探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3]卜宪华,尤淑惠.吉林省公司日语人才近况的探讨及培养对策[J].长春学院学报,2017(10). [4]施庆晖.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日语系实训工作的探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学院学报,2017. 责任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