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略论德国翻译学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充分理解不同文本类型在翻译过程中的侧重点以及异同。从信息类文本理论视角下,略论信息类科技日语语言特征,揭示文本类型理论与科技日语翻译的内在关系,进一步研讨科学合理的科技日语翻译策略,从而使翻译文本内容及形式更加精准和规范。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信息类文本 科技日语 科技日语翻译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90-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献浩如烟海。作为全球经济发达体之一的日本,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与中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接触到科技日语,科技日语翻译倍受关注。在中国人学习的外语种类中,除了英语,其次就是日语。在占较多作者和读者的群体中,如何在信息类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从事信息类科技日语翻译显得尤其重要。 二、信息类文本理论内涵略论 (一)翻译常见标准 全世界有近三千种语言,其中被广泛使用的有近二十种。因此,这些不同语言的人群要交流就必须通过翻译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谈到翻译,读者首先想到的是严复倡导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但是,根据文本类型理论要求,信息类科技文本翻译更侧重于“信、达”或者“信、达、顺”。因此,针对不同翻译文本,应有不同的文本翻译理论指导。 (二)信息类文本理论基本内涵 文本类型理论最早是在20 世纪 70 年代由德国翻译学家赖斯(Reiss) 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71年,她借用布勒(Karl Buhler)的语言功能理论的探讨成果,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1971/2017)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涉及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赖斯根据文本特点将文本分为三个类型。信息类文本:主要侧重于“单纯事实的交流”, 首要目的是保证信息的正确;操作类文本:“引起行为反应”,呼唤或者说服文本读者的行为;表情类文本:属于“创造性行文”,重在语言的美学特点。并提倡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传递,是评判译文的决定性因素以及“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措施”(Reiss,1976:20)。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探讨及实践具有规范意义。 根据赖斯的信息功能文本理论要求,该类文本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其目的是给读者传递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语言常常不带任何个人色彩,一般常用普通的词语搭配、正常的句型、传统的习语。揭示了信息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其语言的应用以及修辞的选择与其它翻译有所不同,要求逻辑正确、概念清楚、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 同时,必须遵循“忠实”和“通顺”这两条标准。强调的主要是原作语言和思想,选择逐字翻译的措施,这样其效果离原文最近,忠实原文,某种程度上没有语义翻译自由。此可谓是信息类文本翻译的固有规律。虽然科技文本包含信息型和操作型两大类,但从当前科技翻译需求近况出发,本论文在此重点讨论信息型科技日语文本。信息型科技文本主要包括商业信函、使用说明书、专利说明、官方文件以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技术领域的科技文献等。虽然这些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可能存在交叉之处,但基本上涵盖了信息类科技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科技日语特点 科技日语是普通日语的重要文体之一 ,其特征与普通日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均具有:依赖于助词或者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每个单词在句中的机能; 主语或主题一般在句首,谓语在句尾,其他修饰语在中间等等。除此之外,信息类科技日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还具有其独特之处。 (一)科技日语主要反映科技文本内容,阐明某一专业性领域事物的本质, 反映该认识的成果,因此涉及到汉字词专业术语较多;日本民族是个模仿能力很强的民族,擅长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五十年代开始,日本充分引进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现代成果, 发展本国科学技术与经济,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还不断借用和吸收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词汇和术语。因此, 以英语为主的外来语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日本。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随着日本科技技术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国民英语水平不断提高,日语中的外来语数量迅猛增加。 (二)由于科技著作不像文学著作,没有描写自然景物、渲染生活气氛的叙述句子,而且,主要是描写客观事实及相关原理,丝丝入扣,层次鲜明,遵循词通意达,避免主观臆断,被动句式较多,逻辑推理相当严密。 (三)科技日语文章主要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以研讨、阐述、解决科学等问题为主。根据语篇略论原理,科技日语语篇陈述客观、严谨、准确,文体质朴,逻辑性强,且语言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词词句句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四、信息类科技日语翻译策略及译者基本素质 信息类科技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翻译实践过程,作用翻译的因素很多,是个永无休止的话题。赖斯认为“略论文本类型是翻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Reiss, p. 17)”,文本类型是作用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措施的首要因素。因此,本人结合信息类文本类型理论,从日语词汇选义、句法、篇章以及译者的基本素质等主要方面进行研讨,旨在寻找科学合理的信息类科技日语翻译策略。 (一)日语词汇选义 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就是选义,日语论文,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是常见的。往往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它的释义和搭配也很广泛,日语毕业论文,同一词或词语在同一文章中有可能意指有异同。要使译本与原文在科技内容上保持完全一致,其文字表达要求有较强的严谨性。例如: “抵抗”一词用在普通日语翻译时,一般译成“抵抗”,“抗拒”,“反感”等意思。但它在物理学科领域又另有所指。如:抵抗コイル/电阻线圈;抵抗箱/电阻箱;抵抗率/阻值。这些意思都是指“电阻”;“羽根”原意是“羽毛毽”之意。但在机械行业常指“叶片”;“テ�ブル”是由英语“table ”转换而来的外来词,其本意是“桌子”,“餐桌”之意。但它在机械日语方面是指加工时使用的“工作台”; “ work”转换成“ワ�ク”,本来是指“工作”,“劳动”,“事业”等意思,但在“マシンでワ�クを加工する。”翻译中,决不能翻译成“劳动”等意思,应该是“加工工件”。鉴于此类词的选义是因科技日语系术语多、所以,普通词汇专业化情况也很多。这些词由基本词汇衍生成科技词汇后,其所指也截然不同。因此,翻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科技文本和专业要求做相应的变动、甄选,以免望文生义,使人感到晦涩难懂。 (二)句法结构 由于信息类科技文本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行文主要采用陈述语气说明普遍真理, 阐明科学道理,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新知识,很少主观判断。因此,被动句式较多是科技日语的另一大特点,日语的被动态、使役被动态是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汉语是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许多被动句子不一定都需要译成被动句,某种条件下,出于中文表达习惯,也可以译成主动句。例如: 1.ダイオキシン�は��物の�却�程などで非意�的に生成される有��素化合物であり、�癌性等多岐にわたる毒性が疑われている。 例句内容主要是陈述人们怀疑二�英在废物焚烧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有机氧化物有致癌等多种毒性。句中使用了“生成される”和“疑われている”两个被动态。但根据汉语语言表达习惯,在翻译时使用了“产生”和“怀疑”,使原文由被动句变成了主动句。 2.原子番号はHが1、Oが8であるから、H原子及びO原子の�子配置は次のように示させられる。 句中的“示させられる”是日语的使役被动形式。该句阐述的是H的原子序数是1,O的原子序数是8,所以,H原子和O原子的排列只能如图(图片省略)所示。其内容是阐述客观规律,阐明的是探讨成果, 归纳、推理、论证客观现象,不受人的意志制约。日语使役被动句式中,将使役态与被动态结合起来,暗含受事者即行为者主体必须“照办”,“遵循”等无可奈何之意。所以,这种句法结构也常常出现在科技日语表达形式中。 综上所述,此类句式结构比较复杂,补语部分的施事者常被省略,助词使用变化大,在翻译该序列句子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根据赖斯科技类文本类型原理,首先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略论,然后,系统梳理日语被动句式特点,深刻理解其表现形式,灵活掌握日汉两种语言中的使役表达和被动表达,使句子翻译更加规范。 (三)段落为篇章之魄,主题为篇章之魂 实现篇章翻译的真实传递最终是为了达到译文篇章逻辑思维合理。任何篇章都受其主题控制和支配,主题则用来表示语篇整体主旨。赖斯指出,关于信息类语篇,“译文应当传递原语指示性或概念性的概念,翻译应该语言直白无冗余,并根据需要使用明晰化的技巧。”信息类科技日语的篇章材料结构、谋篇布局非常严谨。通常使用“まず”、“次に”、“それから”、“それで”、“だから”、“したがって”、“あるいは”、“それとも”、“及び”等接续词表示段落之间的先后顺序、因果联系、平行列举等结构,将篇章“绪论、本论、结论” 逻辑框架连接起来。同时,作者一般在计划撰写一篇科技语体的文章时还常常考虑内容和结构两个因素。因而语篇结构上有其特定的信息组织模式,内容紧扣主题。 所以,翻译信息类科技日语文本前,首先应具有语篇意识,通眼全篇,视原文为一个整体,主题为语篇之魂,段落为语篇之魄。厘清接续词属于语法的范畴及其词义,明确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从篇章的高度剖析原文,力求对贯穿上下文中的思想进行理解,充分再现文章的语境,准确地把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脉络。做到站得高,望得远。这样,才能使译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赋予译本思维逻辑顺序,合理地表达作者本人思想的措施。层次、段落等要合乎其语体语序及其表现形式,准确而又科学地表达原文的内容,不得随意主观的对原文内容删减或篡改。同时,译文语言必须通顺,符合规范,符合专业语言表达习惯,以求通顺易懂,紧扣主题中心思想及其写作目的。这是科技翻译的根本和前提。 (四)基础知识积累 科技日语翻译作为一种职业,不仅需要日语语言专业文字翻译水平,也需要较高的中文素养和一定的科技专业基础等综合素质。 从事日语语言翻译的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会较主动地有意识地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日语语言能力,但很少考虑到提高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汉语书面沟通能力。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中文素养, 即使精通日语, 也很难准确地表达出原作的内容和风格。因此,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技日语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日语和中文素养,决不可忽视中文基础;科技知识在科技翻译工作中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译者对所译科技文章的专业基础知识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 日语和中文素养再高,也达不到信息类文本理论所要求的预期效果,译不出高质量的译本来。 因此,在信息型科技日语翻译活动中, 日语、母语和科技专业知识三者缺一不可。因此,作为一个科技翻译工作者, 构筑好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力争做到通识基础上的专才。 五、结束语 文本理论要求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译者需要具备相关基本素质。因此,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只是信息类科技日语文本翻译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信息类科技日语文本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研讨探讨信息类文本理论的基础上,辨析语义、略论句法、理解篇章以及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从事翻译的工作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要做到科技日语翻译的准确、严谨,还需要不断探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日本语教学学会.日本语教学事典.大修馆书店,1995. [2]金朋荪,芦锋锋. 从等值理论角度谈电力翻译[J].外语教育与探讨,2017. [3]许渊冲.译学要敢为天下先[J].中国翻译, 1999 (2). [4]俞佳乐. 翻译的社会性探讨[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5]松村明.日本文法大辞典.明治书院,1990. [6]陈岩等.科技日语读本.大连理工学院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