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院二外日语翻转课堂模式探索[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近年来,基于信息化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翻转课堂引发了国内教学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该模式亦为新环境下的学院二外日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可使学习变得灵活化、移动化、个性化,弥补了二外日语教材与学时不足的缺憾;网络平台可搭建师生间多维立体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不再囿于课堂;“课内”与“课外”内容的翻转,让“以教定学”转为“以教辅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传统的角色定位与任务分配,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全面强化学习效果。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翻转课堂    学院二外日语    教育设计
  一、学院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近况及主要问题
  第二外语是英语系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伴随近年来我国英语本科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第二外语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日语教学的迅猛发展,让二外日语成为第二外语教育中最重要的分支。以2017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国高校二外日语的学习人数已达10-13万[1],可谓群体庞大。
  关于二外日语课程的教育,教学部《学院日语课程教育要求》指出,“学院日语是高等教学外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日语论文,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日语完成各种任务,同时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中日交流的意识,提高其跨艺术交际的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相比旧大纲《学院日语第二外语课程要求》,新大纲不仅增加了艺术层面的培养要求,更在日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层面提高了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二外日语教育领域的教育探讨远未能赶上教育规模的发展,学院二外日语教育的实际教育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审思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1.课程学时少。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二外日语的总学时只有约216,仅相当于专业外语课教育总学时量的10%左右。若按传统仅限于课堂的教育方式组织教育,学时量的不足很有可能导致最终无法实现教育目标。2.教材匮乏。当前二外日语的教材种类很少,且多数只是专业教材基础篇的照搬和翻版,对新大纲提出的培养要求支持力度不够。3.学生起点低。二外日语学生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零起点。4.教师队伍不稳定。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二外日语教育都是由专业教育院系承担,或采用外聘教师、本校探讨生任教等形式。这使得教师在二外日语教育探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很难得到保证。5.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模式单一。传统的“以教定学式”课堂、“独白式”课堂仍大行其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翻转课堂模式及其在学院二外日语教育中的运用可能
  20世纪九十年代受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作用,课堂教育设计更加关注“学生既有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协作学习”等理念。进入21世纪以后,在建构主义理论、互联网发展等的合力作用下,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在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问世。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借助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教师创建教育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上再把相关学习内容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以使知识达到内化的一种教育模式 [3]。翻转课堂使传统基于学校班级的授课制,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知识传授模式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强调问题中心、“以教辅学”的整合探索模式。
  翻转课堂的转变背后有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念支撑。建构主义学习观不否认真实世界的存在,但不认同知识存在于学习者外部,它认为知识存在于相关情境中,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人经验构建的自身对知识的解释,而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把握。过度预设性和线性化的教育设计无法让教师应对快速生产的新内容、新技术及变化的学生基础[4]。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问题探索的情境,推行以协作探索、会话交流为基础的促进个体性知识意义建构的运行机制[5]。此时,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引导者与协助者。
  翻转课堂的实施包含着现代信息化环境的技术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制作信息化教育资源(如微课等),也可以选取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如优酷视频、网易公开课、沪江网校视频等)组建自己课程的资料库,让学习不再受限于书本、课堂、学时。信息化教育资源大多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功能,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思考、回放复习,这将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括手机、平板在内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各种运用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软件(如电子书APP、电子词典APP、语法律习APP、新闻APP等)进一步丰富了信息化学习资源,更是让学习实现了移动化、个性化,让学习者的碎片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毕博平台、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等),可以便捷地搭建师生间的网络互动平台,让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线下延伸至线上。借助网络平台,师生可以方便地完成共享学习资源、发布与提交作业、组织与参与讨论等工作。
  2017年,重庆聚奎中学率先引入翻转课堂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果[6]。�S后,国内围绕“翻转课堂”的探讨呈现了井喷式增长,形成了一股教学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以CNKI数据库为例,用“翻转课堂”为关键词,以“全文检索”的方式进行高级搜索,2017年时可检出的文献为2篇,而2017年时已高达2949篇。
  那么,在基础教学阶段试点成功的翻转课堂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到国内高等教学的教育工作中呢?关于这个问题,李允指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实施条件有很大依赖,至少以下五个条件需要得到满足:1.硬件方面。学生须配有能够连接网络的电脑,这是翻转课堂模式中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2.教学者方面。教师须具备优秀的课堂管理与课程设计能力。3.学习者方面。学生须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且须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自觉性与能力。4.班级规模方面。教育班级须保持小体量。5.制度方面。教师有相对自主的教育评价标准与方式[7]。比对以上五点,笔者认为学院二外日语课程具备试行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条件,可以展开实践探索。以笔者任教的高校为例:1.全班学生均配有能够随时联网的电脑。2.教师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教育管理能力。3.学院自由时间相对宽裕,且二外日语课程起始于二下延续至四上,此期间正值学院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高峰期;4.二外日语课程经过初期的语种选择,可以自然形成教育小班[8]。如笔者本学期任教的两个教育班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4和26。5.二外日语课程虽为英语系的主干课,但教师拥有较高的教育评价自主权。   翻转课堂是传统课堂一次全方位、多层面的深层裂变。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二外日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是对教育近况、教育目标、教育规律深度思考后的审慎选择。它既是来自二外日语课程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又是来自时代发展的外部召唤。
  三、信息化环境下学院二外日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
  (一)课前
  1.学生自主学习
  这一阶段,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现代技术自主学习原先由教师在课中讲授的新知识。首先,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信息化学习资料的帮助下自主学习教材。学生需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整理知识要点与要点概要,忠实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联想,生成课前笔记。然后,通过网络下载并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自测题,核对答案。整理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内容,归纳问题,并通过网络平台将问题递交给教师。小问题由教师在网络课程群中组织群成员讨论并予以即时解答,大问题或有代表性的普遍问题将被教师告知并统一由教师收集留待课中讨论学习。过程步骤如下图1所示:
  图1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2.教师协助学习并设计课中教育计划
  虽然课中的新知识传授被移至课前并交由学生自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功能弱化。相反,此处的翻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在对学习内容、知识体系、学生情况、认知规律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于茫茫网海中去芜取精,选取优质网络学习视频、移动学习APP等搭建高效的信息化学习资料库,并针对课程内容命制课前测试题。由于大多数二外日语的学生都是零起点,因此,此时教师命制的习题,仍需以巩固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形式练习为主,以求夯实基础。此外,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并予以针对性辅导,而后规划课堂教育。此阶段,教师的具体工作如下图2:
  图2    课前教师协助学习过程
  (二)课中
  首先,由教师根据每课重难点及课前收集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迷你讲座,教师可根据学生反应灵活安排现场讨论。然后,教师布置课中练习,此时的练习应从性质、形式、内容上与课前练习做出区分。经过前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形式练习后,学生已对语言形式本身有了初步掌握,此时可增加一些侧重于语言交际性输出的功能性练习[9]。形式上,可以充分发挥课堂地理优势,增加听、说练习的比重;内容上,应多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例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主题,要求学生围绕其展开描述或是围绕某观点展开论述等。如学习了描述句后,可要求学生在课上以人、物或场所为题,用描述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描述,学生间可相互补充共同推进描述。而后让学生以此为题,用文字整理描述生成小作文,当堂提交。通过功能性练习的加入,可以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写、译多种外语应用能力。最后,由教师对当堂所涉知识点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拓展,以协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综上所述,课中涉及的学习步骤如下图3所示:
  图3    课中学习步骤
  以上三步按执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讲座与教师拓展;学生为主体的课中练习。时间上应充分保证课中练习的长度。比如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二外日语学时为每周1次,每次3课时,共120分钟。在120分钟的课中教育时间里,三种课中行为的时间被依次安排为:教师讲座20分钟、学生练习70分钟、教师知识拓展30分钟,超过一半的课中时间是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的。
  传统“教师独白式”课堂在这里做了彻底改变。由于有了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与预热,课中练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遭遇问题的有效关照有助于强化集体学习中个体的被关照感,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而此时教师则借由对学生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完成了由知识讲授者向知识建构协助者的身份转变。
  (三)课后
  1.学生完善自主学习
  此时,学生可根据前期学习情况对照学习资料查漏补缺,并回看自己的课前笔记,以笔记内容为线索回忆整个学习过程,梳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本课学习小结,生成完整版学习笔记,拍照并通过网络将笔记递交给教师,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利用日语新闻APP等资源进行自主提升。此阶段涉及的学生学习步骤可用下图4表示,
  图4    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步骤
  2.教师完善学习指导
  教师检查学生上传的完整版笔记,选取其中1-2份优秀笔记分享在课程群,让优秀笔记起到示范影响,帮助所有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对学生的自主提升给予专业性指导。此阶段教师的工作内容如下图5:
  图5    课后教师完善学习指导步骤
  四、结语
  教育近况与教育规模的失衡是学院二外日语课堂教育理念亟待更新、教育模式亟待创新的深层内因。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的时代环境变化,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以不断深入,构成了二外日语课堂教育改革的外因。尽管该课程教育近况存在诸多不足,但该课程自身的一些优势亦须得以正视。如天然小班化教育、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较高、任课教师拥有相对自由的教育评价自主权、学生时间相对宽裕且正值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高峰期等。这些优势使得基于信息化环境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改革在二外日语教育领域有了实践推行的可能。
  “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师教”翻转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与“课中通过师生交流完成知识内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自主制作教育视频或通过网络选取优质教育视频、教学APP等信息化资源,搭建课程学习资料库。课前学生借助资料库资源完成对教材的自主学习,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引入可以对现实中匮乏的二外日语教材做结构性补充,使学习变得灵活化、个性化、移动化,这也有效地弥补了二外日语教育任务重、学时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资源与“翻转课堂”模式的组合为学生创建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训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成为基于个人的主动建构,开拓了学习的无限可能。另外,借助网络搭建的师生互动平台,让学习交流由课内、线下延伸至课外、线上,在师生间构筑起多维、完整的互动立体空间,让学生在进行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始终可以得到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有了课前的有效学习预热,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大举提升。如功能性语言练习可以被大量引入、协作探索学习可以被充分展开,这显著提高了教育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日语能力。同时,个体的被关注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今后的学习带来了积极作用。教育由原先止于课堂的师生间知识点传授与接受,变成了在多维、完整互动立体空间里的学生个体知识建构与教师建构协助。
  但是,“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承认其价值的同时,日语论文题目,还须承认其也存在自身的限度。作为教研工作者,我们在认真审视“翻转课堂”的价值之余,还需对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内容与措施等诸多联系展开新的思考,以避免这一教育模式在实践中走向僵化。
  参考文献:
  [1]伏泉.高校外语专业第二外语的课程定位[J].外国语文,2017(7):161-164.
  [2]教学部高等学校学院外语教育指导委员.学院日语课程教育要求[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1.
  [3]鲁雪.国内翻转课堂的发展近况探讨[J].教学科学(全文版),2017(6):64-65.
  [4]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从教育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J].电化教学探讨,2017(4):27-31.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设计探讨[J].开放教学探讨,2017(1):58-63.
  [6]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学习的革命:翻转课堂[M].四川:西南交通学院出版社,2017:149-154.
  [7]李允.翻�D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8-23.
  [8]刘径言.高校实行小班化教育的构想与可能途径[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4):119-123.
  [9]王仲尔.形式练习和功能练习并重提高外语表达能力[J].成人教学,2017(9):78-7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