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那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而且是一场“文化战”、“思想战”。“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相始终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一、抗战时期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内容
  
  (一)对中华民族“有形文化”的破坏
  1.对文化名城、历史古迹的毁损。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六朝古都南京成为一片废墟,建于北宋元佑年间的夫子庙,是举世公认的名胜古迹,其大成殿、配殿、楼阁成为一片瓦砾。佛教圣地牛首山上的幽栖寺是座巨刹,也被日军一把火烧为灰烬。在古都北京,日军的炮火毁了举世闻名的宛平古城,被称为“马可波罗桥”的卢沟桥遭到很大损坏。建于隋代的古刹云居寺,被日军整个摧毁。故宫成了日军练兵场。在山西太原市郊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兴盛于北宋,日军侵犯时,对它进行了严重破坏。佛教名山五台山,属晋察冀根据地,隋唐以来的建筑鳞次栉比,但在日军多次对根据地进行扫荡的过程中,焚毁了大批古建筑,造成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浩劫。
  从中国东北直达广州,大批名城名胜被毁。国民政府1946年提交的《文物损失估价表》中指出,被洗劫的著名历史古迹达741处,而这一统计还很不全面。
  2.对稀世文物的劫夺。侵华期间,日本贪婪劫夺中国文物,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被劫往日本。
  战后国民政府教学部曾编了一本《被日劫夺文物目录》,内中列举的查有实据的被劫文物包括古籍、字画、碑帖、古物、艺术品等共360.7万件,另外还有1870箱。内中上自前史下迄两汉、唐、宋、元、明、清的珍贵文物一应俱全,件件都是稀世之宝,其价值无法估量。
  3.对学校和各类文化教学科研机构的摧毁。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的教学科研系统、文化系统恨之入骨。曾下了很大力量破坏之。“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向中国大举进兵时,每到一处,都要掀起毁灭学校和各类文化教学科研机构的狂潮。
  1937年8月中旬,日军出动100多架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有92所文教机关和学校遭日机袭击,其中全遭毁坏的占75%。据教学部编写的《敌人摧残我文化事业录》记载:截至1937年10月,就有天津的南开、河北的女师、河北工大学、上海商大学、广州的中山学院等23所高校和相关文化教学机构先后被炸。1938年1月,日寇用煤油纵火烧毁了浙江学院,1939年2月,日军出动18架飞机轰炸宜山,向浙江学院学生宿舍和教育科研区投弹118枚之多,学校房屋损坏严重,校产损失3万元。
  侵华期间,日军有组织、有目标地破坏图书馆。1946年国民党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题为“1937年以来的中国教学”文件,指出:抗战发生,对图书馆事业作用最大,战前全国图书馆有1848所,战后仅存940所。其中大部分已经破烂不堪。国民党政府所提的图书馆,只是列入国家范围的省级以上图书馆。破坏图书馆的同时,日军还疯狂抢夺古籍珍本、善本、孤本图书达300万册以上。
  4.对文化名人和科学家的迫害。日本对华侵略,不只是武装侵略,还在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摧残,文化名人、科学家自然是他们的对象。曾经留日的大作家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岛国新加坡;画师齐白石被迫封笔;科学家钱三强、李四光背井离乡,去他国在人家的实验室里搞科研;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大师拒绝为日本人唱堂会,也屡受伤害;等等。
  
  (二)对中华民族“无形文化”的侵蚀
  1.控制传播媒介。一方面,日军自办、扶植各类媒体,占领宣传阵地。“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中国19省创办汉奸或亲日报纸,约139种,最多时达600~900种。各日军集团均有专门的报道宣传机构或机关报。《迅报》就是华南日军司令部的机关报。1944年9月,日本授意成立中国新闻协会,除华北政委委员会所辖各报社外,计有华人45家、日籍在华报社11家参加。电影方面,日本先后扶植建立了长春“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北京“华北电影股份有限企业”、上海“中华电影股份有限企业”、“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企业”等,垄断了东北、华北和汪伪政权控制区的电影制作和发行。这些电影企业听从日军号令,在不同程度上为日本对华文化侵略服务。日军还开放广播电台,如伪满洲国的“新京放送局”、北平伪临时政府的“中央广播电台”、上海的“大上海广播电台”、南京的“南京广播电台”等约有50多座广播电台。另一方面,严格推行审查制度,实行文化专制。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立即接收了原南京政府上海新闻检查所。规定上海地区的新闻检查归“日军情报部”管辖。各伪政府成立后,沦陷区各新闻媒体的控制立即假手于各伪政权,包括新闻、电影、出版业审查,派特派员到上海新闻检查所协助检查,并拟定“新闻通讯应注意事项”,规定凡日军不允许报道之事,一律不得予以报道。对一切不利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电影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日军坚决给予删改或停映。如电影《天涯歌女》中歌词“唱不得白山黑水徒伤心”即被删除。出版物则规定不得登载“违反国策”的内容。上海最大的出版机关“新书业公会”被取缔,该会所属之商务、中华、大东、世界、生活、开明、光明等书店均遭检查。关于文艺界日本一方面限制进步文艺,一方面扶植汉奸剧团,编审“和平建国”样板戏巡回演出。培植汉奸音乐人,日语论文,编写以“东亚联盟”、“反共清乡”为主题的歌曲,供各地学生、伪军唱。而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200多首抗日救亡的歌曲被禁唱。在日伪的严厉控制下,美术、摄影等艺术部门也是一片沉寂,所有反映爱国题材的著作均被严加取缔。
  2.推行奴化教学。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了一系列奴化教学方针。虽其用词不同,但主要内容无外乎“铲除狭隘之排外思想”,建立“东亚新秩序之始基”,“根绝容共思想”,“亲仁善邻”等。在此种教学方针指导下,各沦陷区全面推行了奴化教学。
  首先,对中国教材进行篡改和删减。凡含有中华民族国家意识或足以引起民族国家仇恨的内容,一律加以删改。国语、史地、社会、公民等教科书中有关国耻史料、不平等条约、“九一八”、“三民主义”之类的内容都完全被删掉。各师范院校原来的教学课本一律禁用,伪教学部1941年上半年编制成“新教学课本”供各校使用。有的地方甚至禁止教授中国历史、地理课,代之以“东亚和平,中日亲善”等内容。
  其次,强制推行日本语教学。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推行奴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强制推行日语教学。日本的许多学者著书立说,提出要把日语作为“亚洲通用语言”、“亚洲第一语言”推行。有关机构制定了日语普及方策,明确提出普及日语的内涵是指导大陆民族使之炼成纯正日本人,外延是青少年的教学和一般民众的教化。在台湾岛,日语作为所谓“国语”,被强制推行,并收到相当成效,后果不可小觑;在中国大陆各沦陷区,日本人开设了大量专门的日语学校,全面控制了从小学到学院各级各类

学校的教学主权,按照“皇化教学”理念实施教育,试图通过日语学习推销日本文化,培养中国人的亲日情感。
  最后,对教师进行亲日训练。华北政委委员会教学总署每年都要抽调中学教师到师资讲肄馆学习,毕业后送到日本参观,培养成为推行奴化教学的骨干。日伪控制下的河南教学厅召集各校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等参加训练班,主要是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支持大东亚战争”,并进行军事训练。汪伪政府规定:“清乡”区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和运理论”、“清乡要义”等课程,以“统一教职员工思想”。对那些“防碍邦交”的老师,则予以严厉制裁。在浙江,日本特务机关人员常对教9币进行思想问题测试,不合格的免职,他们还选送部分受训学员回各校对教员进行监视。
  3.利用宗教辅助侵华。“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大部分佛教宗派都公开宣称支持军国政府侵华国策,许多教派背叛了不杀生的基本戒律,成为鼓吹杀人的宗教。日军所到之处,必有神道教和佛教僧侣紧随其后,在台湾岛的神道教神社有十几座,在东北地区的神社有290多座,在中国大陆的神道教教会组织有60多个,日本当代学者把这些建立在中国的神社称为“侵略神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日本宗教在侵华战争中的影响和功能。
  日本宗教作为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一翼,发挥了独有的影响:穿着袈裟道袍,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大东亚新秩序”的陈词滥调;撰书立说,为侵华战争辩护;在宗教这一特殊身份掩盖下从事特务、间谍等活动。
  
  二、抗战时期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危害
  
  (一)破坏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事业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基于彻底毁灭中华文化的图谋,肆意破坏中国文化教学科学事业,野蛮摧毁了学校和各类文化教学科研机构,疯狂毁坏中国历史文化遗址、中国固有的文化名城,日语论文,劫夺稀世文物,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文化大屠杀”,破坏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事业,给中国文化事业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侵蚀了中华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他们发动的“奴化战”,不仅是整个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比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更狡猾、更毒辣、更具有欺骗性,危害也更严重。奴化教学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奴化战”的主要手段,严重侵蚀了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当时一些东北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投降日本,成立伪政权,残害同胞手足,成为日本侵华的傀儡和工具。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