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青年文学浅析另类日本文化[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其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其中的另类――即“非主流文化”,近年来更是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另类文化是一种独立于主流的“个性存在”,涵盖娱乐、生活、经济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另类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多重探讨意义。而青年文学,作为异军突起的新文学形式,一般以描写当下青年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日本另类文化为探讨对象,在对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青年文学进行阅读并略论的基础上,探讨另类日本文化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本 当代青年文学 另类文化 形成原因
  一、引言
  自隋唐以来,中日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日本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风行,并以其作用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文学著作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它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中日文化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年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学著作的作用,在阅读近现代中日小说的同时,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处。由此,我们查阅并探索了日本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青年文学著作。
  当代日本青年文学的著作中,不仅仅描写了当下日本青年生存状态,同时也着重笔墨于他们另类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这种另类现象是日本另类文化的直观表现,这种另类文化即中国所认为的“非主流文化”。青年文学著作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深度反映了当代社会青年的生活现象。另类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与日本当代青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以日本当代青年文学著作为出发点,通过探讨另类文化,找出产生的根源,探索它对社会的表现和作用,从而达到“浅析另类日本文化”的探讨目的。
  在本次探讨中,我们将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作为探讨对象,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著作并加以阅读略论的基础上,探讨另类日本文化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为实现这一探讨目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探讨手段。
  (1)挑选与探讨内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青年文学著作。由组员进行阅读并整理,总结出日本另类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
  (2)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等资料,加以略论,深入探讨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
  (3)对探讨结果作进一步略论,对当前日本另类文化的发展趋势给出自身的建议。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措施,我们在浅层上寻找日本另类文化的内容及其表现,再进一步探索其形成原因。具体探讨成果分类如下:
  (一)日本另类文化的表现形式
  1.语言文字
  2.服饰造型
  3.动漫与影视音乐等多媒体产业文化
  (二)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因
  2.政治原因
  3.文化原因
  我们以“由当代青年文学浅析另类日本文化”为课题,通过查阅当代日本青年文学对当代青年另类文化的表现和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简析,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介入,对日本另类文化进行一系列的形成原因的略论。
  二、日本另类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这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上,起码我得找到一个措施,能够把自己的身子当做影子来遮住自己。”在著作《蛇信与舌环》中,著作借女主人公路易之口道出了部分叛逆的当代青年人的心声。《蛇信与舌环》中描写了SM、刺青、身体改造等“惊世骇俗”的情节。主人公通过这一系列“自残式”的行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证明自己作为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标新立异”,“离经叛道”具有这类特点的行为,成为日本另类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阅读《蛇信与舌环》等当代日本青年文学的基础上,我们将日本另类文化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语言文字
  语言的产生与变化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在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中,许多作者的措辞和表达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新用语便是最显著的例子。在新用语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作“若者言/~”的语言类型,它主要是指20岁左右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语,而非此年龄层的人却不常使用。“若者言/~”作为一种非主流式的语言,得到日本青年广泛的使用。例如:表强调:めちゃくちゃ→めっちゃ,表达情绪:/莩证//い→キモい、きしょいやばい・ヤバい・ヤベえ、やばす、まじやばす!同时,颜文字开始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字表现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颜文字,是在多语言符号象形元素创制的教育措施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艺术,主要被使用于网络交流和短信之中,得益于其生动性和独特性,如“:)”代表“微笑”、“:P”代表“调皮”、“(;′⌒`)”代表“伤心”等。颜文字其实并非起源于日本,但日本却将它发展得出神入化。这种通过简约的符号、假名组合而构成的抽象画,与日式动漫的风格有着相似之处,也作为另类文化的一部分被人们所知。
  (二)服饰造型
  服饰,则更是另类文化的鲜明表现之一,《蛇信与舌环》中塑造了许多非主流的人物形象――“全身都是文身、满脸都是装饰”、“在自己的舌头上打洞缀钉,在背上文上龙和麒麟的图案”。这些都是典型的另类服饰。在另类服饰造型的发展轨迹中,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造型风格,其中包括“洛丽塔”,“日本黑妹Ganguro”,“原宿”,以及“cosplay”等。这些造型表现,以其鲜艳的色彩、华丽的风格、夸张的打扮方式给人们以深刻印象,也是日本另类文化中最具有冲击力的一部分。
  (三)动漫及音乐影视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语言与服装造型,动漫及其衍生的音乐影视产业,无疑是日本另类文化中最被广泛知晓与接受的一部分。轻小说是一种日本新兴的娱乐性文学著作,区别于正统主流文学,因其玄幻的内容及漂亮的插图而受到日本年轻人的喜爱。轻小说也大多被改编成动漫著作,促进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而动漫,作为另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呈商业化趋势发展。现如今,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强有力的产业链,即以创作想法为核心,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过程。这条产业链不断繁荣并且推动了音乐影视方面产业的发展。   其次,日本自然风光优美,保留了许多的原始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节层次分明,四季能观赏到不同美景。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自然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古时人们将天灾当做自然对其错误行为的惩罚,在这样的认知方式下,日本人民也形成了与自然共生的信仰。另外,日本人关于季节的交替、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极其敏锐的感知,例如秧苗播种何时收成、雨雾天气如何劳作等,总能作出适当应对。这也是他们敏感性特质的表现之一。
  最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交界处,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经历过多次灾害,在他们眼中自然既美丽神圣又变化无常。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思想、文化、习俗等,日本也是如此。神佛在日本人眼中就像自然一样神秘、神圣,人们对其也很尊敬。在日本人的眼中,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因此有“八百万神明”。寺庙观宇也遍布各地。不同的愿望对应不同的神明,比如祈求学业、考试合格方面找天神,祈求生意兴隆红火找稻荷神,而祈求家人自己平安健康则找弘法大师②。日本人虽有一半以上人是无神论者,但信奉神佛的却有50%;有的人虽然加入宗教,日语毕业论文,但不遵守其教规则;有的人虽在此教,但又对别教充满兴趣。反之的情况亦存在,可随性地变换信奉的宗教与思想。由此可看出,日本人本质上的矛盾性,宗教信仰上的多样性、杂乱性。
  相对其他国家,日本的文化更具有小众性和神秘性。这样独特的传统文化,也让日本在接受并创造新文化时,有着更深的内涵与渊源。
  2.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
  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多次与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事件。正是在一次次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日本形成了其独有的另类文化。
  公元645年,日本向中国派遣大批遣唐使学习中国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唐玄宗时期,在日本的唐招提寺被尊称为“瑰宝”的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在此文化交流之下,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在建筑方面,根据中国建筑风格,建造了平京城、法隆寺、唐招提亲寺等建筑;在文学文字上,日本的吉备真备与空海和尚仿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平、片假名,唐诗、书法深受喜爱;在生活习俗风尚方面,唐氏菜肴、茶文化、乐制、绘画等深受喜爱并被模仿;体育活动上,围棋、角抵、打马球等先后传入日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经改造成“和服”。日本从唐朝学习到先进的文化科技等,与本国文化相融合,作用至今。
  19世纪60年代,目睹了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战败的日本,由强烈排外转变成积极接受西方文明,并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明治维新。此次改革意义重大,不仅使日本走上了现代化,还使日本直接跻身强国行列。在社会文化思想上,日本采取了“剪发”、“易服”,派遣留学生至欧美学习,并仿效西方建立了完整的近代教学体系。日本在大力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造本国落后的思想文化与风俗习惯。1870年,政府下令禁止“男女混浴”,后几年又下令禁止儿童同浴。在《文明开化初篇》中存在这样的记述――“文明开化这句话,最近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了”③,可见明治维新对百姓的作用是多么的深刻。这一时期,西方社会风俗在政府的引导下,与本国原有的社会风俗激烈的碰撞并逐渐融合,此时的人们大多过着和式与西式的两重式生活。
  接下来,以1912年明治天皇的薨逝为分界点,日本进入了大正时代。此时,由于西方多数国家忙于征战,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在这一时代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物质生活提升的基础上,日本民众也开始追求个人生活的质量。“衣”、“食”、“住”为主的国民生活逐渐改变,创意的服装设计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洋装的流行虽然给和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却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和服的改良。在饮食上,日本国民的三餐、餐具、烹饪做法、调味料等,采用日西混搭已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餐馆种类样式服务等也更多样化。西式化住宅在政府城市田园建设、公共卫生设施中得到普及。到了20年代,传统住宅也逐渐改变,人们增加了走廊等体现着个体意识的建筑样式。
  1925年昭和时代到来。此时由于金融危机及其后二战的作用,日本国内国民生活及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纺织业等与服装相关的出口增加,服饰的面料花纹中也体现着战争的元素,此时的日本政府也不再过于强制人们的穿衣风格样式,服装更加个性随意休闲,色彩以浅色系为主,着重表达独特的个体与个性。
  战后服饰因时代的推进与西方进一步作用,变得更自由化、多样化、现代化。从衣服材质、颜色到款式,多彩多姿。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更密切,日本固有的传统文化与新的外来文化也不断地冲击、碰撞与融合着。而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日本也形成了“另类文化”。这些另类文化体现在日本社会的多方面中,例如语言文字、服装造型、新媒体产业、服务行业等。
  “颜文字”“若者言/~”等都是另类文化的产物。日本语既包含平假名、片假名,也有罗马字、汉字与外来语。没有这些原有的基础,这些另类文化产物或许就不会产生。年轻人是社会的主体,他们能够有效地汲取外界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若者言/~”的出现正是青年一代探究“//人/v/S”形成的产物。颜文字起源是美国,而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输更便利化、快速化,简短却能准确表达意思的颜文字传到了日本,日本网民将颜文字进一步活化,形成了独有的“日本颜文字”。而颜文字与日式动漫的かわいい风格十分吻合,受到广大日本民众的青睐。
  另类文化的另一种形式即上文提及的“卡哇伊文化”,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漫画、动漫等影视业,服饰、造型、设计等服饰业的衍生产业链。“かわいい”最早的来源可追溯至日本文学家--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凡是细小的都可爱”。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卡哇伊文化逐渐兴起。在时装设计方面,以日本设计师清水侑子于1974年为钱包创新而设计出的Hello Kitty最具代表。而在造型打扮上的有原宿风,Cosplay,黑妹等,这些服饰精致柔美,简洁明媚,与日本传统美学息息相关。   互联网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日语论文,使得日本的动漫影视产业与卡哇伊文化相结合,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娱乐服务行业,俨然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日本动漫中人物原型等,也通过Cosplay等形式展现出,用来吸引顾客、增加营业额、带动经济发展。现今,“かわいい”文化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这在日本人眼中或许是不足为奇的,但在他国人眼中,“かわいい”文化虽然很吸引眼球,但被用于各个方面则稍显怪异,反而有些轻佻让人反感。
  再回头来看,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包括明治维新时期与战后时期,都在极力汲取西方先进的文明技术,其实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实用性的。但或许是太急于实现现代化,太急于进步强大,才会出现走偏的部分,这也是另类文化形成的契机之一。
  四、思考与建议
  (一)日本另类文化的出现兴起都是有其原因的,但并不是存在即合理,其中也包含着不好的方面。例如另类文化在服装造型方面,用最典型的来说就是cosplay。cosplay的人物有男有女,既可以同性之间装扮又可以反串,但不管如何,女性受到的限制反而多于男性。一位女性穿着卡哇伊风格的服装总是会受到“欢迎”,在服务行业穿着女仆装,女服务员用温柔娇滴声音来服务顾客,尤其是男性顾客必定很高兴。男性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温柔贤惠的日本传统女性,大男子主义在此时也容易暴露出来。
  (二)日本人本身是存在矛盾思想的,他们固守陈规,但是思想又开放。这种纠结和矛盾的情感选择是日本人身上一大特点,而正因为这种特性才让日本人思维活跃。但是物极必反,极端化的行为和思想在时代发展中也悄然而生。
  (三)日本另类文化种种表现是当代日本青年内心的形象写照,在这种另类文化发展的进程里,有阴暗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人可能会因为过于偏激而无法接受,甚至认为另类文化只有负面消极作用,对其有强烈的排斥和杜绝。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另类文化,关于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给予批评和改正,关于积极的一面,我们更应该认同。
  (四)另类文化之下产生了许多新的产业,提供了许多新的论题,然而有的发展壮大,有的却销声匿迹,不可否认的是这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另类文化不能笼统地否定,它其中有许多值得发扬思考的内容。对当代青年人来说,更需要的不是去拒绝另类文化,而是明确地区分理解。
  五、结语
  本次探讨,我们小组在对日本当代青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日本另类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次,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并结合自身的略论,进一步探索了日本另类文化的形成原因。同时,通过本次探讨,我们也关于自身所就读的日语系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思考。
  在本次探讨中,因探讨条件所限,没能把另类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例如对日本另类文化的发源地(如原宿等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等。所以在原因方面的探索上仍是浅层次的,我们会在今后探讨中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探索。
  注释:
  ①百度文库
  ②参见杨伟.日本文化论.重庆出版社,2017:16.
  ③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1]金原晴.蛇信/c舌/h[M].台湾:尖端出版社,2017.
  [2]井上俊,伊藤公雄.日本的社会与文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3]申险峰.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4]周维宏,宋金文.日本社会解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7.
  [5]崔世广.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变革与文化建设探讨[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137、158.
  [6]汤祯兆.整形日本[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7]杨伟.日本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