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现受民族文化的作用,因此,介绍略论日本民族文化和受其作用而产生的典型语言表现对日语学习和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甘え」、「以心伝心」、「和を以って貴しと為す」这三个典型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表现为主,举出其代表性的几个语言表现来略论日语的表达特点以及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民族文化 语言表现 甘え 以心伝心 察し 以和为贵 一、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众所周知,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向的一种手段。而人的思想、情感又与其生活的环境、该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事实上,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索引,是受到周围的环境、文化背景的作用,以民族自身的发展为背景而产生的。正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一切的语言史都可以认为是文化史的一部分”(王力,《汉语史论文集》p289),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语言的表达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同属东洋文化圈,因此,很多人认为日语是中文的衍生物,往往在学习日语时单纯地将日语跟自己的母语进行对应替换记忆,然而,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而忽视了其潜藏在语言结构内部的民族思想和语言心理这两个作用因素。中日两国无论从其历史、语言等的发展背景还是从两国所处的文化环境来说其异同都是很大的。中国是大陆型畜牧农耕文化,而日本是岛国海洋型稻作文化。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民族思想、行为模式、语言表现、习惯都有所不同。只有深入了解了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才能加深对日语中暧昧含蓄的语言表现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理解。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日语的语言表现特点。 二、「甘え」的文化和「甘え」的日语 日本有一种叫做「甘え」的文化,其文化特征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从而产生了「甘え」的日语。「甘え」是日本人特有的语言。在中文或英文中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能够将其准确翻译。日本大百科中解释说:“它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表现出特别的爱和信任。”「甘え」心理的心理原型其实是母婴联系中婴儿的心理。婴幼儿随着其精神的发展,在出生后一年的后半段时间内渐渐感知到自己和母亲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并且感觉到和与自己独立开来的母亲是不能分离的,强烈希望与母亲寸步不离。也就是说,「甘え」心理是从心理上否定母子各自独立的事实,寻求母子一体感的心理。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孕育了日本人的「甘え」思想,日本人对大自然就好像婴儿对待母亲一样的情感。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森林茂盛,天然温泉遍布全国各地,但同时又多火山、地震、海啸。日本得到大自然眷顾的同时也时刻受到自然的威胁,于是在与自然共处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日本人依赖自然,尊重人与自然相调和的民族性,这样的民族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语言方面就形成了「甘え」的日语。比如:受到他人请求或邀请的时候,日本人常常使用「考えておきます」(考虑一下)来答复对方,大部分日本人都会把「考えておきます」理解为“拒绝”的意思,而中国人则认为“考虑一下”就说明对方真的会给予考虑,是倾向于肯定的意思。同「考えておきます」一样,作为拒绝对策,日本人常使用暧昧、模糊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这种拒绝表达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甘え」心理,即日本人希望对方能够察觉领会到自己话语背后隐藏的真正意思。总之,「甘え」的日语,就是基于互相依赖、信任,注重体察、以省略暧昧的表达为主的语言。 三、「以心传心」——重视非语言传达的日语 「甘え」的日语注重体察、领会,所以其特点还体现在「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中。日本是单一民族,集团主义意识非常强,自弥生式稻作文化时代起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当时农耕社会的人们几乎都是各自默默地劳作,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作物而不是人,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当简单。此外,日本文化深受佛教思想的作用。佛教的禅宗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之说,教外别传是说传播佛教时,排除言语、文字的教说,直接以心相传;不立文字是说禅宗的悟道不依言语或文字,日语毕业论文,而是基于以心传心的玄旨。这样的佛教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因此,抑制的表达、不诉诸于语言文字等思想是日本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对古代日本人来说最美的交流就是在沉默中凭借直觉来理解推测对方的想法,不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就用「察し」(体察、揣测)的方式,如“享受余韵”、“体会言外之意”、“富于内涵”等是日本人最理想的交流境界。 例如,你对一日本朋友提出请求或邀请时,他说:「それはちょっと。」(那个有点……),意即“有点不方便”,这句话表示他拒绝你的请求但又不好直言,委婉地谢绝了。再比如日本人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即使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也会用「それはそうですけど……/それはいいですけど……」“确实正如您所说,但是……”“您的想法很好,然而……”等表达方式,先肯定你的发言,并表现出比较理解的态度,最后再话说一半让对方领会到自己也有不同的意见。日语里一般避免使用过于直率、过于肯定的讲话方式,希望对方“体察”,以心传心,尽量不让谈话对方感到不愉快。 类似这样的表达有很多。再如,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どうも」这个词。这个「どうも」它不仅可以表示“感谢”“对不起”“请原谅”,而且在熟人见面时,彼此还可以使用「どうも」打招呼,分手时也常说:「じゃ、どうも。」其实作为寒暄语,它是把「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どうも失礼しました」、「どうもご苦労さま」、「どうも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等句子中的后面的话语,在具体的语言场合下省略掉了。由于日本是单一民族,具有同一的文化背景,彼此的生活习惯相同,思维方式都很相似,因此省略掉后面的内容,在意义上也不会发生误解。其实「どうも」这个词相当于中文的“怎么也”,作副词讲可以翻译成“实在、真的”。欧美人拿日本人开玩笑说:“其实没有必要学习日语,只要一个单词「どうも」就能够搞定了。”总之,日本人不喜欢太过清楚冗长的表达,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最为理想的。因此,只有领会了日语「以心传心」重视非语言传达的特点,才能灵活应用和理解日语的暧昧表现。 四、“以和为贵”的思想及否定疑问、暗示诱导性的语言表现 受独特的自然环境作用,日语毕业论文,日本民族产生了 「甘え」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和为贵”的集团意识。日本人很喜欢说一句话:「和を以って貴しと為す」(以和为贵)。实际上这句话出自于《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公元604年,由圣德太子制定的日本第一部宪法《宪法十七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它强调了人际联系中“和”的重要性,成为日本人在交际中的行为原则。这一意识的形成,与日本的历史背景也不无联系。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过去人们只能在岛上靠渔业、农业终其一生,要在这样孤立的岛国生存下去,集团作业和维持共同秩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跟邻里乡亲和睦相处才不会使自己陷人孤立无援。因此,日本人说话时,特别注意听话者的思想和立场,极力避免直率的交流方式,说话留有余地,尽量多用委婉暖味的口气。比如: A已经买好了电影票,想要邀请B去看电影,通常会说:「○○映画のチケット、一枚余っているんだけど……」(○○电影的票,有一张多的……)。为什么已经特意买好了票,也不直接发出邀请呢?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如果有谁特意为自己准备了电影票,即使不太方便去也会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为了避免给对方造成困扰,A就采取了这样暧昧的表达,给对方留出充分的选择余地。这时B如果想去的话,他就可以积极回答说:「ああ、そうですか。○○映画って、とても評判がいいんですね。見に行こうと思っているんですが……」(啊,是吗?○○电影评价非常好,我正想去看呢……),接下来两人就可以进一步展开到时间约定的话题上。如果B不想去的话,他也可以委婉地回答说:「そうですか。せっかくですけど、この頃忙しくてね……」(是吗?很难得啊,可是最近有些忙……),听到这,对方的态度就不难明白了。像这样暗示诱导性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日本人注重人际联系的“和”,考虑对方立场,语言表达含蓄委婉的特性。 日本人“以和为贵”的思想还表现在日语中以否定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命令、请求的语言表现中。说话人请求听话人为自己做某事的时候,可以使用含有「くださる」「いただく」等授受动词的祈使句型,但祈使句的表达过于生硬,没有给对方留有余地,而使用否定疑问句的形式,以商量的语气请求别人为自己做某事的话就会语气平和,避免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的尴尬。例如:「暑くないか」(不热吗?)、「暗くないか」(不黑吗?)这样的否定疑问句,表面看只是一般性的询问温度和光线,其实通过体察对方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以及当下的环境,日本人马上就能明白对方其实是希望自己“打 开窗”、“打开灯”。日语中此类句式的表达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表示授受联系的补助动词为代表的句式。如:「~てくれないか」「~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等等。无论是接受对方的恩惠还是提出自己的希望请求,日本人都是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给对方留出余地,也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深深的扎根于民族意识中,体现在日语的语言表现上。 五、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和传递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文化又是语言的前提,一种语言是由特定的文化而产生的。我们学习日语不能只着眼于语言本身, 而应更深层的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理解日语的很多语言表现,提高日语的应用能力,了解中日文化异同,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为从事日语教育的教师我觉得也应该在帮助学生掌握地道、流利的日语的同时, 让学生充分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中潜在的心理因素。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日语中委婉、暖味的语言表达方式, 真正灵活应用日语。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人の言語表現』[M].講談社現代新書,1975年. [2]金田一春彦.『日本語』[M].岩波新書,1992年. [3]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弘文堂,1971年. [4]芳贺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M].中央公論社,1979年. [5]森木哲郎.『日本語 表と裏』[M].新潮社,1985年. [6]刘丽.从民族思维特征的角度研讨日语的某些语言现象[J].中国日语教育探讨文集吉林教学出版社,1994.5. [7]祝大鸣.强调“以心传心”的暧昧语言文化——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续探[J].《外语学刊》,1999年,第1期.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