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村上春树是被诺贝将提名最多的作家,虽然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是我们能够看出这位伟大作家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随着文化的交融,他的著作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探讨村上的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小时候的家庭教学、社会环境双重作用下使得村上的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也是的他与日本本国文学有着明显的距离感,关于村上文学的探讨也缺少从日本文学这一角度上出发的解析。本文就是试图通过结合村上与日本文学,把村上文学放在日本文学范畴内来探讨村上文学,通过村上关于古典日本文学的理解、看法,来发现其中不变得特质,从而全面的略论村上文学,这关于读者理解村上文学、作家创作都有巨大的帮助。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村上春树;外国文学;回归 谈到中国文学就会谈起鲁讯、老舍和近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想起日本文学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日本著名文学大师村上春树。在 1979 年村上春树的文学著作第一次出现在日本文坛上之后就被认为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欧美文化的作用与文学与传统的日本文学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他本人也曾经很多次表示自己的文化鉴赏、体验、认知都和日本文学联系不大。这就使得当我们探讨他的著作时会忽略从日本文学这一个角度去解析、欣赏。 日本文坛对村上春树的文学著作探讨已经很深入了,特别是从欧美文学这个角度,目的就是为了知道世界文学的特征是怎样体现在村上的 著作中,但是却忽略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日本文化关于村上春树的作用,而且作用还不小。从村上的一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地道的抒情表示手法,同时村上也提到过自己文学的原点还是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体验。我们国家关于村上春树的探讨还是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欧美文学和村上春树的联系;解析村上的著作特点;挖掘村上著作的魅力。鲜有人能够准确阐述村上著作的中国特性,相反更多人却在探讨它与日本文学的共通点。有人说:村上的著作虽然受到欧美文学的作用,带着欧美风格的表现手法,但是究其根本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情感、意识深处带有佛教禅学的观念,只是被日本文学给掩盖起来,如果不真正的投身村上著作,去体会他的精神活动、解析精神体验我们是很难发现的。很可惜,关于村上著作的略论都很片面,要么只考虑它作为日本文学著作的普遍性,却忽略了其受欧美文学的作用在结合日本文学所产生的特殊性、要么就只是/λ/的著作进行浅层次的批评,这就使得村上的著作至今不能全面的解析。 所以,本文旨在通过改变略论的角度,重点略论村上著作和日本古典文学的关联,通过略论村上春树关于古典文学的理解来寻找其中文学特点。村上著作的文学主体一直都是在变化,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一变化背后最真实的不变特性,我们就能自然的全面略论村上文学,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进而可以推进世界文学的发展。村上曾经说过他从没有被日本的文学著作真正的打动过,甚至不喜欢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兼职就是排斥,现在我们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略论。 从村上的家庭教学来看。村上从小就很讨厌日本文学和日本的家庭教学,这跟他的从小家庭教学有关,村上的父亲是一名老师,并且是喜欢日本古典文学的语文老师,所以从小村上就被父亲灌输日本古典文学知识,还需要背诵日本古典文学著作,而且谈论古典文学已经是父子交流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村上春树从小也是非常喜欢阅读的,可以说在成长时期博览群书,基本上都是世界名著,以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为著,升入高中以后具有了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开始接触到原版的欧美小说,而且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最后基本没有看过日本文学。所以村上说他自己并不是依赖于日本小说才成长的。 从村上春树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来说。村上春树出生 1949 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投降,所以日本就成为了美国的文化肆无忌惮渗透的对象,村上春树的成长时期正好就是日本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得变化深深的作用到了村上春树,同时文化的渗透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文化,学习美国的语言。在美国的作用下日本在战争后确实飞速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不断被渗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一时期的作家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美国文学的影子。很多小说很鲜明的刻画出了日本人屈辱的内心和美国霸道的现象。但是这些作家还是要分两种,一种是已经长大然后经历美国文化渗透,这群人关于美国有仇恨感;另外一种就是在文化渗透下出生的日本作家如村上春树就是。他们关于美国没有仇恨感、对美国文化没有排斥,加上村上春树的家庭教学背景,使得村上春树从小就一直浸泡在了美国的文学世界里,深受美国文学的作用。出来看书村上还是很喜欢爵士音乐的,收集了很多唱片,写过很多对于音乐、外国文学的报道。因此村上这代作家和他父母一代的作家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可以这样说:村上的父亲们关于没有是有着很深的芥蒂,但是到了村上这一代人就基本很喜欢美国了。因为随着美国文化的全面渗透,村上春树这一代的日本人已经接受了美国文化,并且把美国文化看作自己的生活范围以内,在享受这种新新的、舒缓的美国文化的同时很自然的就接纳了,有的甚至被取代了。关于村上来说,从小受家庭教学的作用习得了日本的古典文化,另一方面沉迷于美国的爵士音乐、美国小说、虽然在政治上美国是日本的敌人,但是从这些方面来说,美国文学已经根深蒂固了。在村上成名之后又对美国文学进行深入探讨和批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 从以上的两个方面来看,我们知道村上春树确实深受美国文学的作用,而对日本的文学是直接忽略的,从来没有在某个方面把日本作家看作自己的学习榜样、奋斗目标,反而把美国大家看作良师益友。正是如此在使得村上春树和日本文学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所有的看起来是美国文学的表现背后都能感受到日本文学的气息。村上春树表示自己只是关于美国文化感兴趣,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意思,而他自己也只需要这样一个不同的而已。去除自己和日本文学的联系,在他看来日本文学就是自己的羁绊,所以村上春树才会疯狂迷恋外国文学著作,虽然是有着一点对家庭教学的抗议,但是更多的还是对美国文学的喜欢。 关于村上春树的著作,评论家们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直接批评村上春树的著作跟美国文学太过相像,另外一种以日本文坛大师丸谷才一为首的评论家,他们说村上春树的著作虽有着美国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却有日本古典的抒情在里面,这种手法独一无二,是这位作家独有。村上春树关于这些评论感到很惊讶,说第一种吧,这也是事实,但是第二种就是完全的没有想到,日语论文,要知道在此之前他是想通过英语来写的,这也使得村上意识到自己与古典的日本文学之间确实一直都冥冥中有着关系,不是自己想要切断就能断的,他也不得不去面对这个现实。 村上春树的文学著作的特点是依靠从小的良好家庭教学使得谙熟日本古典文学,同时加上博览外国文学才造就的这种特点,并不是处于那个时代下所有作家的共性。《且听风吟》是第 22 届群像新人奖的获奖著作,可以说这部文学著作的发表是村上春树关于日本文学看法的一个转变点,使得村上从心开始看待自己,看待自己作为一个日本人,看待自己从小接触古典日本文学这些关系在当下自身的体现。当他开始寻找的时候,他发现以前所谓的日本文学是一种束缚,其实这种束缚并不存在,只是没有去真正的理解过一次,这可能跟小时候的叛逆心理有关,他发现这很多都是因为父母从小把自己带入日本古典文学的世界,培养了兴趣,从而才会叛逆的时候会去读外国文学,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自己的最初文学体验都是源于古典日本文学。在他的寻找之旅途中,村上开始阅读日本文学,并且从新把小时候父亲 让自己读的日本文学重新看了一遍。他说:“当我想通之后我就开始重新的走一遍小时候的古典文学之路,每次看日本文学我都想把它读出来,但是一个人在房间里读是很尴尬的,这与我多年不碰日本文学有关,然后我就一边放爵士一边阅读,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对日本文学的态度慢慢的发生改变,慢慢的接受”。当他慢慢走进日本古典文学的时候,他也开始把自己领会到的日本文学特质加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每次想到日本文学著作我就会想到上田秋成,我自己小时候看过他的《雨月物语》,非常喜欢,所以我就试图让自己的文学著作结合“物语”这一元素”。在他获得新人奖后出版的《寻羊冒险记》可以看出来。在村上看来日本文学可以分为古典文学和在社会的成长中出现的当代文学两大部分。村上从小就谙熟日本古典文学,在寻找之旅中可谓是开始喜欢上了古典文学,但是关于当代日本文学可谓是觉得其毫无亮点,让自己提不起兴趣去阅读,态度不得不说是区别很明显的。这种关于日本古典文学的喜欢不得不说关于之后村上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作用,但是这跟他喜欢美国文学没有联系,没有作用。 自 1979 年以来,村上春树的小说一直被大家所接受、喜欢。在小说创作的这条路上村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自己的热爱,村上还阅读、翻译了很多的美国文学著作,获奖不断,可谓是在文坛上一路高歌,人气飙升。在 90 年的时候村上为了追求更好的创作环境,新的创作灵感不远千里背井离乡, 在国外开始新的定居生活,并且在美国普林斯顿学院以教授的身份开始了他全新的创作生涯。此前,村上春树关于日本文学一直保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接受古典文学和拒绝当代文学。所以这就使得村上春树从来没有系统的阅读日本小说,只是在小时候阅读古典文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部分古典文学,关于当代的日本文学的了解是很浅的。在普林斯顿学院任教期间村上春树被要求指导日本文学,但是他之前是从没有全面的了解日本文学,所以他觉得这也是一个自己重新的接受日本文学的一个机会,所以在普林斯顿学院学院任教期间村上春树开始全面的、系统的阅读日本文学,思维和日本文学全面的接触、碰撞,让他的文学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在村上开始外国定居的生活之前,在外国读者的心中,村上春树可以说是小有名气。甚至他的《再袭面包店》被收录在哈佛的文学类教科书当中。村上发现他的著作虽然都被看作是美国文学下的日本文学,但是几乎自己的著作吸引别人的地方还是在于他是一个日本人,应用了日本式的抒情表现手法,可见他的文学著作在外国被人接受不是在于他热爱美国文学。这使得村上春树关于自己的定位产生了疑问,他知道不论自己怎样的去割弃自己与日本文学的联系,都不能让自己完全的脱离日本文学,最起码他的著作是日语类的。村上春树在后来的采访中说:“虽然一开始自己教授日本文学是学校的要求,但是自己在后期的过程中还是具有主动性的去学习,大家说我的著作是日本文学,但是我却没有真正的阅读日本文学,这关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日语毕业论文,所以我就欣然接受了,而且我每次回国带来的东西都是我在日本买的各类小说,我发现自己的思维、体验有了很大的变化”。村上后来把自己与日本文学碰撞的收获写成了一本书――《为青年读者的短篇小/f导读》,在书中,村上的写作风格跟以前大不一样,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和日本文学长期脱轨,但是随着后期的的全面学习,他开始喜欢上了二战后期在日本文坛上享有声誉的作家,他们这被称为‘第三代新人’,全面解析这类作家的文学著作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在略论的期间,村上对日本文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日本人,用日语写作的著作早该回归日本文学。村上说:“在普林斯顿学院任教期间我才开始全面接触日本文学,慢慢的我发现自己以前为了割弃自己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而做的事大错特错,而且自己内心也慢慢转变了这种强硬的态度,开始关于回归日本文学有了很大的期待,‘同心圆’的想法是错误的,总之来说就是想回归自己的国家,回归自己本该去到的地方,就像一个浪子,现在想回头了”。村上决定的文学的回归不仅仅是文学,自己从小接触外国文化,关于日本不仅仅是缺乏文学的理解,在各个方面都一样。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探索村上的著作应该从日本文学的角度来看,只有把其中的体验和表现置于古典文学的传统观念中才能理解的透彻。不能把村上文学仅仅看作是受到日本文学的作用。文学是发展的,动态的,应该把村上的文学结合日本文学一起看待,共同进步、相互作用的。我们相信村上的文学之所以被人称赞,不仅仅是由于家庭社会联系所造成的独特的‘美国文学下的日本文学’,而是他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在村上的寻找之旅上,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这位作家不断的打破内心的枷锁,不断追寻自身的‘跟’,他在文学的创作之路上会有更大的突破,会最终成为一位像他儿时所崇拜的的那些大家。 参考文献: [1]蔡雨. 浅析高校日本文学课堂教育新模式――以远藤周作与村上春树文学著作为例[J]. 科技风,2017,(04):47-48. [2]段珩. 还原本来的村上春树――评《村上春树小说艺术探讨》[J]. 博览群书,2017,(12):53-55. [3]王向远. 日本文学史探讨中基本概念的界定与使用――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及《日本文学史》的成就与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2017,(04):90-98 [4]藤井省三,贺昌盛. 论村上春树的汉语翻译――日本文化本土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变革[J]. 扬子江评论,2017,(04):46-51. [5]邓英杰. 村上春树文学的暴力性――《奇鸟行状录》的暴力书写[J]. 文学界(理论版),2017,(03):161-162. [6]陈婷婷,徐/F. 日本文学中成长主题的演变――以《破戒》《斜阳》《挪威的森林》为个案[J]. 西南农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17-122. [7]赵佳舒. 开放式历史记忆的书写――论村上春树文学著作中“介入”的局限性[J]. 名作欣赏,2017,(36):98-100/105. [8]袁惠. 传承“和风” 守望日本――对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及其他著作的解读[J]. 内蒙古电学院刊,2017,(05):62-65. [9]藤井淑/. 二つの高度成/L期――『/Lと共に去りぬ』と村上春/湮难/[J]. 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04):1-4/10. [10]刘钟鸣,曾妍. 村上春树的个人理解与宽容――村上春树与他的《地下铁事件》、《约束的场所:地下铁事件2》[J]. 长春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92-94. [11]李莲姬. 战争对村上文学的作用――从精神略论的角度/论[J]. 黑龙江教学大学学报,2017,(04):89-93. [12]吴思佳. 分析村上春树著作中的隐喻――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J]. 重庆三峡大学学报,2017,(02):100-102. [13]吴思佳. 分析村上春树著作中的隐喻――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J]. 重庆三峡大学学报,2017,(02):100-102. [14]徐斌. 大江健三郎与村上春树创作比较――以《个人的体验》和《海边的卡夫卡》为例[J]. 江苏教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94-96/10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