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现代化比较略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日两国在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折中,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而中国则举步艰难,挫折重重。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国际背景下,为何两国的现代化命运会截然不同,本文试着从中日现代化进程中形成反差的因素进行探索,从而加深对我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日本
  一、经济因素之比较
  现代化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中日两国在封健农业时代,其社会经济结构就不一样。中国自秦汉以后,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地主制,而日本则类似于西欧的领主制,兼具西欧和亚细亚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征。所以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的官僚地主中不容易分化出同封建制度的利益相背离的社会力量,但在日本却较早地产生了这种社会力量;中国商人处于封建势力控制之下,而日本的富商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影响很大,能够迅速地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变化。
  中日两国早期都是采取了官营和半官半民的“官督商办”的准则,但日本较早的摆脱了这一准则,转变为民间资本为中心的政策,日本公司的经营机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长期的奉行官营这种政策,在官督商办公司中,民间投资者也常常受到压抑和排挤,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因素之比较
  在非西方后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在社会内部缺乏自发产生工业文明的主体时,国家的现代化只能“自上而下”地进行,因此国家精英人物的主导意识会作用着现代化运动的进程,起着推进或迟缓的影响。较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是梁启超,他在《李鸿章》一书中将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进行比较,认为李鸿章在政治见识上难望其项背,而且“日本之学如伊藤者,其辈百数;中国之才如李某者,其同辈中不得一人”。
  (一)从最高政治权力决策者来看。19世纪下半叶,中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虽然“具有统御和笼络群臣的绝大天才,但却没有推动中国走近代化的任何意识”。而日本“真正的领导中心实际上是环绕明治天皇掌权的一批原在京都的公卿和长州、萨摩两藩的武士,这个领导中心的中坚分子却具有领导日本迈向维新的强烈意愿,再加上得到明治天皇在关键问题上的坚定支持,其推动维新的方法,更为有力”。
  (二)从中央和地方官员来看。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其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得益于从旧体制中分化出来的“官员型”政治精英的推动,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共同推进现代化的发展。同时期的中国,李鸿章等发起了洋务运动,但并未涉及到封建制度层面。“曾、李不是新社会的提倡者,而是旧社会最后一批守护者”。中日两国现代化的推进力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距。
  三、文化因素之不同
  中日两国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不同。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作为意识形态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科举制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在封建社会中作用深远。
  在这种状况下面临外来的冲击,对西欧文化的吸收产生了相当大的抵抗。而日本自江户时代以后就已经认识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学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儒学有效范围也被逐年缩小,到幕府末期,已被基本限定在日常道德的范围之内,而且儒学所失去的地盘正好被洋学所填补了。
  四、从中日现代化不同命运中得到的启示
  日本现代化的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仍具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经济上的启示
  日本现代化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是值得我们借鉴并运用的。首先,我们要完善国内市场。其次,我们要推进国有公司的改革,建立起现代化的公司制度,学习日本公司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国公司培养强大的工业能力。最后,我国应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全面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二)政治上的启示
  日本在比较民主的体制下的自由民权运动促使了明治体制的到来,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意义重大,政治制度的改革在未来20年里将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为了中国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生活的长久幸福,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也应该有百年大计,我们既要尊重自己传统,也要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和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奠定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生活规则。
  (三)文化上的启示
  1、应重视国民教学,以科技知识立国。
  日本近代的现代化进程表明,重视教学是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就立法要求消除一切文盲,大力推行平民教学,日本教学的普及,为日本近代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目前我国的高校扩招培养了更多的高等人才,但也存在着教学收费偏高,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以及注重精英教学而忽略了平民基础教学的倾向。解决好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国民教学的发展关于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要科学对待外来文化,对传统和外来文化要取其所长,弃其糟粕。
  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积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吸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五、小结
  对中日两国现代化历程与其结果进行比较略论,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把握中日联系发展的大趋势,以期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朱嫣,人民币升值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7,(2).
  [2]、引用自梁启超:《李鸿章》,第二册,中华书局1932年出版.
  [3]、李恩涵,日语毕业论文,《清季同光自强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日语论文题目,《思与言》第五卷.
  [4]、孙立平,中国近现代史上现代化努力失败原因的动态略论[J],学习与探究,1990,(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