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学观和考试制度方面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中日两国都十分重视高考在选拔人才中的影响,都不断致力于高考制度的改革,以期探究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高考制度。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概述和比较,略论了两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差异,探究了日本学院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闪光之处,并对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思考意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高考制度 改革 当今世界,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学观和考试制度方面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借鉴性。2017年,中日两国均启动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3月中国教学部启动了新的高考改革计划,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型,二是学术型①。日本政府参照法国的高中会考和美国的SAT考试等做法,提出了“达成度考试”的新改革设想②。两国都处在探究高考改革的征途上,在高考制度上有何相似性和相异性?日本的做法对我国有何启迪?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概述和比较,探究两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差异与闪光之处。 一、中日高考制度 1.中国高考制度 我国学院入学考试,即“高考”,目前实行的是“3/X”方案,指基础课语文、数学、外语,再加上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X”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所报的志愿参加所确定科目的考试。在这一模式下,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可按照自身情况设置考试科目内容。试题由教学部考试中心编制,某些高校可单独命题,如北京、上海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考制度发展历程概括为五个阶段,分别为:统一高考的过渡时期(1949―1951)、统一高考的建立和发展时期(1952―1965)、统一高考的废除时期(1972―1976)、统一高考的恢复时期(1977―1984)和统一高考的改革时期(1985―至今)③。 现行的高考制度为我国的人才选拔和教学事业发展立下了不世功勋。但在多年实践过程中,它暴露出了不少弊病。考试科目内容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考试时间的固定造就了“一考定终身”的特殊考情和成千上万的复读大军,使无数考生白白浪费了一年甚至多年时间待考;单一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及根深蒂固的“重学术轻运用”的观念,客观上形成了“职业技能教学低人一等”的偏见,导致分数低的学生被动选择职业技能教学,严重阻碍了职业教学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我国于2017年3月启动了新的改革计划。 2.日本高考制度 日本学院入学考试名为“学院入学中心考试”,是当前日本所有国公立学院和大部分私立学院招生的参考依据,考生根据拟报考学校的要求选择应试科目。“中心考试”共设国语、数学、理科、地理历史、外语等5个学科,全部采用客观题形式,没有主观描述题,每科考试时间60分钟。国公立学院规定,报考的考生必须参加中心考试,并参加各学院指定科目的考试。由于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几乎所有国公立学院都要求考生参加5个学科5门科目的考试。选拔方式由文部省制作的“中心命题”与各高校的自主命题考试和考生的高中情况调查表三者相结合、推荐生招收规模逐年扩大、AO招生方式(AdmissionsOffice)成为新趋势是目前日本高考招生制度的三大亮点④。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先后经历了学院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学院预科考试(1868―1946)、入学适应性检验(1947―1955)、实质上的各学院自行招生(1955―1979)、共同一次考试(1979―1990)、学院入学考试中心考试(1990―至今)五个阶段⑤。 现行的“中心考试”自1990年实施以来,渐渐背离“测试学生基础学力”这一设立初衷,并暴露出以下问题:“中心考试”一年举办一次,无法全面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一考定终身”的嫌疑。由于报考学院的需要,考试辅导产业和学院将考生信息大量收集并加以略论,导致学院・学部・学科排名(序列化)的固定化等。这些弊病使得该制度在2017年走到了改革的路口。 二、相似性 1.与社会流动密切相关 中日两国共同隶属于儒家文化圈。千年来的浸润,日语毕业论文,儒家文化已经渗透了两国民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极大地作用着中日民族对教学的目的、地位、影响、内容及其方式措施的砍伐,也包括对学院入学考试制度的作用”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作用下,中国逐步形成了“唯高考论”,日本形成了学历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评价标准之下,个人的社会地位、责任、资源和权力的分配与学历及就读学院的知名度联系密切。接受教学是个人提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唯一途径。因此,高考被两国民众视为人生命运的转折点,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高考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大公共事件。这受到诸多非议――“人们都踏上了“高分―好高中―好学院―好工作”的“独木桥”。学习不是为了追求知识,升学不是为了发展能力,而成为只是为了象征学历和个人社会地位的文凭”。⑦ 2.竞争的负面作用相似 中日两国高考竞争对教学的消极作用有很多共同性。两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掐尖教学,轻视非考试科目的教授,学生课余课业负担不断增大、考试频繁的现象⑧。高考在中国被称为“黑色六月”、“苦夏”;在日本则叫做“考试地狱”。考生除了要忍受高强度学习造成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外,还要忍受过度竞争使两国教学方向偏离后的负面作用。学者探讨发现,中日两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道德水准因此受到严重作用。并且,考试的激烈程度不仅对高中存在作用,而且向初中、小学辐射。高考竞争不仅左右了两国的高中教学,还涉及了小学、初中和高等教学,基础教学形成了“只重分数”的趋势;高考竞争不仅作用了在校学生和教师的正常学习和教育,还对家长、社会公众,甚至对社会教学和文化出版事业都产生了相当的裹挟力。 3.位于金字塔顶的国立学院精英教学 中日两国政府在本国高等教学事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既表现为国家对高等教学事业的整体调整和控制能力,又表现为国立学院在全国高等教学系统中的领头人地位。日本高等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国立、公立和私立。这个体系的顶级部分是国立学院,往下是一般公立学院,底部是私立学院。“位于高等教学金字塔顶上的国立学院推行的是精英教学。为了让精英们安心学习,年收入600万日元以下家庭的学院生可以申请减免费用,同时还可以申请到丰厚的奖学金。而私立学院功能主要是大众教学”⑨。中国的高等教学体系与之类似,学院分为部属、省属和私立三级。顶级部分是部属高校,尤其是其中俗称“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国家重点学院,它们推行精英教学,省属高校和少数私立高校则负责大众教学。一般情况下,学校层级越高,学生可能接受的学费优惠和补助幅度就越大。私立高校每年的学费可达到优质部属高校学费的4-6倍。 三、相异性 1.考试科目内容不同 我国高考分为基础科和综合科,基础科为语数外三科,综合科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需根据报考学校和专业选考。日本高考没有有文理科之分,第一次考试测试基本科目,分为5类19科,考生选考5科,第二次考试测试各高校的专业性科目。我国考试重在对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带有选拔性;日本的考试目的是考察考生学科适应性的能力,带有服务性,考试内容不仅重视基础知识,还重视专业技能知识,如:考情报处理、商业簿记等;从考试的次数、时间和形式来说,我国除极个别地区外均是一年一考,考试形式只有笔试,比较单一。日本的高考次数为一年两次,考试形式除了笔试外,还有小论文写作、面试等,形式比较灵活。 2.考试竞争形式不同 中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中学和学生过重的负担和压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打乱正常的教育秩序。在日本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出现大量的补习学校和学生课余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对中学来说,日本存在高等学校招生中以分数把学生和学校分等级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各高等学校发挥特色,反而间接作用到中学的正常教育秩序,使日本教学出现明显的选拔性、学校结构化、考试产业化、应试教学制度的特征。 3.考试评价方式不同 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属高度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日本则是相对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我国高考录取保送和自主招生所占比例极低,评价考生优劣的依据是分数的高低,是一次性评价系统。高考招生考试从计划、命题、考试、阅卷、录取整个过程都在国家统一领导、管理下。日本是综合考生第一、二次考试成绩,日语论文,各高校依据考生的能力和学科适应性录取的。日本的全国共同学历第一次考试虽是报考国立、公立学院的考生必须参加的考试,但是资格认定的性质,但并不能完全决定考生能否上哪所学院,考生完全可以通过各学院举行的第二次考试弥补第一次考试的不足。这种相对统一的录取方式具有较强的弹性,弱化了统一考试的弊端。 4.考试招生方式不同 日本学院在招生中采用综合选拔、推荐入学、调整数选拔、调查数初选等多样化措施,我国招生方式略显单一。1988年,国家教委确定了52所具备招生保送生资格的高校。2017年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尝试,将高校考核和高考测试相结合,选拔时引入笔试面试等多种考核方式。2017年试点高校增至28所,指定中学推荐改为“个人推荐与中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考核形式虽然更加多样,但仍以文化课考试为主,面试占录取的比例十分有限。到2017年,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经扩大至76所。虽然改革力度有限,但是高校招生自主的范围和权限在逐步扩大。 四、借鉴和启示 1.考试科目组合更加灵活多样 高考考试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课堂上不同知识的教授比重。在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中,很多在高考考查范围之外但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目不受重视甚至被遗弃,其他难以通过考试考查的能力也不受重视。这导致大批学院生文化课优越而道德素质、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低下的局面。日本高考制度使学院专业成了考试内容之一,高中不仅要开设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还要开设与学院紧密衔接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学科适应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为进入优质的学院学习做好准备。这应该是我国未来高考科目设置的借鉴和方向。 2.考试实施方式更加多层次化 多次考试、多种考核方式、综合选拔是日本高考制度的亮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推荐入学和AO考试制度就是其中的两颗明珠。这两种方式都是采用“统考/单考”的形式,消除仅依据考生成绩的弊端。日本在高考的笔试基础上有效实施小论文测验、综合问题测试、面试、实际技能测试的有益经验,真正做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标准的综合化,改变了重笔试和书本知识的方式,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学力、适应性和能力。有探讨者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异同较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更应该建立多种评价模式。”⑩ 3.入学途径更加多元开放 日本的高考考试录取途径的显著特点是更加多元开放。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和统一分批录取的形式。尽管试行了保送生制度和自主招生制度,但分数在录取环节还是占了太大权重,且这两种录取方式占整体录取的比重非常大。日本学院入学途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赋予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成了很多高等教学探讨者的共同呼声。但就这一点,目前国内外还有很多争论。 注释: ①沙莎,邱晓波. 高考:两种模式将启[N] .陕西日报. 2017-04-14002. ②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学处公使衔参赞 白刚. 达成度考试:日本高考改革新方向[N]. 中国教学报,2017-03-25002. ③吴计生.中日高考制度改革之比较[J]. 世界教学信息,2017,11:79-81/96. ④宋颖.日本高考的改革方法[N].中国教学报,2017-02-08. ⑤吴计生.中日高考制度改革之比较[J]. 世界教学信息,2017,11:79-81/96. ⑥⑦马世晔. 中日学院考试制度的比较探讨[J]. 比较教学探讨,2017,03:48-52. ⑧陈娟,黄宇红,高益民. 从社会流动的观点看中日高考竞争的形成[J]. 比较教学探讨,1992,06:27-32. ⑨佚名.英国日本高考招生制度各不同:证书制和高考制[N]. 光明日报2017-02-28002. ⑩陈杜鹃,黄晨,黄新祥. 中日两国高考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 四川经济管理大学学报,2017,01:63-64. 参考文献: [1]吴计生. 中日高考制度改革之比较[J]. 世界教学信息,2017,11:79-81/96. [2]马世晔. 中日学院考试制度的比较探讨[J]. 比较教学探讨,2017,03:48-52. [3]陈娟,黄宇红,高益民. 从社会流动的观点看中日高考竞争的形成[J]. 比较教学探讨,1992,06:27-32. [4]陈杜鹃,黄晨,黄新祥. 中日两国高考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 四川经济管理大学学报,2017,01:63-64. [5]刘海峰.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学院教学评论,2017,02:2-13/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