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通过对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思想比较探讨,找出两者的优缺点,旨在更新和优化体育教学的观念,发展和完善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为我国学校体育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中国;日本;体育思想;学校体育;比较探讨
  
  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对学校体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教学的产物,它来源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并对学校体育实践具有指导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学校体育思想确立,但由于各国教学制度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迥异,在体育教育思想的制定上存在诸多差别。通过对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有利于两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不断完善与充实。
  
  一、中日两国体育教育思想演进轨迹
  
  1、中国学校体育思想:
  从1903 年清政府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推行新学校体育制度开始出现学校体育至今,,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教学发展规律表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要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我国在教学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体育思想,下面对我国所制定的一系列体育思想进行回顾。
  本论文系黑龙江省教学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1524046)
  2、日本学校体育思想
  二战后,日本先后进行了三次课程改革,即经验主义课程、学科主义课程、人本主义课程,在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日本颁布了7个体育教育大纲,在大纲中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体育思想,体育教育目标呈现出多样性和结构化的特征。
  
  经验主义时期:(1)身体的目标―――促进正常的身体发展,提高活动能力。(2)社会的目标―――通过身体活动,培养民主的生活态度。(3)生活的目标―――正确地安排余暇生活,进行各种身体活动。
  学科主义时期:(1)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培养强壮的身体,提高体力。(2)学习并掌握运动措施与技能,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3)通过运动与游戏,培养学生情绪安定、态度公正、严于律己、互相协作等自我责任与必要的社会生活能力。(4)运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健康与安全的能力和态度。
  人本主义时期:通过切合实际的运动实践,使学生爱好运动,同时,使之理解与自己周围生活有关健康、安全问题,以设法增强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并树立愉快而明朗的生活态度。理解科学合理的运动经验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在运动中增进健康、提高体力、培养快乐、明快的生活态度。
  日本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个性的充分发展,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富有贵任感,充满独立精神的个人.”在这一核心目标制约下,体育教育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目标,如“生活体育论”、“运动文化论”、“身体形成论”、“快乐体育论”、“生涯体育论”等。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以下内容:其一、追求生涯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生涯体育所必需的能力。其二,在体育教育中尊重学生的自发性、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其三,弘扬民族精神,重视传统运动。
  通过我国与日本的体育教育思想对比中可以看出,两国的体育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各国教学制度、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体育思想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异同。
  
  二、中日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
  
  1、中国:强调对社会所需要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重视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体现了体育和社会劳动相结合的特点。注重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同时特别注重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在思想教学方面,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和集体主义教学,重视个人对集体的服从及遵守纪律。
  2、日本:注重体育的娱乐价值,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重视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培养,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很少提及。重视保健内容,培养对健康和体力的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注重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教学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思想教学方面,目标较为具体,与体育的内容和实践关系较为紧密,比较重视个人在集体中的主动性及责任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体育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我国体育教学思想还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1、学校体育思想应该体现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相结合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可以看到其发展始终没有脱离社会的樊篱,日语毕业论文,学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国家的一种“工具”,而忽视学生个体的需求。现代学校体育是现代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确立,既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思想应该体现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
  2、学校体育思想应体现“科学――人文”体育观相整合
  综观我国“体育观”流派,尽管从内容上看各不相同,但各种体育观的本质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的对立。
  体育既是一种人文活动,又需要科学作指导。体育是人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因此,体育中片面的“科学”倾向或“人文”倾向都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体育,实践中也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走“科学”体育观和“人文”体育观整合的道路,这既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反映,也是体育的功能特征和我国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苏竞存,日语论文,《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1994
  [2]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学院出版社,2017
  [3]闫金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历程及趋势[J],体育学刊,2017 ,9
  [4]邓星华,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走向的探讨[J],武汉体育大学学报,1996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