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日本经过三次教育改革,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相当完备的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日本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及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方法及其成果进行了论述,得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日本教育 我国教育 启示
  目前,社会的变化正远远超过孩子对变化的适应速度,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着眼于人的本体性发展、注重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而我国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而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锁国的国家一跃跨入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对日本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战后日本又用不到20年的时间,再建复兴,其成功的秘密仍是教育。日本在三次教育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起到借鉴影响。
  一、日本近、现代及当代教育改革
  1.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
  明治政府成立以后,日本面临半殖民化的危机,所以明治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三大政策,把教育纳入三大政策之中,通过教育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成功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决心是很大的,明治天皇在即位时发出的“五条誓文”中有一条就是“求知识于世界”。明治政府一成立就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废藩置县”,把过去带有地方割据性质的藩撤销了,改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县。二是官制改革,使一批中下级士人进入政权核心,取代了原来封建领主的地位。三是派出一个高层次的、庞大的使团考察欧美。这个使团由政府首脑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团长,所以也叫岩仓使团。当时明治政府的一个首脑大臣就说:“内政、外交、前途大业,成败在此一举”,从这句话就可见其重视对本次考察的程度,而这一考察为日本后来的改革,特别是教育改革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明治维新开端于1868年,整个运动持续了二十多年,明治维新是在不断改革中得到发展和健全的。为了实现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目标,明治政府首先进行了三项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学制改革。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学院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改。第一次教育改革使明治政府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其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百分之四十五,比同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高[1-3]。
  2.日本现代教育改革――第二次教育改革。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在反省军国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进行了战后初期的全面教育改革。文部省在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这两部法阐明了新教育制度的宗旨是“必须尊重个人尊严,培养有个性的人”。同时,提出教育要民主化、大众化,要求每位学龄儿童均接受教育。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均受教育,日本政府提出免去一切学杂费。在明治时代打下的基础上,日本在1947年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战后日本将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各有各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将所有的高教学校一律改成四年制的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4-5]。
  3.日本当代教育改革――第三次教育改革。
  二战后,日本奉行的是拿来主义的科技战略,采取了消化、吸收、改进的技术特色,并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反之,美国则依靠雄厚的创新能力,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率先建立了知识经济的战略平台,从而提升了美国经济的战略层次[6]。这些差距促使日本政府选择了科技立国战略,开始了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对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又推出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政策;1980年推出了教师培训制度;1984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问题;1998年再次修订了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
  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面是:①建立终身教育体系;②采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教育;③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④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5]。
  跨入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把重点放在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改革上,而信息教育却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改革的特征主要如下:
  (1)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每个人的自身价值,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现代的日本教育重视改变单一僵直的教育措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异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展有效的基础教育活动,而学院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和服务。
  (2)重视内容的“社会化”和“国际化”。日本通过开展多样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社会和了解世界,培养社会责任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宽社会性,以及世界性的视野。
  (3)重视“选择”和多样性。日本政府通过地方教育行政权限“分权”的改革,鼓励地方创办具有特色的学校,为当地的人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和服务。同时高等教育则通过创新性的探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现代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教育改革,其中二战后进行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对我国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准则,认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种个性化教育能够很好地调动人内在的积极因素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同样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发展趋势,而日本的个性化教育既立足于本国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又着眼于世界形势的发展,这关于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日本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进行了个性化的教育改革。二战之后,随着国内实行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作为教育的民主化趋势的内在要求,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国内民主改革的实际情况和教育中存在的闭塞性、死板性、划一性等问题,突出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教育的准则,即发展个人能力,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而且主张将这样一个准则贯彻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强调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应该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保护好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发展。个性化的教育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我国无论从制度等宏观层面,还是在课程等微观层面,都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抑制学生创造性发挥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面对这样的近况,我国的教育改革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改革,是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的。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又是改革的重心,而个性化教育的改革从价值观来看是确立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承认了学习者自我的选择价值,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更谈不上创造,所以我国的教育改革要对个性化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而这种教育改革的进行必须从转变教育价值观做起。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借鉴日本的教育改革经验,将改革系统化。我们看到日本的个性化教育涉及小学至学院的各个教育阶段,是从教育的宏观角度对个性化观念及方法的系统渗入。要判断某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方法能否成功实施,要看其与其他阶段的教育衔接得怎样,我国在教育改革时就要注意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当前,世界很多国家在进行小班化的教学时就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观念。改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前进方向。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教育改革需要政府高度重视。日本政府上至首相,日语论文题目,下至地方各级教育委员会都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并把教育改革提升到促进经济振兴、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日语论文,因而改革的力度和成效都很大。中国应该学习日本这种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实现真正的改革,而不应该只是上级以文件的形式改革,下级为应付进行的检查式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GDP总值也在不断增长,我国的教育规模也在不断增长的同时,每年在教育上的财政投入也在不断加大。2017年财政教育投入占了我国总GDP的3.66%,而我国从1993年提出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目标以来,直到十几年以后的2017年才首次达到这一目标。和其他国家对比就不难发现我国的教育投入是很少的。据报道,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而日本1998年在教育上的财政投入已经达到总GDP的6%。这些都说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保证了教育资金的投入,才能够进一步落实促进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方法。我国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是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单位、个人和社会团体为辅的从传统体制演化而来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现行的教育投入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教育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进行体制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公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由于:当前我国实行的教育政策、体质不完善,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资金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很大[8]。
  通过日本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经验看,在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起到主导的影响,把201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有关教育公平的新举措落到实处,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帮助弱势群体完成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同时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所以这三方面必须合理创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开发和自由发展。
  总之,跨入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紧迫感越来越强,教育的改革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与焦点。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以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重新制定改革方略;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是决定改革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改革,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M].北京:中国人民学院出版社,2017:249-260.
  [2]姚景芳.教育改革――日本迅速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奠基石.辽宁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5-77.
  [3]赵玉平.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J].贵州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
  [4]徐永祥,初礼清.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近况及特征略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7,8:34-35.
  [5]文亚光.日本历次教育改革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7,3:68-69.
  [6]李仕明,吴坚强,唐小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人才―美日经济的发展启示。探讨与发展管理,2017,2:32-35.
  [7]戴林罗,建芝湖.面向新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浅析.日本探讨.2017,1:34-35.
  [8]孙伯良.教育公平视角下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财政政策探讨[C].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7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