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日本小学教育采用班级负责制,即由一名教师完全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和生活指导工作。本文阐述了日本小学班级负责制的由来及内涵,略论了日本小学班级负责制的特点、优势、不足以及改革的趋势,为我国小学教育,特别是提升班主任教师素质提供启示与借鉴。 中国论文网 [关 键 词] 日本教育;班级负责制;小学班主任;教师资格证 [作者简介] 项纯,中央教育科学探讨所课程教学探讨中心,助理探讨员,教育学硕士 在日本,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按照教师职责的不同可以分为班级负责制和学科负责制两种。班级负责制是指由一名教师完全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和生活指导工作,也称“包班制”。学科负责制是指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学科的教学,包括该学科的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日本的小学基本上采用班级负责制,中学开始采用学科负责制。在小学的班级负责制中,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师被称为“班级担任”或“担任教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班主任,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班级所有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组织学科教学以外的道德教育、班级活动、生活指导等所有工作。 一、班级负责制的内容与特点 (一)班级负责制的形成及重要意义 日本在1872年制定了规范日本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学制》,其中首次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学习年限、学习阶段和升级制度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相同年龄为基准构成同一学年和班级的制度,在小学采用一名教师负责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班级负责制,并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教育十分重视班级这一组织形式,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单位,不仅是学科学习的学习集体,还是培养学生通过学校生活形成社会性的生活集体,因此班级是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生存的最重要平台和基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在集体生活中相互的作用影响将会形成作用一生的人格特征。 班级授课制、班级负责制的形成,为日本教育的进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发挥了基础性的影响。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班级需要有一定的集体秩序和亲切而舒适的良好氛围,两者缺一不可。班级的这些性质并不能通过学科教学自然形成,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聚集而自然形成,这需要以班主任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心经营才能形成。在采取班级负责制的日本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日本的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学科外课程两部分,学科课程是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等独立学科的课程,学科外课程包括特别活动、道德时间、综合学习时间(近似于综合实践课)、英语时间。特别活动包括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兴趣组活动、学校节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春游、毕业典礼等等。日本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就是组织实施上述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其工作有以下特点: 1.有计划地开展班级建设 如此庞大、烦杂的工作内容,没有系统的规划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日本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学年之初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制定一年的班级经营计划。“班级经营”是班主任工作内容的统括,狭义的班级经营是指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计划与实施,广义的班级经营也可称为“班级建设”,包括学科教学与学科以外指导的全部教育活动,即通过班级的学科教学和学科外活动实现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目标。 设立班级目标是制定班级建设计划的关键。在制定班级经营计划时,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状况,把握集体的特征与问题,在此基础上设定一年的班级经营计划。各个学科、道德、特别活动以及综合学习等在本年度要实现什么目标?怎样达成?班主任教师将在学校教育目标、学年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计划,详细地规划班级内部更加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标(各学期、各月、各周)。教师将根据各自的班级目标,有计划地掌握并指导每个学生的成长以及班级全体发展的状况。除此之外,教师通常还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明的口号式的班级目标,如“不忘记微笑,任何事都坚持到底!”、“对错误绝不沉默!”、“团结一致,创造奇迹!”等,并将其贴在墙壁上激励学生不懈努力。 2.创造民主氛围,注重班级文化和特色建设 日本学校的同一学年的学生每2年或1年会打乱原有的分班,重组班级。因此一般在每次班级组建之初会有一个隆重的“班级开幕式”,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共同畅谈关于新班级未来一年的设想,并创作有班级特色的班旗、班歌、班训等内容。这一活动不仅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所了解,同时也是形成班级民主建设与管理氛围的重要开端。因此,当我们走进日本的教室时,会从班训、口号、墙报等教室布置和学生面貌很明显地感受到该班的独特风格。 3.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治、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组织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的班级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的特别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班会活动和班级指导活动两部分,班会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参与,班级指导活动是以班主任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小学的班级活动是以丰富班级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为目标的活动。首先通过班级活动来解决学校和班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决定班级内的各种活动的分组形式、活动形式等。其次,班主任通过班级活动使学生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生活态度和基本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人际联系。班级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有小组活动和值日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自治能力、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值日活动主要培养学生自觉、自发地生活与学习的能力。班级活动与班级建设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班主任有计划地开展的班级活动与学科学习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班级负责制的优势、问题与改革趋势 (一)班级负责制的优势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大多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学科,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所长,班级负责制中的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状况,通过各种班级活动了解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同时,还可通过与家长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等情况。因此,班级负责制使教师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2.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超越学科的壁垒,整合学科知识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指导。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封闭的学科学习,综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和习惯等。如在科学课“认识四季”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画画,绘制自己心中的四季,这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学习,他们将在科学与美术两方面得到发展。而如果在学科负责制中,科学学科的教师是很难花费大量时间采用绘画的形式展开教学的。 3.更容易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作用。小学班主任的根本任务是对儿童进行作为一个人的教育。学科负责制下的教师教学往往容易局限于培养学生该学科的知识技能。如在科学学科中,一种情况是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动物和植物,去发现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另一种是用科学家的视角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认识大自然。在小学教育中更多采用前者,这有利于让儿童感受过程、形成相关的态度与情感,这关于儿童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科负责制下的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后者,追求学科系统化知识的掌握。小学班级负责制为教师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这更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班级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1.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由一名教师负责所有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负担可想而知,由于班主任教师几乎时刻与学生在一起,所以很难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完成探讨教材、备课等任务,于是只能在正常工作以外的时间完成,这也是造成日本小学教师普遍超时工作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当班级中出现学生的个别问题、集体问题或教师与学生联系恶化等问题时,由于班级以外的教师难以发现也不易干涉,责任感强的班主任教师还会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 2.学科教学的学科专业性低。小学班主任教师的特点是“样样通”,很难保证“样样精”,因此在针对某一个学科的教学中,该学科的专业化水平通常不及学科教师,而且,教师也可能有不擅长的学科,比如有的教师不擅长音乐,有的不擅长体育,这种情况就不利于该学科的教学,从而会作用学生的学习。 3.“班级崩溃”的危险系数高。“班级崩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走动,不听从甚至反抗教师的指示等行为导致教学以及其他活动无法进行,进而导致班级秩序瘫痪的状况。这种状况在20世纪末的日本一度成为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如,少子化社会导致儿童缺乏与兄弟姐妹交往的经验,交流与沟通能力差,物质生活的丰富等造成儿童缺少上进心,消费文化导致儿童对学校教育以及教师的态度错误等等。在这种错综的社会背景下,仅由一名班主任教师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集体,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一旦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友好联系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班级崩溃”。 (三)近年来小学班级负责制的发展变化与趋势 鉴于以上的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改进小学班级负责制,作用较大的有以下几方面方法。 1.采用“专科”教学制度。小学教育总体上还是采用班级负责制,个别学科由专门的学科教师负责。在中等规模以上的学校这种情况较多,专科通常是音乐、手工制作、家庭学科。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一贯制教育的推进,初中教师在小学负责某学科的教学情况也屡见不鲜。 2.引入“TT”教学模式。“TT”是“Team Teaching”的缩写,指教师协作教学。它的形式较多。例如擅长音乐的一班教师负责一、二班的音乐课,擅长体育的二班教师负责这两个班的体育,如此形成“交换教学”的团队。又如两名教师在同一个课堂展开教学,一名教师主讲,另一名则在书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如此形成协作教学。1993年,文部科学省为引入TT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师编制,其后TT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3.小学的高年级逐渐导入学科负责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在小学的高学年适当采用学科负责制,由各个学科教师负责学科的教学。这种尝试为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也发挥了重要影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班级负责制向学科负责制的过渡,弹性化地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教育。 三、日本班级负责制对我国的启示 班级负责制与学科负责制各有所长,日本小学教育的班级负责制也逐渐融合着有学科负责制特点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使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衔接更顺畅。日本与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相同(6-3制),学科设置也十分相似,但是教育组织形式却截然不同。日本的班级负责制及其改革趋势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师资培养、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强化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取向 我国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倾向于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主线设置的课程只可能培养出知识面窄、职业知识技能缺乏、教育教学措施单一、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的教师。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一直强调学院要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与指导学生的能力,日本相应的有益于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教职科目、教育实习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教师是对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因此,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强化师资培养的实践性取向。 (二)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师范教育课程的比例 作为一名教师,高尚的师德是首要条件,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观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前提。这些都需要师范院校的特定课程来培养。然而,在师范院校中,关于学科专业性的追求导致教育科学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比重小,能够体现师范性质的教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却不足课程总数的10%,这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差很远。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师范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较为淡薄、职业技能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必要增加师范教育课程的比例,强化教师职业观、职业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类课程。 (三)健全相关法学法规,构建教师资格管理体制 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学科的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日本严格、详细的资格证分类制度正符合了这样的要求。持有小学资格证的教师必然学习了如何作为班主任来指导各学科教学、组织各项活动,必然具备相应的能力。而在我国,班主任往往是由那些学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至于他是否能够做好一名班主任,是否具备组织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是否具备指导学生个体与集体生活的能力,更多的则是取决于其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而不是在专业化的学习或培训中习得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缓慢、教师资格管理体制不健全所导致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妨借鉴日本健全的法学法规和严格的教师资格证管理制度。 责任编辑/冬晴 ,日语论文题目,日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