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田野,日语论文,辽宁学院历史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在校探讨生
中国论文网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建立了以溥仪为首的伪满傀儡政权,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长达14年的统治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起一整套的殖民地奴化教育体系,大肆摧残和破坏我国东北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实行教育领域内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是伴随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而进行的。奴化教育不仅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为狡猾毒辣,危害也更严重。
  关键词:日本;伪满洲国;奴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10-0000-01
  一、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的历史背景
  奴化教育是外来民族在其他国家(地区)沦陷区对其原住民实施的精神控制法,目的在于消除沦陷区原住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将沦陷区原住民按照适合于侵略者需求的方式生活而进行的对原住民的洗脑过程使其侵略能够“合法”,并让后代不能认识到真相。 日本对中国垂涎已久, 1905年9月,日本在辽阳设立“关东总督府”,将南满置于日本的军政管理之下。1912年7月8日,在日本倡议下,日俄达成密约,完成了对整个满蒙地区势力范围的划分。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裂出来的侵略方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直至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掠夺中国财富,于是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伪满洲国”就是日本侵略者利用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并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长久占领中国东北的目的,对东北人们实行奴化教育。
  二、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认为只用武力是不能征服东北的,只有通过奴化教育才能泯灭东北人民的爱国意志。具体方法有:推行日语教育;推行“勤劳奉仕”教育;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思想渗透“化民成俗”;严加管理新闻与广播部门。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特点是从思想上强制灌输,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培养人们的奴性,渐渐使青少年从习以为常到终生奉行。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形式分别为:宗教式礼仪制度;军国主义阶级服从;军事化的生活管理;法西斯的军事训练;提倡武士道精神。 1937年伪满政府公布的《学制要纲》包括:教育方针、学校教育要纲、学制起草上之要点、学校教育之分类与其目标及学校之种类、学校要纲、学校体系。“新学制”将整个学校系统分为三段四级,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和师道教育、实业教育两个部门。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名称都冠以“国民”二字,目的是使他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初等教育修业年限仍为六年,采用“四二”制,还添加了一至三年单级制的国民学舍和国民义塾。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由六年制改为四年制。高等教育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分为学院及特殊教育设施两种。此外还有职业学校及师范学校。新学制的特点主要是:教育水平降低,强调“实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化,学院教育程度低,强化精神教育,强制开设日本语课。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教育尤为重视,企图通过强行的奴化教育来消除他们的民族思想,造就出日本帝国主义理想的奴性国民。日本侵略者还通过对中国学生身体上的处罚来折磨和侮辱他们稚嫩的心灵。伪满学校教育纲要中规定的把日语列为日本殖民地学校的必修课,也是日本早在1910年就在朝鲜实行了所谓同化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还规定了日语的“检定制度”。伪满政府在学校设立秘密稽查班,对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审查。 电影本来是文化范畴的事,但是在“伪满洲国”,日本却将电影作为政治传播的工具。在关东军的授意下,伪满政府首先成立“电影国策探讨会”,探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政策。到1933年末,电影国策思想已基本酝酿成熟。伪满“国策电影”的根本精神,就是向民众宣传殖民主义思想和殖民主义文化。 1937年8月,由日本人任社长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正式成立。满映全面垄断了伪满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权,大量拍摄适应殖民统治需要的“国策片”。满映从成立到垮台的八年时间里,所拍摄的新闻片和故事片都是带有明显宣传色彩的“国策片”。国策电影以奴化教育为目的,对中国人民是一种心灵的摧残。 为了奴化和愚弄中国学生,伪满历史教科书中充斥了颠倒黑白、美化殖民统治的描写。伪满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的目的就是掩饰侵略、美化侵略;奴化中国人、培植代理人。 1、对于东北的历史归属问题 伪满历史教科书共分三篇,分别为满洲史、东洋史和西洋史。只讲“满洲国”史、日本史,不讲中国史,公然把我国东北四省(即日本占领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在编纂体例上,教科书将东北地方的民族名称罗列成“历史”,提出东北从来和长城内就不是一个国家。日本殖民者从历史上、地域上、文化上编造理由,宣扬“满蒙独立、日满协和”。 2、对于甲午战争 对于甲午战争的背景,伪满历史教科书不惜用大量笔墨描述战前两国之间以及和朝鲜的联系,无非就是要证明两国的开战完全是中国违背承诺,干涉朝鲜内政的结果,最终中国战败完全是清政府的咎由自取。
  三、奴化教育的危害及作用
  日伪在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在后期对敢于表示不满的爱国师生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残害。同时,日伪以各种所谓的罪名对教育界人士进行残害,使得大批教师被杀或被迫改行,即使因生计所迫不得不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也遭到日伪的多方监视和压制,中国的师资力量受到严重地削弱。 奴化教育的结果导致奴隶意识的形成,并严重作用人们的思想。在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高压政策的威逼下,广大东北人民不敢也不能有异种思想。日本侵略东北以后对东北的教育实施物质上的破坏和洗劫,精神上的虐杀和摧残,并以此为前提建立为其掠夺、灭亡中国服务的教育制度。 四、日伪奴化教育最终瓦解 日伪实施的奴化教育,它使一部分人在殖民统治的高压下,丧失了应有的反抗情绪,成为卖国贼。但真正被欺骗的只是少数人,它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教育界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苦难岁月里,进行着为民族而战的斗争。广大爱国师生要求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书信等自由。教育界的反满抗日斗争在吉林、齐齐哈尔、安东教育界尤为激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地区师生的爱国主义行动给予坚决的支持与领导,一些“伪满洲国”开办的学校,被迫来任教与入学的师生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表面上进行伪教育,实际上进行抗日教育。日伪在东北长达 14 年之久的奴化教育,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洪流的冲击下,于 1945 年彻底破产。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民族尊严是不可毁灭的。东北人民长期不懈的反帝斗争,日语论文,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完整,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王野平:《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3]齐红深:《东北沦陷时期教育探讨》,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吴廷璎:《日本近代化探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5]武强:《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第二辑,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