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一流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近况初探[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近年来,学院领导力教育在高等教育实践和学术探讨中逐步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本文探讨了日本四所世界一流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这四所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共性,并通过详解京都学院的GL工学教育项目,详细呈现了日本世界一流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效果和不足。最后,笔者总结了日本世界一流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本;世界一流学院;学生领导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7)06-0081-06
  20世纪80年代前后,学院生领导力教育(Couegestudents Leadership Education)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诸多世界名校都逐渐意识到学生领导力的可塑性及领导力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同时,这一话题也引起越来越多探讨者的关注,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界一个方兴未艾的探讨领域。由于美国发展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较早,在全美诸多高校中领导力教育已较为普及且较为成熟,当前我国学者针对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探讨已具备相当的数量与深度。而关于近邻日本近年来在高校领导力教育领域的努力与探究,我们却缺乏必要的关注,相关探讨可谓寥寥无几。日本与中国同为汉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国家,两国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和教育理念,因此,日本学院生领导力教育的经验和不足对我国来说更具现实的借鉴意义。
  日本学界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这一概念的认识从形成到发展运用都紧紧跟随西方学界的主流观点,经历了“资质论”、“行为论”、“情景论”再到“变革领导力理论”的演变。“资质论”认为,领导力是指领导者的性格与能力等方面的资质。持“行为论”观点的学者认为,领导力产生于领导者的言行与追随者的认识之间,是能够作用他人并使之做出符合领导者意愿的行为。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了著名的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着不同的效果。该理论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被日本学界所接受。如今,日本的领导力探讨者们普遍认为,领导力是“对促成社会或者组织达成新的目标或者变革施加作用的能力”。领导力培养的探讨与实践基本都集中在公司管理领域。以学生为对象的领导力培养,在80年代时曾经作为日本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而受到关注。但是,真正在学院中开展的针对学院生的领导力教育基本上都兴起于21世纪之后。日本开展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高校为数不少,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普通高校开展的领导力教育项目多把“培养领导力”定为目标之一,开展短期研修项目,如前往公司进行短期的实习、参观等,长期地、系统地培养领导力的项目较少。在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日本的世界一流学院,它们具备较强的学术实力和优秀的生源,国际化程度也较高,对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较为重视。
  本文初步考察了日本从2017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登上Qs世界高校排行榜前100名的四所名校——东京学院、京都学院、大阪学院、东京工业学院,通过探讨各个学校最具代表性的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归纳总结出一些共性。同时,以京都学院的GL工学教育项目为进一步的考察对象,从项目背景与目标、项目构成与内容、项目评价与后续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并略论这一案例。
  一、日本世界名校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概述
  根据国际高等教育信息机构QuacquarelliSymonds最近五年(2017-2017年)发布的QS世界高校排行榜(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日本连续五年跻身世界前100的高校是东京学院、京都学院、大阪学院和东京工业学院。这四所学院同时也是日本高校中开展学生领导力教育十分积极的学校。
  其中,具有较大作用力、设计较为成熟的代表性项目有:东京学院的GLS(Global Leadership Studies)项目和GHLP(Global Health Leadership Program)项目、京都学院的GL(Global Leadership)工学教育项目、大阪学院的全球领导力项目(Global LeadershipProgram)、东京工业学院的物理学国际领导力项目(International physics leadership program)o这五个项目的基本信息详见表l。
  通过每一个项目在其官方主页上公开的信息,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1)领导力培养与专业结合紧密,致力于培养某个专门领域的领导人才。
  与专业紧密结合是日本学院生领导力教育的突出特点。与美国将领导力教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不同,日本更加强调结合专业的领导力培养。从表1可以发现,无论从项目的负责机构还是项目的主要对象来看,上述五个项目都具备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分别针对法律、医药卫生、工学、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具备专业特点的培养方案。比如东京工业学院的物理学国际领导力项目,在其培养目标中明确表示该项目致力于培养物理学领域具备国际领导力的人才。首先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学者、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够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影响的“国际领导力”,将培养对象限定在了“基础物理学、物性物理学专业的探讨生,或者物理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其他三所高校也对培养对象的专业有着明确的要求,尤其是理工科领域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都纷纷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
  (2)强调“国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全球领导力。
  单从项目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些领导力项目关于国际性都高度重视。所有项目的培养目标中都提到了“国际性人才”,都表示在世界性问题日益明显的大环境下,日本应该主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做出贡献,日本的学院应该努力培养出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领导者角色的人才。理工科领域的领导力培养项目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将来在国际科研领域中扮演领导者角色的能力,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专业性难题。   从项目的具体内容中可以看到,所有项目都十分强调学生的国际视野,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责任感。东京学院、京都学院、东京工业学院在项目课程的设计上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用英语进行展示、讨论的表达能力,还通过海外交流、实习、国际合作探讨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国际环境中应用英语,为培养全球领导力奠定语言能力基础。
  (3)项目运营方面注重与政府、社会的密切合作。
  笔者在查找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运营体制等操作层面的信息时注意到,这些项目基本上都不能算是自立门户,在成立阶段都与各种政府项目、公司或者个人有所关联,在具体运行阶段更是保持了与政府、公司、社会人士之间密切的合作联系。
  比如,东京学院的GHLP项目、京都学院的GL工学教育项目、东京工业学院的物理学国际领导力项目,都属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某项特殊计划,得到了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东京学院法律院的GLS项目则由日本读卖新闻社赞助全部的讲座与课程;大阪学院的全球领导力项目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出资捐赠。
  这些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会邀请与其领域相关的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公司家等举办公开讲座,甚至将这些来自政府、公司、社会的人士聘为客座教授,开设专门的课程。这种合作不仅限于日本国内,还有外籍专家、官员、公司家、社会活动家等各界人士的参与。
  二、京都学院GL工学教育项目介绍
  在前文介绍的五个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中,京都学院的GL工学教育项目启动较早,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具备较强的可探讨性。此外,该项目在结束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现作为京都学院工学部、探讨生院工学探讨科通识教育科目群的一部分而长期存在。
  1、项目背景与目标
  京都学院认为,“作为资源小国的日本,培养出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知识领导力的理工科人才,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是当今日本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这些具备“知识领导力”的理工科人才应当作为探讨者或者国际公务员活跃在世界科学技术的舞台上,引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各种各样的世界性难题出谋划策。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在国际社会中,尤其是在国际机构、外交场合中,能够发挥其对高端科学技术的深刻洞察力的日本人十分缺乏,培养具备全球领导力的理工科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京都学院拥有相当规模的优秀理工科学生,也有着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众多优秀的探讨人员,且已形成了一套颇具成效的工科专业教育体制。面对新情况下的新任务,京都学院决定开始探究新的工学教育体系。新工学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解决国际难题的,具备“坚实的工学专业基础”、“包括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内的广阔视野”以及“实践能力”的理工科国际领导者。
  基于这样的想法,京都学院接受了日本文部科学省“理工类学生支持计划”的委托。该校工学部于2'007年开始推进历时四年的GL工学教育项目,同时,与探讨生院的其他教改项目相结合,计划构建出一个贯通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理工科学生国际领袖培养教育体系”。作为该体系的一部分。GL工学教育项目的具体目标是,通过课程、讲座、实践、集训来培养学生在工学领域中需要具备的领导力,即“高水平创造力、发掘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实践能力”。
  2、项目构成与内容
  GL工学教育项目设计了一套从大一新生入学到博士生阶段的大跨度培养体系,由入学指导、本科生GL科目群、探讨生院通识教育科目群和其他配合性活动构成。图1为笔者整理出来的GL工学教育项目内容概况,可以把全部的内容分为引导介绍类、教学培养类、配合补充类这三种类型。
  (1)引导介绍类
  首先,京都学院工学部会在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上安排工学领域专家的演讲,并且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学国际领导力的“京都学院新工学教育体系”进行具体项目的入门性介绍。GL工学教育项目实施期间,在每年的新生欢迎仪式上,京都学院工学部都会邀请工科领域著名的学者、公司家等发表主题演讲,让大一新生理解工学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现实,树立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理想。GL工学教育项目入门介绍则是该项目的宣传性工作,以期扩大该项目在学生中的知名度,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教学培养类
  学生领导力培养的主要形式是课程与各种活动。在本科阶段的四年中,工学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选修GL科目群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工学领导力。
  ●“全球领导力(序论)”,简称“GL序论”
  “GL序论”是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后的3天时间里以“接力式讲座”形式进行的集中课程。选修人数无限制,面向工学部全体大一学生。3天里集中开设7场来自各行各业领袖级人物的讲座,让学生们思考工学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学习技术的运用措施,感受领袖的魅力及其世界观,希望学生能够养成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结课报告,日语论文,以促进学生积极消化讲座内容,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全球领导力(英语研究课)”,简称“GL英语研究课”
  “GL英语研究课”是大二、大三上学期开设的选修课,课程人数为60人左右,会根据学生积极性做出相应调整。这门课的特点是远程教学与夏季集中辅导相结合。选课学生首先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系统自学英语。自学阶段结束后,系统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被遴选出来参加TSST(Telephone speakingStandard Test)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班。在接下来的暑假中,学生会参加6次集中式研究课。在研究课上,学生主要进行个人英语演讲练习和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要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份利用工学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提案报告(用英语完成)。该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在工科领域应用英语的能力。
  ●“全球领导力(工学与生态学)”,简称“GL工学与生态学”;“全球领导力(工学与经济)”,简称"GL工学与经济”   这是两门由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的选修课。“GL工学与生态学”开设于大二、大三上学期,课容量30人;“GL工学与经济”开设于大二、大三下学期,课容量20人。两门课都是由教师授课、学生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三部分构成,从听课、讨论到展示均使用英语。课程内容是对于工学的实际运用,因此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英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两门课程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在国际社会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
  ●“全球领导力(专题研究I)”,简称“GL专题研究I”
  “GL专题研究I”是面向大三学生的实践型选修课,课容量20人。学生通过在公司科技研发部门的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见习,深入了解研发组织的团队构成与运作、市场评估措施、科技与传统工艺的联系等作用科技发展与运用的非技术层面因素。此外,通过让学生尝试略论和解决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综合解决问题措施的能力。
  “全球领导力(专题研究Ⅱ)”,简称"GL专题研究Ⅱ”
  “GL专题研究Ⅱ”是专门面向大四学生的探讨型选修课,课容量20人,包含封闭式共同住宿集中研究的环节。任课教师让学生结成课题组,自主选择探讨课题,自主进行调查探讨,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包含课题提出、探讨设计、问题解决等内容的策划提案。在探讨进行的各个阶段,学生都要以公开展示的形式进行口头汇报与最后的总结汇报。这门课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探讨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都是一次很好的综合锻炼。
  面向本科生的这六门课紧紧抓住了“理解工学的社会价值”、“扎实的英语运用能力”、“工学理论与团队科研实践相结合”这三个关键点,从观念人手,到能力提高,再到实际操作,按照学年梯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世界舞台上引领科技发展”的能力。
  GL工学教育项目同时融合了京都学院探讨生院工学探讨科通识教育科目群,将其于2017年新开设的六门通选课(“探讨型实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巨人”专题课、“科学技术国际领导力论”、“创业论”、“ICT最前线”、“实践性科学英语研究课”),以及2017年开始的“直博”培养项目都纳入到了工学领导力培养体系中,从而实现了GL工学教育项目在受众年级跨度上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3)配合补充类
  在项目进行的同时,还会开展一些配合性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取得的实际成果。例如:让本科生在探讨生的指导下参与国际大型研究会的运营,并给学生旁听研究会的宝贵机会;如果学生选修并顺利通过GL工学教育项目课程考核,取得4门以上课程的学分,就可以获得项目组颁发的项目结业证书;在2017年由大阪学院主办的理工科学生科研大赛(Research Feast)上,京都学院派出的两支代表队全部来自参与GL工学教育项目的学生,两支代表队都取得了银奖的成绩。
  3、项目评价与后续
  京都学院工学部对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介绍”、“GL序论课”进行了问卷调查,关于英语研究课以及小班教学的专题选修课、专题研究课进行了教学成果评估。根据京都学院向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交的项目终期报告书中公开的问卷回答摘录、学生感言摘录、学生结课报告摘录以及课程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该项目存在以下几点成功与不足之处。
  (1)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工学领导力观念,但作用的持续性有限。
  从公开的问卷回答摘录来看,参与引导介绍类环节的学生们都很好地理解了项目的目标与意义;选修“GL序论课”的学生们通过集中聆听“知识巨人”们的演讲,加深了对工学以及工学学习的理解,了解了在世界范围内工学的影响及价值,为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国际工学领导力奠定了观念上的基础。
  根据人数统计,工学部90%以上的大一新生参与了项目介绍环节,而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后选修"GL序论课”的大一学生只有约30%,只有约10%的大二学生选修了“GL英语研究课”。京都学院工学部认为,这说明在入学时对学生所施加的观念上的作用虽然比较成功,但该作用会随着学院生活的日益丰富而渐渐淡化。因此,在已有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工学部下属的各个专业都需要做一些尝试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热情。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及工学英语运用能力,但受众面较窄、课程合格率低。
  “GL英语研究课”内置的英语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完成全部课程环节的所有学生的英语能力平均提高了一个级别。“GL工学与生态学”、“GL工学与经济”这两门专题选修课完全在纯英语的环境下进行,在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热情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两门专题选修课采取的是小班教学,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任务较重,导致了课程合格率非常低。前半学期开设的"GL工学与生态学”的29名选课学生中,仅有9名最终合格;后半学期开设的“GL工学与经济”的15名选课学生中,只有5名学生合格。
  (3)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领导力,但实践类的课程与活动客观上存在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
  “GL专题研究I”与学生已修的基础专业课相配合,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GL专题研究Ⅱ”则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根据学生所提交的课程报告、做出的实际探讨成果以及反馈给教师的课程感想,可以看出学生们理论关系实际的能力、策划与团队组织能力、创造性思考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均有所提高。
  这些实践与训练虽然效果显著,但成本要明显高于其他课程。项目依靠文部科学省的经费支持,与公司的合作、解决共同住宿环节的开销等运营层面均进展顺利。但公司考察等实地学习环节将来还会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最具成效的封闭式共同住宿集中研究环节更是需要大量的经费。
  (4)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大跨度培养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本科生学部与探讨生院“各自为政”,项目缺乏统筹管理性机构。   GL工学教育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把探讨生院进行的教育改革中通识教育的部分一起纳入GL工学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项目的体系化。但从执行层面看,本科生阶段的教育与探讨生院的教育之间进行“无缝衔接”的努力还仅仅停留在课程内容拓展、活动协同参与等尝试阶段,项目进行期间本科生学部与探讨生院的领导力教育并没有在管理层得到统筹。并且,京都学院在项目终期报告书中指出,项目进行期间的事务性工作主要依靠教职工、学生助教的志愿行为,缺少一个专业的事务组织。
  该项目在结束后总结了四年里的经验教训,对上述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在组织层面,把项目运行期间最高领导层"GL工学教育总括委员会”的工作全部移交给附属于探讨生院工学探讨科·工学部的“全球领导力工学教育推进中心”。“全球领导力工学教育推进中心”作为推进工学全球领导力教育的专门机构,负责本科生、探讨生通识教育科目的开设以及其他与领导力培养相关的项目运作。
  在内容层面,GL工学教育项目中的原有科目被“全球领导力工学教育推进中心”编入京都学院工学部、探讨生院工学探讨科通识教育科目群,分别分布在“工学基础科目”、“国际化英语科目”、“全球领导力养成科目”三个科目组中,继续实践着工学领域全球领导力教育。
  三、思考与启示
  日本与中国同为探究学院生领导力教育的后发国家。日本世界一流学院所开展的与专业相结合的领导力教育。可供我国借鉴和参照。
  笔者对清华学院、上海交通学院、复旦学院、同济学院等“985”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这些院校培养的多是“通用型”领导力,日语毕业论文,即没有与专业相结合,不是定向培养某个领域或专业的领导力,且组织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多为校级部门,如学生部、团委等。
  而如上文所述,日本世界一流学院的学生领导力教育多与专业密切相关。除了本文所列举的四所世界名校,其他很多学院中也存在类似的培养某个专业领域中学生领导力的项目。比如,立教学院商学系设立的作为必修课的“商学领导力项目”、普尔大学学院国际文化学系开设的“跨文化领导力项目”等。
  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领导力教育有两大优点:一是可以充分调动院系层面关于培养学生领导力的认识和积极性。与专业相结合的学生领导力教育要求院系树立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培养”的理念,即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未来工作中所需的领导力等素质。而院系具备这样的教育理念后,就会有积极性来充分利用院系的物质和人力(如教师、校友等)资源,实施对学生的领导力教育。二是可以将领导力教育从本科生阶段延伸到探讨生阶段,并且使领导力教育通过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更有针对性且更加深入。
  此外,笔者通过检索学校网站和实地调研,发现这些“985”院校开展的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的持续时间多为半年或一年,少有项目能够贯穿本科四年,或是从本科阶段贯穿至探讨生阶段。这样的项目设计使得学生领导力教育难以系统和深入。
  而如京都学院GL工学教育项目所示,该项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了贯穿本科四年的项目内容,并将培养一直延续到了探讨生阶段。这样的项目设计,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引导讲座、选择课程、参加实地考察等环节,逐步深入地接受领导力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训练,且每个环节的参与也很充分,不会因为时间短暂而有浅尝辄止之感。同时,这样的项目设计也体现出了较强的系统性,后一个环节的设计都与之前的环节紧密相关,承上启下。而延续到探讨生阶段的这一做法,使学生能够在读研期间接受与未来职业更为相关的领导力训练,为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做更好的准备。
  作者简介:孔令昭,1984年生,女,山东淄博人,清华学院教育探讨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主要探讨方向为学院生领导力教育、学院生学习性投入等;冯柳青,1990年生,女,河南信阳人,清华学院教育探讨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曾于日本早稻田学院政治经济学部留学;耿睿,1975年生,女,河南开封人,清华学院党委学生部副部长,主要探讨方向为学院生学习发展指导等。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