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教育方面小议日伪时期日本对内蒙古地区的殖民教育[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胡翔羽,女,内蒙古凉城人,现为辽宁学院历史大学2017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探讨生。
中国论文网
  摘 要: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陈述了日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殖民教育侵略。会教育主要通过开设青年训练班、民众教育馆、日本语学校等几种形式进行侵略。日本对内蒙古地区殖民教育对内蒙古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破坏了内蒙古地区的教育事业,淡化了内蒙古人民的民族意识,造成经济损失等,有些作用至今仍然存在。最后做出评论,只为正视历史,正视教育,自强不息。
  关键词:日本;内蒙古地区;殖民教育;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11-0000-01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广大地区,进而又提出了一套“满蒙非中国领土”、“满蒙提携”、“抑汉扬蒙”、“日本在满蒙的正当利益”等及其荒谬的侵略口号,于1932年炮制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并把内蒙古东部作为隶属于它的伪“兴安省”。其后,他们又不断向内蒙古西部地区进攻,勾结德王等,扶植起了伪“蒙疆政府”。为了巩固和强化其在“满洲国”的绝对统治地位,与其政治压迫、军事镇压、经济掠夺相结合,日本对内蒙古人民进行了思想文化统治,推行殖民教育是其思想文化侵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内蒙古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作用。
  1.民众教育馆和民众学校
  伪满成立后,日伪在社会教育中沿用了原有的民众学校的形式,但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内蒙古东部亦是如此。例如,1934年,兴安东分省公署发布训令,要求各旗县设立民众学校。训令称:“际此帝制创兴,王道昌行,力谋强盛之时,使一般人民得受相当知识,以应需要,则应立国民学校外,设立民众学校,补救成人失学者,亦为必要之图。”“民众学校以授予成人失学者简易之知识、能,并使确立其国家观念,俾为社会上之完全国民为目的。”根据训令附带的民众学校简章介绍,民众学校附设于一般学校,教师由学校教师兼任,招收15岁以上50岁以下男女失学者,免收学杂费。学习期限6个月,学习内容包括千字课、修身、珠算及习字等,期满成绩合格者发给证书。[1]当时,大部分旗县均开设了民众学校,有的附属于学校,有的则属于民众教育馆。
  2.开设青年训练班
  在内蒙古,青年,特别是蒙古族青年,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内蒙古东部,1942年5月,为了加强对蒙古族青年的教育,协和会青少年团兴安北省统监部决定开办蒙古青年训练班,地点设在新京(今长春)的农业青年训练所。该所最初在海拉尔,是日本蒙古探讨学者佐藤富江受海拉尔特务机关长桥本欣五郎之托,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展蒙古族青年训练工作时而设立的。该训练所后迁到新京,又改名为蒙古实务大学,专门招收蒙古族青年,实施一般的培训和实务教育(农业、建筑)。之后,这个机关成为协和会的外围组织,承担了协和会的青年教育工作。第一期蒙古青年训练班为期5个月,学员共40人,都是从兴安北省蒙旗中选拔的蒙古族青年,其中陈巴尔虎旗8人,索伦旗8人,西新巴尔虎旗12人,东新巴尔虎旗11人。训练科目有公民科、国民道德科、一般常识、情操教练、日语讲习、精神讲话。开学之前,学员还要进行为期20天的入所训练。和伪满一样,青年是蒙疆社会教育的主要对象。成立灭共青年队,开设青年训练所,向青年灌输反共和民族协和的思想,培养亲日分子和特务,成为日本侵略者进行社会教育的惯用措施和形式。1939年2月15日,蒙疆联合委员会颁布训令第20号对于开设青年训练所之件,要求各市县设立青年训练所。开设的目的是:“鉴于蒙疆地域之特殊性,将纯真无垢之青年收容于训练所,锻炼其心身,并施以日语教育、公民教育、团体训练,使认识蒙疆地域应依存日本之所以,以育成防卫乡里、建设乐土中心势力之青年指导者为目的。”[2]
  这种青年训练班,进行实务教育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从思想上加强对青年的亲日教育,培养亲日分子和特务。训练的内容有军事训练和文化课两种,军事训练课有列队、跑步、卧倒、持枪、刺杀等,并使用真枪进行训练;文化课包括产业、法制、街村知识、生理卫生等,及“协和会纲领”和“建国精神要义”。受训期间,学员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在这样的青年训练所,学员根本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主要以接受奴化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
  3.成立日本语学校,普及日语
  普及日本语,是日伪奴化与殖民化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教育之外,日本侵略者还设立了许多日本语学校、日本语讲习所,在社会教育中推行日本语教育。1933年11月,兴安东省在布特哈旗小学成立日语讲习所,聘请当地的日本宪兵队翻译大波多五郎担任讲师,学习期限为6个月。据统计,到1939年4月,兴安各省开设了日语讲习所3个,职员15人,学员383人,而当时伪满在各地设立的日本语学校,公立和私立共计150多所。这些日本语学校、日本语讲习所大多免费,听课的人有的是自愿的,有的则是被强迫去的。
  在内蒙古西部,日本侵略者还利用社会教育的形式,通过开办日本语学校、讲习班、夜校、青年训练所等场所,推行日本语教育。日本语学校及其他场所,有的是蒙疆地方政府开设,有的是日本人团体开设;学习期限不等,学员年龄也没有限制,大部分免费。1938年,厚和市有日本语学校3所,其中善邻协会经营1所,学生200人;日本佛教的教派西本愿寺经营1所,日语毕业论文,学生50人;其他方面经营1所,学生30人。在萨拉齐县,民众教育馆附设有日语讲习所。据统计,到1940年底,巴彦塔拉盟有各类日本语学校19所,共25个班,教员41人,日语论文题目,学生671人,学习期限为3个月;察哈尔盟有各类日本语学校5所,共6个班,教员6人,学生256人,学习期限6个月。青年训练所也是推行日本语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前述《对于开设青年训练所之件》中,蒙疆政府要求各市县设立青年训练所,学习科目为日语科、教练科(团体教练、军事教练)、公民科(国际形势、日满华联系)和实业科(农牧工商业知识)四部分。对于日本语教育的目的,文件中这样表述:“日语科虽教授日语之初步,然完全使其理解日本,以涵养其依存日本之思想。”可见,日本侵略者推行日本语教育,不仅强制人们学习日语的基础知识,而且试图通过学习日语,培养人们的亲日思想。
  综上所述,日伪时期日本在内蒙古地区的殖民教育是日本侵华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从学校到社会形成奴化教育的网络。历史是不容改变的,也是不能改变的,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的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其所造成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不容改变的。近来日本一些人提出“殖民教育有功论”,企图掩盖历史,这是违背客观存在的,要说“有功”,殖民教育最大的功绩就是促进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早的认识到日本侵华的目的,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曾说过:“闭眼不看过去的人,对现在和未来都是盲目的”。如今的我们只有正视历史,在未来的道路上自强不息,进一步提高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教育志编委会.内蒙古教育史志资料:第一辑上卷[M].内蒙古学院出版社,1995年
  [2] 任其怿,吕佳.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