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被》来看日本“私小说”的现实性与虚构性[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私小说的最大特点是现实性。本文试通过“私小说”的源头著作――田山花袋的《棉被》中事实与著作内容中的差别为依据,举出例证,略论著作中的虚构性元素,证明“私小说”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像自然主义作家们所标榜的“客观、露骨的平面描写”那样,其中也不乏与现实性不同的作者特意而为的虚构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私小说;事实和著作的落差;现实性;虚构性 对于日本文学中的“私小说”这一说法出现于何时。根据小田切秀雄等诸学者的推断,大致在大正九年十月以后。加能作次郎在文艺杂志《新潮》大正九年十二月号上发表了《所谓(私小说)云々》来说明自己的著作,再早一些还有用“自叙体小说”及“第一人称小说”等说法的,另外类似的其它说法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私小说”这个概念在文坛上成为一个定论还是大正中后期的事。它是以追求自我确立为目标的自然主义文学。是从封建压制中寻求自我解放的文学。并且这种自我解放,是以不惧羞耻的自我暴露、去掉家庭元素为前提的。虽然这类著作让人感觉消极,但是却表明了当时作家们探析近代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及其胚因的文学态度。我们要研讨“私小说”的现实性及虚构性,就不能避开被称之为“私小说”源头的著作:田山花袋的《棉被》。 一、《棉被》的发表 田山花袋很早就受到莫泊桑、福楼拜等西欧文学家著作的吸引。他一面批评砚友社的表面写实,一面主张大胆抒写自然事实本身,主张无技巧和重视事实。明治四十年田山花袋发表了《棉被》,日语毕业论文,一跃成为自然主义的中心人物。这部著作以大胆告白对女弟子的爱慕、自己抹杀自己的社会体面这些现实为支撑,著作内容及作者的创作手法等受到了当时文坛的极大关注。 在著作中,作者暴露了如自己烂醉如泥的庞大身躯横卧于厕所中等等的丑态,描写了对自己毫无节操的做法用“因为是事实而没有办法”来进行辩解的心理。另外,甚至还写到作者因知道女弟子和她的恋人之间发生了肉体联系而感到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早一点下手的心理过程。 二、《棉被》中事实和著作的落差 私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实性,即取材于作者自身真实生活经历的“个人性”和“日常性”。但是,《棉被》中所描写的内容真的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忠实地写出来”吗?通过查阅当时的资料,发现了其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地方。 《棉被》的主人公横山芳子的原型永代美知代在昭和三十三年发表了《花袋的(棉被)与我》的文章。根据她的说法,《棉被》中的内容与真正事实不同的地方还不少。这里举出一个事例来证明。即田山花袋关于芳子恋人的描写。 花袋笔下的芳子恋人和现实中美知代的恋人原型无论从外表还是性格都完全不同。这里矛盾就出现了。致力追求按照事实本来面目写作的花袋在这里为什么要特意歪曲呢?美知代就这一问题曾经问询过花袋本人,当时花袋的回答是“给作者就是那样一个主观印象。这不是没有办法吗”。 接下来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花袋的回答。作者自己就用了“主观”这个词语,这不是和自然主义所追求的客观写实精神相矛盾了吗?这样的例子在文章中并不少见。比如主人公竹中时雄偷看芳子信件;小说最后竹中把头埋进被口特别脏的棉被上痛哭起来:昏暗的斗室外,风在呼呼地咆哮等等内容无一不透露出花袋在情节处理上的虚构性。再仔细探讨一下花袋的另一代表作《乡村教师》,可以发现其中也有对事实主观上的取舍及歪曲等。为什么会造成以上的问题呢,田山花袋为什么要与自己的理念相悖呢,这就涉及到现实与虚构的问题了。这里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略论探讨。 1、从作者自身来看 为什么要对芳子恋人进行歪曲描写呢。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嫉妒心在作祟。 著作的主人公竹中时雄,也就是田山花袋。步入中年后日益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到倦怠,这时正好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性拜他为师。时雄的心被芳子所吸引,但是芳子却有了自己的青年恋人。在这样一种联系中,时雄被强烈的嫉妒心所驱使,执拗于让芳子的恋人返回京都。另外还偷偷翻找恋人的来信,煞费苦心地企图从中搜查出秘密。虽然时雄爱慕着女弟子芳子,但是作为人师,还是畏惧来自社会道义的谴责,于是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情欲。为了弥补自己,他就对弟子进行严厉要求,不准芳子与恋人交往,甚至最后还写信向芳子的父母告发此事。时雄之所以做了这么多的事,其实正反映了他自己的内心欲求付诸不了行动的心理阴暗面。 同样。也是出于嫉妒心,花袋把实际上很优秀的青年虚构成了外貌及性格都令人生厌的芳子恋人。这样描写的话,作者就自认为那青年配不上芳子,就为自己的有悖社会伦理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开脱。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的是花袋在创作时有意作了丑化。也同样得以窥视到作者认为芳子很傻、应该和自己交往的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悲哀。 2、从文学手法上看 田山花袋的文学活动前期受到了很多西欧文学、尾崎红叶?幸田露伴?二叶亭四迷等的著作的刺激。作为砚友社系作家开始了写作,但是内心又拂不去自己和砚友社文学不协调的地方。这段时期,他写了充满恋爱憧憬和感伤性的著作,并且发挥了作为纪行文学作家的自然诗人的资质,以美丽的大自然为背景来描写甜美的爱情和失恋的悲伤。但是,从《重右卫门的末日》时期开始。他的著作风格就呈现了很大的转变。这篇著作是可以窥见其受到左拉、屠格涅夫作用的前期自然主义时代的佳作。之后,花袋又发表了排除技巧和虚构、强调应该大胆表现自然本身姿态即现实性的《露骨描写》这一文学评论。 进人文学活动中期,明治四十年九月《棉被》的发表,花袋一跃成为自然主义的中心人物。这篇著作也作用了很多的作家、被看作是“私小说”的源头。这之后,他又发表了以自己及自己身边的事为题材的三部曲《生》、《妻》、《缘》,奠定了在文坛的稳定地位。这一系列著作,作者称之为是不带主观意识的、冷酷地描写事实的“平面描写”的实践。但是就如前面所略论的那样,从《棉被》、《乡村教师》等这些著作里都可以看出作者带有主观色彩的描写。执笔《棉被》时的花袋虽正寻求对缠绕前期的感伤性的批判及自我抹杀。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多少带有以前的作用。借用著写《田山花袋探讨》的岩永胖的话,也就是“花袋文学在措施上的限界性”。要想弄清楚这种“限界性”,又必须和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关系起来进行考察。 三、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家很多都是从浪漫主义移转过来的。但是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并没有达到充分的自我确立。到了自然主义进入成熟期的明治四十年代,所撷取的素材几乎都局限于作家的个人私生活,描写手法也逐渐从纯客观转为带有印象色彩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还得归因为浪漫主义没有完成的充分自我确立及感情解放等。这也就印证了岩永胖所说的“花袋文学在措施上的限界性”问题。
这样,自然主义的发展就沿着自我确立这条线被推进。但是因为所采用的素材都是人性阴暗面的兽性,并且还是把它按照事实原样描写出来,所以自然主义作家们逐渐就关于自己现实中的丑恶产生了厌倦。其结果就导致自然主义陷入黑暗的绝望。这就与作家们最初的自我确立的目的相反,不得不走向自我否定。致力于解放蕴藏于人类自身的自然的自然主义。反而在自然力的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了。在这之后,日本自然主义经历了绝望一命运一虚无一颓废的历程。 《棉被》发表之后的田山花袋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如明治四十三年由后藤宙外等为中心的文艺革新会开始的反自然主义开始,日本自然主义开始衰败;花袋于大正元年从博文馆退职:花袋的情人饭田代子在这一时期也背叛他投入其它男人的怀抱:挚友岛崎藤村于大正二年踏上欧洲的旅程等等。花袋自己把这些不顺称之为“四十岁关卡”,整日沉溺于沉闷与苦恼之中。这期间,他写了《发》等长篇情色小说。从《发》开始,花袋的自然主义逐渐进人分化期,最终朝着以后的转换期发展。在《发》之后所写的各个短篇里,自然主义的停滞、作者在生活上的挣扎等等都明显见于篇幅。《暴风之前》、《霜解》、《毒草》等著作强调了颓废的生活;《一握蒿草》《明亮茶室》等描写了虚无的深渊。就这样后期的花袋逐渐走向憧憬宗教境地的路上。 四、从“自我解放”走向“自我封闭”的“私小说” 接下来看一看该如何理解“私小说”中的“私(我)”吧。 要理解“私小说”主体的“我”,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在著作中是否是被如实地进行表达的。也就是研讨究竟是真实的“我”、还是虚构的“我”的问题。花袋在《小说作法》一文中,曾说到:“我的《棉被》,日语论文题目,既不是忏悔,也不是故意选择那些丑恶的事来写。……只不过把自己在人生中发现的某种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罢了”。花袋的这些话归根结底是直视自己的近况并把它诚实地进行告白的自然主义理念的一种实践。私小说在那以后的开展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是岩野泡鸣的所谓一元描写论;第二是扫除自然主义怀疑的白桦派作家们,把自我的丑恶上升到了天性的美质;第三是广津和郎等奇迹派作家,通过浓密的心理描写,把作家的自我当作实际感受来捕捉,起到了证明作家的私生活也是一种实体的存在的影响;第四可以举出《新思潮》系的作家们。比如说芥川龙之介,他在大正作家中可以说是最厌恶私小说的,但是到了晚年,艺术和实际生活产生矛盾招致失败时,他也写出了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的著作。 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田山花袋等在后来都改变了创作措施。以前他们所提倡的无理想、无解决的主张逐渐走入死路,最终,在自桦派等标榜个人主义式的理想主义旗帜下,“私小说”开始潜入被限定的个体之中。与其说寻求自我解放,还不如说日本的“私小说”走向了自我封闭的方向。就这样,私小说就逐渐发展到心境小说。 但是,私小说和心境小说还是有决定性的不同的。如果把私小说看作是破灭文学。那么心境小说就是挽救文学。如果把私小说看作是非常混沌的危机自体的表白的话,心境小说就是冲出困境,克服危机的结束语。前者扎根于外界与自我的不协调,后者则摸索其和谐性。前者把救赎寻求于艺术,后者则寻求于实际生活中。前者起源于无理想无解决的自然派。后者来自理想主义的白桦派。也就是说,私小说是破灭者的、现世放弃者的文学,心境小说是调和者的、现世把握者的文学。从近松秋江经过嘉村矶多到太宰治这一系列,从志贺直哉经过泷井孝作到尾崎一雄等、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看出他们的区别来。 到了战后,日本文坛在理论上也开展了对私小说的更深入的本质上的批判。伊藤整在《小说的措施》中提出了作家自我的“破灭型”和“调和型”这一独到见解,平野谦也对这一提法表示同意。提出了“私小说的二律背反”的理论并总结到《艺术和实际生活》一卷中,实现了私小说论的巨大前进。“私小说的二律背反”,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在只有从私小说的紧张中才能产生优秀的私小说这一前提下。私小说作家不断地把私小说的紧张?危机当做必要的,为了把它创作出来要亲自主动地去扮演危机,反复进行这些危机的就与私小说的破灭相连(破灭型一近松?葛西以后到太宰为止);避开破坏、力求在安定的心境中保守私生活的话,著作就会走向死角(调和型一志贺直哉等)。这两类之间的矛盾,就是平野谦论的“二律背反”。并且,在这个理论的前半部分,所说的作家自我紧张和危机的必要性,指的是用与私小说性的作家实行的措施所不同的措施来创作。实际上,在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创立自然主义文学的时候。这种可能性早就潜在了。 平野谦关于私小说的论述是相当明晰的,但从现在来看,平野生活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早就成为了过去时。关于我们现代的文学读者,“私小说”的魅力变弱是因为平野谦及之前的文学者们认为“实际生活拥有难以动摇的现实性”是理所当然的这一前提崩塌了。在现代小说中,记录“实际生活的现实性”的几乎没有了,但是多数的虚构中也含有很多作者自身现实性的要素。这完全可以认为是因为受到日本独特的“私小说”这一传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近代文学评论大系6》;三好行雄、祖夫江服二编,角川书店,昭和四十八年一月。 [2]《鉴赏日本现代文学》,刖现代文学入门,谷浞永一、吉田熙生编,角川书店,昭和六十年五月。 [3]《私小说 心境小说》,小田切秀雄编,岩波书店,昭和三十三年。 [4]《艺术和实际生活》,平野谦编,讲谈杜,昭和三十三年。 [5]《小说的措施》,伊藤整编。河出书房,昭和二十三年。 [6]《日本文坛史14》,伊藤整编,讲谈社,昭和五十三年十二月。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