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萌”“宅”新兴词考察汉语中源于日本动漫的外来词[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
更新时间:2017-04-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日语言交流由来已久,日语中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在古代汉语对日语的语言系统作用颇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中日文化交流不断地增加,汉语中也出现了许多日源外来语。汉语在吸收日源外来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一些源自于日本动漫文化的新兴外来词对汉语的作用也与源自于其他日本文化的外来词表现出不同。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源外来词;作用;特色 作者简介:童楣(1987.01-),四川成都人,四川学院文学与新闻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专业2017级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2 一.日源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简介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各种文化在我国广泛的传播,而作为这些文化的载体的外来词自然而然也涌入了进来。而对我国作用最大的当然是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我们称这些来自日本的外来词为日源外来词。例如:主观、客观、时间、空间、预算等。早在清末民初时期,日源外来语就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而改革开放后又形成新一波的日源外来词输入。这一次日源外来词输入不再与前一次相同,由日本直接输入,而经由台湾、香港等地间接输入内地。日源外来词也经由不同途径传入中国。比如在八十年代热播的日本连续剧,在国内颇受欢迎的日本小说等等,都是日源外来词传播的途径。而近一两年来在我国流行起来的不少词语则多是来源于日本动漫的。例如:宅男、宅女、卖萌、萌猫等。 二.源于动漫的新兴日源外来词 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熟悉的词“宅男”“宅女”“御宅族”都是源于日本动漫。动漫在日本曾一度被视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化,然而今天的日本动漫文化已经能产出作用到汉语的词语。以下分别对两个例子“宅”、“萌”,从汉语的角度进行略论和研讨。 “宅”在汉语中的基本释义: 【名】 ①住所,房子:住~,内~; ②葬地,墓穴:~兆。 【动】 ③居住:~心仁厚。 日本动漫中的“御宅族” (日文假名:おたく)是泛指对动漫及其衍生领域(如美工、配音等)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喜爱、鉴赏,或收藏爱好的特殊群体,并由此衍生出的一种宅文化。“宅男”“宅女”“御宅族”这样的用法最早的日本语义是源于社会评论略论者中森明夫,在1983年中期的漫画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连载的《「おたく」の探讨》专栏中,第一次正式的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个群体。在日文中“おたく”一词的本意是“贵府”及“您”等意思,正巧1982年日本开始放映的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您)称呼对方,因此推断此类人群是受其作用,并开始使用这个词汇互相称呼,后来才被以“おたく”作为这类人群的代称。而中国民众最早接触“宅”这一概念则源自于在2017年台湾地区放映地一部《电车男》的日本短剧。由于内容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日本御宅男与高挑美女的故事,届时不少网友称“自己在家不出门很宅”,于是“宅”“宅男”开始在台湾流行并引申。由于网络的广泛传播,“宅”便开始从线上流传至线下的中国民众的实际生活当中。这与中文的“宅”本来的语义相比,不仅词性不同,连意义也完全不一样。 但“宅”进入中国后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还在概念上产生了的区别,并延伸出实为特指待在家里不出门的群体。由于“宅”在中国传播仅流于表面,而改变了其在日语中界定明确的意义,即转变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或者一种生活方式。“宅”在日语中是贬义词,多指一类人与其他人接触有障碍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中国则象征一种新型生活方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个人待在家里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并非与他人交往困难。也就是说“宅”在汉语中的语义已经发生改变。 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出现了不少“宅”的衍生词语。比如“纯宅”指在除工作等其他必要外出以外,平日不喜欢外出,也很少出门的人群。“宅”的词性也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形容词。比如:少女因长红鼻子辍学变宅女,见生人就钻厕所。(扬子晚报 2017.12.29)这里的“宅女”是指因外貌原因长期待在家里的少女,不愿与陌生人接触。 在去年爆红于网络的“萌”,自然也是发展出不同于之前在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萌”在汉语中的基本释义: 【名】①植物的芽:~蘖; 【动】②发芽,开始发生:~生,~发,~芽,~动,固态~发。 在日本的动漫爱好者喜欢用这个词形容极端喜好的事物,但通常是对女性而言。最早的来源有至少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原本所用的词语应该是“燃え”(もえ),日语毕业论文,但是因为“萌え”和“燃え”的日语发音相同,并且动漫喜好者认为“萌え”更能形容他们对事物喜好的状态,因此后来都用“萌え”了。还有一种认为这个词语原本来自较为常用的“燃えている”(燃烧),但由于日文电脑输入平假名时会智能判断汉字,而萌え排序在前面,变成现在的写法。 “萌”一词即使在日语中也是属于一个新兴词,其概念成型不过也仅是区区十年左右,其词义、词性都没有完全定型。在日本动漫的发展下,“萌”一词也发展出其特有的“萌”文化。标准的日本漫画中“萌妹”都是一张娃娃脸上有着一双大眼睛、小鼻子、齐刘海,身材矮小、瘦弱,表情比较呆滞,让人觉得很可爱的女孩子。总的来说现在流行于国内媒体上的“萌”还不能确定词性,其用法也相当混乱:当做名词来用时,是指“萌”这个概念,如“卖萌”;当做动词来用时,如“我萌小花”,是说我被小花所打动或者我极其喜欢小花;当做形容词来用时,如“小猫很萌”“萌猫”,是说小猫很可爱和可爱的猫。在中国,只要是觉得打动人心的人,则都可以说是“萌”,没有明确的界限或者规定。但在日本,“萌”一词一般都是用于针对人的表述,而在中国这个词发展用于任何可爱的事物上或者人,例如“萌猫”“萌物”。“萌”这样的日源外来语在进入中国时,词义已经被扩大化了。 三.作用汉语对源于动漫的外来词吸收的原因 我们发现这两个词语是近10年才从日本传入到中国的,并且每个词语从在本土出现传到中国再在中国国内流行起来所用时间也越来越短。这说明了近10年来中国媒体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再是单一的媒体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元媒体迅猛发展,中日的交流越加频繁,也加速了汉语与日语的交流。人们已不再只能通过报刊书籍接收新信息,还能通过网络、电视获得更为庞大的新信息。日源外来词的传播范围也更广,速度更快。这两个词中,最早在中国风靡的是“宅”,是从台湾中转过来的,但之后的“萌”则不再经由台湾传播过来,而直接由影视文化、网络等多元媒体直接传播开来。最早受到感染的人群也不再是知识分子,而是普通的年轻人。年轻人对流行文化有更敏锐的嗅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好奇及求新的心态迫使他们很容易便接受新词。并且这两个词在汉语中,用法更加灵活,并且词义也发生了部分改变,这说明这些日源外来语在汉语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结语 日本外来语专家吉泽典男说过:“外来语的多少是显示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标志之一。”在动漫文化转向主流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不断产生的新词通过动漫文化的传播而传入中国,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丰富了汉语词汇。动漫文化的传播将是日源外来语进入中国另外一种新的途径。使日语与汉语能够更为直接、客观的进行交流与融汇。 参考文献: [1]、周刚、吴悦.二十年来新流行的日源外来词[J]. 汉语学习,2017(5) [2]、郭伏良. 从人民网日本版看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学习,2017(5) [3]、刘娅莉. 十年来流行的汉语新词新语 [J] . 四川学院学报, 2017 [4]、朱京伟. 「和制汉语」的结构略论和词汇略论[J].日语学习与探讨,1999 [5]、熊文华,日语毕业论文,宋小梅. 源于日语的汉语外来词探讨[J].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17,(12):73-74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