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的释奠仪式起源于中国,后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在不存在科举及儒学式官僚制度的日本,释奠有其独特的性质与影响。在古代日本,作为一种王朝礼仪的释奠曾在学院寮中频繁举行,但随着中世的战乱,释奠逐渐衰微,到了近世时期才在林家重新出现。林家的释奠虽然看似一种私人仪式,但是由于将军、大名等为政者的参与,释奠被赋予了公共性和政治性。此外幕府对林家释奠进行的两次改革,使其更加有利于幕府的统治。因此,释奠的兴衰与发展能够反映出近世日本儒学的命运及幕府文治政策的演... 引言: 祭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的释奠仪式起源于中国,后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在不存在科举及儒学式官僚制度的日本,释奠有其独特的性质与影响。在古代日本,作为一种王朝礼仪的释奠曾在学院寮中频繁举行,但随着中世的战乱,释奠逐渐衰微,到了近世时期才在林家重新出现。林家的释奠虽然看似一种私人仪式,但是由于将军、大名等为政者的参与,释奠被赋予了公共性和政治性。此外幕府对林家释奠进行的两次改革,使其更加有利于幕府的统治。因此,释奠的兴衰与发展能够反映出近世日本儒学的命运及幕府文治政策的演变。此外,在日的朝鲜人和中国人对近世日本释奠的发展也发挥了一定影响,成为东亚文化交流史上值得注意的一笔。为探明近世日本释奠的实际状况,本文在对相关史料进行调查探讨的基础上,首先将近世日本释奠的发展过程做了划分,即创建、渐兴、隆盛、衰退、革新和稳定六个时期,从整体上把握近世日本释奠的盛衰历史。随后对释奠“流行”的三个契机--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好学、新井白石的改革、宽政改革进行了重点考察。通过考察发现,德川纲吉、德川光国积极举行释奠的目的,是便于更好地对武士施行儒学道德教育;儒学者新井白石对释奠进行改革,将释奠的执行权由林家交还给将军,并改革参拜着装及参拜措施,日语毕业论文,目的在于把将军置于礼乐的中心,更好地维护幕府的统治;宽政时期的释奠改革,释奠的献官由林家的门人转变为圣堂的儒者,对仪式内容依照《延喜式》进行了重新规定,由此,释奠转变为一种“国家”礼仪,成为“正学复兴”政策的方法之一,起到了维护幕府统治的强化影响。最后,本文关注了对近世日本释奠造成作用的渡日朝鲜人和中国人,重点考察了朝鲜俘虏姜沆、朝鲜通信使文弘绩、明末渡日中国人陈元斌、朱舜水等与日本文人、大名的交流情况;从交流中可以发现,日本人对朝鲜和中国的释奠情况十分关心。释奠这一儒家礼仪在日本近世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受到了当时众多日本人的关注。由于释奠祭祀的对象是儒学的圣人,日语毕业论文,“成圣”这一儒学教育目标在释奠仪式中得到重新确认。神圣庄严的释奠仪式,有助于参加者强化对儒学道德的认识。关于近世日本幕府来说,儒学、儒学道德教育是维持统治的有效手段。重视释奠的为政者的出现,预示着儒学在日本地位的提高。此外,众多的日本知识分子期待社会秩序的安定,将儒学作为一种“治世之术”加以学习,并将释奠作为一种先进的儒家文化从朝鲜、中国引进到日本。由于选取的史料有限,本文对近世日本释奠的考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是本文若能为今后有关日本释奠的探讨提供一些帮助,笔者将感到无比欣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