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是中国唐代的高僧,日本律宗的祖师。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佛法。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22岁时受戒三年。随后,到洛阳和长安游学,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探讨。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天宝元年(742年),受到日本朝廷的邀请,他不惜生命,赴日弘法,六次东渡,九死一生,不辞辛苦,终于在753到达日本。763年,鉴真在日本奈良逝世,被安葬在唐... 引言: 鉴真是中国唐代的高僧,日本律宗的祖师。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佛法。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22岁时受戒三年。随后,到洛阳和长安游学,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探讨。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天宝元年(742年),受到日本朝廷的邀请,他不惜生命,赴日弘法,六次东渡,九死一生,不辞辛苦,终于在753到达日本。763年,鉴真在日本奈良逝世,被安葬在唐招提寺。鉴真的弟子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坐像,至今仍存放在唐招提寺里,成为日本的“国宝”。当前就鉴真探讨来说,能够见到的有关鉴真的作品似乎已经不少,仔细考察后不难发现,大部分具有通俗读物的特点,感情色彩浓厚,纪念意义较强,而且在叙述鉴真生平、东渡经过时,论点与看法几乎大同小异。现在对于鉴真东渡的对日贡献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肯定的,但也有极少部分的不同看法出现,因此本探讨想借此机会,介绍鉴真对日贡献的同时,以鉴真东渡的对日贡献各种评价为契机,来批驳鉴真间谍说的谬论,对鉴真进行客观评价。我认为鉴真东渡对推动日本文化的发展及历史的进步起了不可替代的影响。本探讨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部分。首先介绍了鉴真及其东渡卓越的对日贡献。其次关于鉴真东渡在日本和中国的先行探讨进行了略论,点名了本论文的探讨意图。第二部分介绍了鉴真进入佛门后的成长道路,之后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同时阐述了鉴真东渡时日本的佛教社会背景,鉴真在此背景下接受邀请,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日本。第三、四部分是鉴真到达日本之后的对日贡献的介绍。鉴真东渡后,在日本传授戒律,弘扬佛法,被誉为日本天台宗的先驱和律宗的祖师。鉴真传播佛法的同时,还将建筑、雕塑、医药、绘画、书法、文学、语言、印刷、饮食等唐代先进的文化带到了日本,并无私地传授给日本人民,为推进日本的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主题部分。首先关于鉴真对日贡献做出肯定评价的同时,引出了鉴真间谍说。然后介绍了鉴真间谍一说的由来,再对持有此观点的铃木治的代表作《白村江》做出略论,略论其推理出鉴真是间谍的依据,然后对其依据一一进行反驳,以证明鉴真间谍之说是错误的观点。第六部分是对本探讨的总结部分。进一步阐述了鉴真东渡的对日贡献及其东渡的思想意义,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鉴真东渡不仅体现了他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也表明了他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不惜付出生命的崇高信仰,在中日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更加显示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更进一步阐述了鉴真是间谍之说的不成立。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用最大的佛教高僧,他的东渡将佛教、先进知识和技术介绍到日本,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促进日本的进步和发展、中日联系、文化交流以及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我认为鉴真间谍之说是无稽之谈,鉴真大师传播佛法以及对日文化事业的进步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大师志愿远大、艰苦不屈、宽宏气度、拼搏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