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参照新历史主义理论中注重历史语境探讨的思维模式,应用比较文学理论中形象学的探讨方式,并使用中、日学术界文学探讨常用的文本细读和实证探讨的措施,还原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境,对芥川龙之介的《支那遊记》进行详尽、细致和全面的解读,从而呈现《支那遊记》中表现的近代中国像。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对日本近代化历史进行简略的回顾,扼要地展示芥川龙之介《支那遊记》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表明《支那遊记》正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 第二章,通过对《支那遊记》中“湖心亭”、“文庙”、“夜”等一系列文学形象的阐释和略论,揭示... 引言: 本论文参照新历史主义理论中注重历史语境探讨的思维模式,应用比较文学理论中形象学的探讨方式,并使用中、日学术界文学探讨常用的文本细读和实证探讨的措施,还原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境,对芥川龙之介的《支那遊记》进行详尽、细致和全面的解读,从而呈现《支那遊记》中表现的近代中国像。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对日本近代化历史进行简略的回顾,扼要地展示芥川龙之介《支那遊记》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表明《支那遊记》正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 第二章,通过对《支那遊记》中“湖心亭”、“文庙”、“夜”等一系列文学形象的阐释和略论,揭示众多意象和隐喻中负载的文化信息,将个别的、不同侧面的“支那像”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支那像”,日语论文范文,表明《支那遊记》中构建的近代“中国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三章,从叙事学的略论入手,梳理《支那遊记》的若干对应结构,阐发其深层意蕴,揭示出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的真实心态,增进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也试图通过《支那遊记》折射出近代日本知识界人士乃至整个日本民族对中国的总体认识。 通过上述三部分的探讨,力求再现《支那遊记》这部充满争议、歧义的著作的本来面目,从而表明这是一部可增进中日双边历史文化认识的文本。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