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各国加快了经济开放的进程,提高经济开放成程度,逐步实现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向开放状态的转变,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本国福利的提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领域,各国也加快了金融开放的进程,放松对金融的管制。然而,一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一国金融体系面临巨大的风险。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遭遇过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以银行危机为中心,银行危机的发生往往造成了...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各国加快了经济开放的进程,提高经济开放成程度,逐步实现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向开放状态的转变,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本国福利的提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领域,各国也加快了金融开放的进程,放松对金融的管制。然而,一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一国金融体系面临巨大的风险。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遭遇过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以银行危机为中心,银行危机的发生往往造成了一国银行体系的动荡,银行倒闭、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容易引发实体经济的下滑甚至政治动荡。 本论文进行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的联系探讨,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学术界认为渐进型的金融开放模式相比于激进型的金融开放模式更优,作为渐进型金融开放国家,日本和韩国都在金融开放过程中遭遇了银行危机。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论证渐进型金融开放模式对日韩银行危机的作用,进一步补充以往理论探讨。其次,日本和韩国均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这决定了银行业的重要地位。论文希望通过日韩的案例,从理论上寻找降低银行危机概率的措施,进行理论上的创新。第三,略论日韩的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的相关性对中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无论在金融开放模式上,还是在银行结构体系中,中国都与日韩相似。加入WTO以后,为履行承诺,中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在开放背景下,应该如何提高银行业防范危机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论文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日本和韩国的探讨,为我国银行业稳定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在结构安排上,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论文的探讨意义、探讨思路与措施以及文章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对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进行严格的界定,介绍金融开放度的测算措施、银行危机的评判标准。在第三部分,文章回顾了同本和韩国的金融开放进程以及银行危机状况,作为理论与实证略论的事实基础。第四部分,论文在开放条件下的道德风险模型框架下,进行日本和韩国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相关性的理论略论,并进行日韩的差异比较。第五部分,论文应用Probit模型,实证略论日本和韩国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的相关性,针对回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最终对回归结构进行了解释。最后一部分,论文简要梳理了我国金融开放与银行业发展的近况,从开放模式、银行业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开放条件下银行业稳定发展的策略。 论文的探讨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借助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道德模型框架,经过理论略论,论文发现日本和韩国银行危机的形成与其金融开放政策有密切联系,金融开放背景下,一国的银行体系更加不稳定,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业的作用更大。由于日本和韩国的不同国情,论文发现金融开放在影向银行危机发生路径上具有个体异同,但两国的政府在银行危机形成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和韩国都形成了“政府—银行—公司”的三角联系,在这个联系链中,政府对银行起到了担保影响,形成了对银行过度信贷的激励。日本和韩国银行监管的缺失也是导致抵御风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实证略论方面,论文通过建立Probit模型进行回归略论,得出了国内信贷与银行危机发生概率正相关的结论,这与前人的理论探讨相符。实证略论结果显示,金融开放度与银行危机相关性呈负相关性,论文认为这是由于银行危机发生时期,危机发生国人为的加强了资本流动限制,降低了金融开放程度,从而出现金融开放与银行危机呈负相关的现象。因此,论文认为金融开放具有滞后性,金融开放往往在一定时期后才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最后,论文结合目前中国经济的近况,提出要警惕当前房地产估值过高、宏观经济过热的现象,建议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银行信贷结构的监管和调整,日语论文范文,防范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过热对银行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