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的走势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探讨,评述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及其破灭的作用,给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贸易摩擦压力日益加剧的中国的经济政策选择带来一些启示。 为消除对外收支不均衡,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1985年9月,美英德法日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决定五国联手有序地使日元、马克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并且要求经常收支盈余的德日两国为改善经济基本面而扩大内需。广场协议后仅1年日元升幅达60%,在28个月后升幅更高达10... 引言: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的走势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探讨,评述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及其破灭的作用,给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贸易摩擦压力日益加剧的中国的经济政策选择带来一些启示。 为消除对外收支不均衡,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1985年9月,美英德法日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决定五国联手有序地使日元、马克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并且要求经常收支盈余的德日两国为改善经济基本面而扩大内需。广场协议后仅1年日元升幅达60%,在28个月后升幅更高达102%。受日元升值的作用日本经济在1985年6月达到高点后开始下滑,1986年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到2.7%。日本央行为刺激日本经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1986年到1987年,连续5次下调央行基准利率(再贴现率)至2.5%,进入了史无前例的超低利率时代。在短暂的低迷后日本经济从1986年11月开始恢复,设备投资大幅增加,以大型耐久消费品和高级轿车为代表的民间消费也迎来高潮。在这个过程中,股价和地价开始急剧上升,日经平均股价在广场协议后不到二年的时间就翻了一番。1987年10月美股暴跌(黑色星期一)引发了全球性的股市恐慌。为防止引发世界性恐慌,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开始协调行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1989年5月,日本银行才开始转向紧缩货币政策,连续六次提高央行基准利率。但是并没能抑制投资的大幅增长,股价和地价泡沫继续膨胀。1990年春天,石油危机后一路走高的股价开始暴跌,1991年日本经济随之进入调整期,泡沫经济破灭。 广场协议到泡沫经济破灭的这个阶段,外汇市场经历了剧烈的变动,这个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9月广场协议后到1987年的日元大幅升值期。第二阶段:经历黑色星期一,1988年的缓慢升值期。第三阶段:1989年初到1990年4月的日元贬值期。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调控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缓和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开始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二阶段,为减少黑色星期一冲击国际上采取协调行动,而且鉴于日元在缓慢升值,日本银行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三阶段,日元汇率开始走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货币政策转向紧缩。 日本经济在广场协议后受日元短期大幅升值的作用只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下滑期,从1986年底就已开始恢复增长,而且股价和地价从1985年中就开始大幅上涨,到89年末90年初,股价和地价均已接近1985年水平的4倍,而日本央行在1989年5月才开始提高利率。也就是说,宽松政策实施时期过长或者说紧缩宏观政策出手过晚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那么是什么因素作用了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呢?笔者认为日本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忽视了几点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高估了日元大幅升值的负面作用而低估了公司对日元升值的超强适应力,从而作用了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把宽松货币期拉长。另一个是盯住商品和服务价格而忽视了资产价格的变化,三是过于重视国际协调而拖延了国内结构改革的步伐。 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外部国际环境、汇率制度和日本的80年代后期不尽相同,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贸易摩擦加大、本币升值压力、宽货币政策、市场利率走低、银行贷款增长缓慢、间接融资为主、风险向银行集中、金融管制放松、银行内控制度不完善、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减少、投资热、中心城市房价上涨等日本在80年代后期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今天的中国也正在面对。所以,笔者认为至少在三个方面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天的中国深思。 第一,在注重国际协调的同时应该以本国利益为重。随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兼顾他国利益注重国际经济均衡发展是必要的,但这是以不损害国内经济利益为前提的。 第二,在资本市场日益发展,国际资金流动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不可忽视。尽管有种种理论认为资产价格不宜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但是日本的教训告诉我国在具体的实践中有必要关注和考虑资产价格这一变量。 第三,日语论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减少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才是解决贸易摩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