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视界的法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高职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即是着力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培养法语旅游人才的同时,应注意到“文化”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本文着眼于文化,通过几个方面研讨法语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文化;法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在旅游业备受考验的2011年,入境旅游交出了比较勉强的答卷。根据国家旅游局官网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9月间,法语论文题目,来华旅游入境人数达到10069.57万人,同比增长0.93%。而以法语国家与地区入境人数为例,1-9月份加拿大、法国、瑞士和比利时的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54.79万人、37.05万人、5.58万人和5.27万人,同比增长分别为:12.03%、-4.31%、0.85%和-8.81%。虽然2011年的法语市场大部分由加拿大法语市场撑住,而传统的法国法语市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作用呈后退状态,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法国人天生的浪漫个性,法语毕业论文,这使得法国人富有激情地去探究世界,并极具冒险精神和旅游情怀。由此我们相信法国旅游市场会慢慢地复苏。
  无论是加拿大法语市场还是法国法语市场,或是其他的一些法语国家及地区的旅游市场,都把中国视为一片神奇而遥远的东方土地。而中国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更成为了吸引法语国家游客的原动力。通过对在桂林游览的入境法语游客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秀丽的桂林山水使得游客流连忘返,但是其中的文化底蕴和风俗民情更让他们陶醉其中。这就对法语旅游教育提出了新命题:着重于文化的法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把“文化”主题做好,便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法语国家入境游客;抓住“文化”主题,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的法语旅游人才。
  1、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在法语旅游人才培养上,首先应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在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顺利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使之系统化,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建设与改革。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展开对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教育一直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旅游人才培养经常和旅游市场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适应不了旅游业的工作,而旅游业每年都缺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在这种情形下,问题从“旅游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往“旅游业需要怎样的人才?”转变。关于高职高专旅游教育而言,根本任务即是培养高等技术运用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运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运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法语旅游人才培养切忌走入本科法语语言教育的模式,培养目标并不是理论型知识型的法语语言毕业生,而是高技能型旅游人才,有着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学生具备未来胜任职业的技术实践能力、措施能力和社会能力。
  2、课程教学需要改进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很多旅游专业根据学院特点和专业自身需求来设置课程,而不是基于市场和就业的需求。这样极易造成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运用法语系为例,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运用法语系首先确定专业目标是培养运用型的外语人才,与本科外语教学不同的是,它不做外语的深入探讨,本着“够用”和“必需”的高职教育准则,实行模块化教学,适当增加法语教学计划的柔韧性,针对本专业开设不同规格的课程。如基础知识模块(综合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语法;法语阅读等);知识运用模块(法语听力;法语会话;法语口译;法语笔译等);知识操作模块(DZK法语(导游资格考试法语);法语模拟导游;法语运用文写作;旅游翻译;商务法语;旅行社经营管理等)。灵活的模块化教学适应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增加了实训课时的教学,增大课程内实训时数比例,使学生通过各种样式的实训环节深入理解所学的科目及主题,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
  3、教学措施需要改革
  在法语旅游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化”手法进行教学措施改革,着重于“讨论”教学法。
  当今大学生们拥有思维活跃、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等心理特征,在课堂上,他们并不满足于灌输的教学形式和现成的教条答案。而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知识运用型的专门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更应该善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略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措施上,我们采取“讨论”教学法。所谓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讨论教学法在文化类课程中使用的效果尤为突出。以DZK法语为例,针对中国人口一课,老师课前布置一个讨论话题:从人与自然资源关系方面谈谈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需性,以及设想今后的计划生育政策走向。这也是法国游客经常咨询的问题,而往往年轻导游并不一定能讲解清楚。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身为90后的他们并不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只简单地知道“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而关于计划生育造成的老龄化社会现象,独生子女的家庭重负,以及生育率后退等社会现象都不甚了解。但是通过一段调查准备工作和课堂讨论之后,他们的面上都露出了复杂的表情,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可见讨论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容忍度;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培养他们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同时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心胸博大,更容易理解他人;最后也发展了学生的略论和综合能力。实践也证明了,光会讲解山水的导游不是好导游,而能够把文化融入其中的导游才真正是游客喜爱的导游。

免费论文题目: